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药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药学分析

潘吉丽

贵州省三都水族治自县人民医院药剂科,邮编,558100

【摘要】 目的:对脑血栓采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方式治疗进行药学分析。方法:本院就诊确诊为脑血栓患者选入110例,为2020年4月30日至2021年4月1日入院,组别划分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常规组服用阿司匹林,试验组增加给药辛伐他汀,疗效分析。结果: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对,试验组治疗后在组别间较良好(P<0.05),用药副作用反应,两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的治疗,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具备极佳治疗功效,用药后可有效干预病灶组织状态,疗效显著。

【关键词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脑血栓药学分析

    脑血栓在临床中属脑血管疾病范畴,是现今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类型,因疾病发病位置处于脑部,因此对脑部神经系统功能具备损害性,引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同时,多数患者预后有明显后遗症,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为改善脑血栓患者预后机体状态,促进其恢复,以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其功效产生协同作用,能够极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疾病对其神经系统及血管功能损害性,从而使患者预后肢体运动功能得以恢复,较单一用药效果更为良好,疾病治疗功效极佳[1]。为进一步明确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临床应用效果,于2020年4月30日至2021年4月1日选定110例脑血栓患者,对其疾病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等做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就诊确诊为脑血栓患者选入110例,为2020年4月30日至2021年4月1日入院,组别划分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常规组分入27例男,28例女,(64.88±1.32)岁;试验组分入29例男,26例女,(64.93±1.29)岁,无差异(P>0.05)。

1.2方法

阿司匹林治疗常规组:单次用药剂量500 mg,24小时服用一次,连续用药半年。

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阿司匹林用药剂量同常规组,辛伐他汀单次用药剂量20mg,口服给药,24小时服用一次,连续用药半年。

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叮嘱其定期回院复查,了解其病情;指导患者对药物进行规范使用,并对其饮食、作息、生活习惯等管理,以管控上述因素对其病情、机体健康等方面影响性,从而使患者疾病康复能够得到有效促进。

1.3观察指标

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项数据比较。

呕吐、腹泻、皮疹等用药副作用反应发生率进行汇总。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对脑血栓采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方式治疗开展药学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21.0版本,计算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实施t值、²值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x±s)、(n%),当检验结果为P<0.05,组别间数据比对具有差异,P>0.05时,组别间数据比对不具备差异。

  1. 结果

2.1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指标项数据整理后比较,试验组开展治疗后,患者指标项较常规组更为良好(P<0.05),表1。

表1脑血栓患者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x±s) n=110

斑块面积(cm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

分组

案例(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常规组

55

1.79±0.32

1.62±0.13

0.71±0.22

0.64±0.12

试验组

55

1.81±0.35

1.25±0.08

0.69±0.18

0.47±0.15

t

-

0.3127

17.9764

0.5218

6.5632

P

-

0.7551

0.0000

0.6029

0.0000

2.2用药副作用反应

    患者在治疗期间用药所致副作用反应发生情况实施比较,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表2。

表2脑血栓患者用药副作用反应发生率(n%)

分组

案例(n)

呕吐

腹泻

皮疹

发生率

常规组

55

1(1.81%)

1(1.81%)

2(3.63%)

4(7.27%)

试验组

55

0(0.00%)

2(3.63%)

0(0.00%)

2(3.63%)

-

-

-

-

0.7051

P

-

-

-

-

0.4010

3.讨论

脑血栓相比其他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疾病发病机制是由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流速减慢,形成血栓后堵塞脑部血管所导致,以影响脑部局部供血、供氧为主要特点,干扰血管内皮功能、病灶处局部微循环的同时,损害神经系统,自此造成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感知异常等症状。

阿司匹林对脑血栓具备治疗功效,口服方式给药后,药物成分在人体中起效,可发挥解热、镇痛、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抑制患者体内核因子形成,同时拮抗炎症介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可使脑血管中已形成的硬化斑块保持稳定状态,阻止血栓形成,从而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病情能够趋向于稳定,疾病所致影响性得以降低[2]。单一使用阿司匹林虽然对脑血栓能够产生治疗功效,但长期使用,用药安全性略显不足,且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出血性问题发生率将明显升高,疗效方面远不及预期。辛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形成、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阻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在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治疗有较高适用性,患者服药后,能够降低血脂、胆固醇浓度,诱导LDL受体,促进LDL-C分解代谢,以此可阻滞动脉粥样硬化,提高人体血液流速,同时保护血管,使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恢复

[3]。在脑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给药辛伐他汀,以联合用药方式给予患者临床治疗,药物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发挥其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等功效,辛伐他汀降低血栓生成率,改善患者机体血脂状态,提高血液流速,药物功效协同,能够使患者疾病症状反应快速得到缓解,同时干预其病情,改善病灶处血液血循环,养护神经系统,从而使其得以恢复,患者经由治疗后,病情、症状反应等均能够显著减轻,同时机体健康水平将明显提高,降低其后遗症发病率,促使脑血栓对患者身心状态、生活质量影响性得到抑制,对疾病具备良好治疗效果[4]。此外,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方式治疗脑血栓,药物联合使用并未增加药物副作用反应发生率,原因在于辛伐他汀药物成分在人体中生物利用率较高,经由人体吸收后,能够与浆蛋白充分结合,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用药安全性良好,因此在临床脑血栓治疗中,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具备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对脑血栓具备显著治疗功效,患者用药后,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均能够得到改善,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阳吉燕.辛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与安全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杂志,2020,4(13):28-29.

[2]卢继扬.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145-146.

[3]胡立娟.辛伐他丁汀与阿司匹林结合治疗脑血栓的价值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70+182.

[4]徐永锋,段飞玲.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