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外疫苗到底怎么选?

/ 2

计划外疫苗到底怎么选?

周国惠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胡家镇中心卫生院, 642158

    小王是一个新手妈妈,除了新生儿诞生带来的喜悦之外,她还面临着预防接种的问题,她听说有免费的疫苗,也有需要自费的疫苗,对于自费疫苗,她也咨询过一些身边的人,有的说要打,也得说不用打,导致她比较困惑,自费疫苗到底需不需要打,要打的话改选什么自费疫苗呢?小王所说的自费疫苗就是计划外疫苗,这个概念是相对于计划疫苗来说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计划外疫苗的?计划外疫苗有哪些呢?计划外疫苗该如何选择呢?计划外疫苗什么时候打呢?计划外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什么是计划外疫苗呢?对计划外疫苗来说,就是指除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外的疫苗,本着自愿、自费的原则,家长可有选择性的为小儿接种计划外疫苗。

    计划外疫苗有哪些呢?(1)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B型嗜血流感杆菌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B型嗜血流感杆菌是寄生在上呼吸道常见的一种细菌,小儿易感,特别是五岁以下的小儿,五岁以下小儿受到B型嗜血流感杆菌感染后,常出现一些致命性反应,比如肺炎、脑膜炎、骨髓炎等。(2)水痘疫苗,水痘是传染性较高的一种疾病,如果在幼儿园中有一人得病,就可能导致整个幼儿园被传染。水痘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烧、皮肤长水泡、脓泡等表现,还可导致脑膜炎、肺炎、细菌感染等。对1岁半以前患上水痘的小儿来说,可能终生隐藏反复发作带状疱疹的危机。(3)流感疫苗,对于6-35个月的小儿来说,其自身免疫功能正处于发育、成熟阶段,抵抗外界病毒能力同大龄宝宝相比比较弱,在流感流行时,易感染流感。感染流感后,宝宝易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4)轮状病毒疫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也就是小儿秋季腹泻,也被称作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秋天小儿发生的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导致的。轮状病毒疫苗主要是预防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尽管其不能完全避免小儿得病,但会减轻腹泻症状。(5)23价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可导致多种疾病,比如中耳炎、脑膜炎、关节炎、支气管炎等等,肺炎球菌有90多种,而23价肺炎球菌疫苗就是选取最容易致病的23种病菌,提纯抗原性强多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疫苗,可抗肺炎,能够覆盖85-90%的肺炎球菌侵袭。(6)甲肝疫苗,甲型肝炎属于一种病毒性肝炎,是通过患者粪便污染食物、水而传播甲肝病毒的消化道传染病之一。甲型肝炎具有流行面广、传染性强等特点,在儿童、青少年中多见。预防甲型肝炎除了要做好个人卫生之外,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甲肝疫苗。(7)出血热疫苗,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是头痛、发热、腰痛等,还可伴面颈潮红、胸部潮红等,其可导致肾脏损害,且对全身多器官组织造成侵犯,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进行灾区预防。出血热疫苗适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易感人群。(8)狂犬病疫苗,目前对于狂犬病来说,尚未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发病率几乎百分之百死亡。因此,在被带毒动物或者病兽抓伤或者咬伤后,要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当小儿被严重咬伤后,比如全身多部位咬伤、头面部咬伤、深度咬伤等等,就需联合抗狂犬病毒血清。(9)麻风腮三联疫苗,可预防麻疹、风疹以及腮腺炎,这三种疾病均是通过空气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属于儿科比较常见的三种传染性疾病。因为小儿对麻疹、风疹以及腮腺炎没有免疫力,易被传染,尤其是在密闭环境中,比如学校、幼儿园等,孩子间有亲密接触,易被传染。麻风腮三联疫苗,一般主张宝宝出生到六岁的时候接种三联疫苗。(10)五联疫苗,是含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一种联合疫苗,可替代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五联疫苗预防接种后,可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以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导致的肺炎、脑膜炎、菌血症、心包炎、会厌炎等。

    计划外疫苗该如何选择呢?(1)优选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23价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极力推荐这些疫苗,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上述疫苗列为计划内疫苗。(2)优选麻风腮三联疫苗、五联疫苗,这两种联合疫苗的接种效果同单一疫苗接种效果相当,但是可明显减少接种次数,减轻小儿的痛苦,同时避免家长多次奔波的辛苦。(3)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划外疫苗,比如:处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易感人群,应接种出血热疫苗;7个月以上,患先心病、哮喘、糖尿病、慢性肾炎等或者抵抗能力差的小儿,在流感流行时,易患病且可加重旧病,所以考虑接种流感疫苗;对于两岁以上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宝宝,可考虑接种23价肺炎球菌疫苗;对于家有宠物的小儿要格外注意,或者外出时被动物抓伤或者咬伤后,需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未被动物抓伤或者咬伤,则不需注射狂犬病疫苗;对于常在外就餐的小儿来说,尽可能的接种甲肝疫苗;在秋冬两季,易出现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秋季腹泻。轮状病毒疫苗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最经济的、最有效的一种预防手段,但是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可考虑接种。

    计划外疫苗什么时候打呢?每种疫苗都有特定的接种的时间,疫苗研制是经过多次的测试得出特性作用、最佳接种时间的,所以计划外疫苗接种时要了解相关疫苗的接种时间。比如:(1)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2-6个月的小儿,接种三剂,每剂间隔2个月,推荐在第2年加强1剂。(2)水痘疫苗,推荐1岁小儿开始接种,4岁加强1剂。13岁及以上接种2剂量(1ml),间隔6-10周。(3)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或者期间预防接种,3岁以上小儿接种1针(0.5ml),6-35个月小儿童接种2针,每针0.25ml,间隔4周。(4)轮状病毒疫苗,2个月到3岁以下的小儿,每次3mL,每年一次。(5)23价肺炎球菌疫苗,没有严格规定接种时间,2岁以上接种1针,能够保护超过5年。(6)甲肝疫苗,灭活疫苗,1-18岁每剂0.5ml,19岁及以上每剂1.0ml,活疫苗1.0mL皮下注射1次。基础免疫为1年剂量,基础免疫后6-12个月加强免疫一次。(7)出血热疫苗,0、7、28天接种三针,半年后加强一针。(8)狂犬病疫苗,咬伤后预防0、3、7、14、30天,无咬伤预防0、7、21天。(9)手足口疫苗,6月龄-5岁的儿童接种,共需接种2剂,俩剂间隔28天。(10)五联疫苗,在2、3、4月龄,或3、4、5月龄进行3剂基础免疫;在18月龄进行1剂加强免疫。

    计划外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不论是计划内疫苗还是计划外疫苗,在小儿接种后都可能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所以在接种前后要注意一些事项:(1)在疫苗接种前,医生要明确小儿的慎用症以及禁忌症,便于判断小儿是否能够接种相关疫苗,家长最好要带上小儿的相关病例,确保医生详细了解小儿的具体情况。(2)在接种前一天,给小儿洗澡,接种当天最好穿宽松的、清洁的衣服, 便于疫苗接种。(3)如果小儿有不适存在,或者患结核病、肾炎、急性传染病、湿疹、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疾病,再加上皮肤敏感的小儿,需暂缓接种疫苗。(4)在疫苗接种后,针孔要用棉签按几分钟,确保不出血后拿走棉签,禁止对接种部位进行揉搓。(5)在完成疫苗接种后,需在接种场所留观三十分钟左右,在此期间如果小儿有高热、其他不良反应出现,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和处理。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出现,留观三十分钟后即可回家。(6)疫苗接种后,让小儿多喝水,适当休息,做好保暖,避免触发其它疾病。(7)疫苗接种后两三天内不要给予小儿洗澡,确保接种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局部感染发生。(8)回家后,如果小儿出现轻微发热、烦躁不安、哭闹、食欲不振等情况,通常不需特别担心,一般会在几天内逐渐消失,但是如果上述反应比较强烈、持续较长时间,应及时带着小儿到医院进行诊治和处理。

非免疫规划疫苗和免疫规划疫苗对预防疾病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