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

姬晓翠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所致静脉炎预防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共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具有优良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于应用。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炎

前言

血管活性药物常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殊性,在输注期间有可能因为剂量上的差错引发血管收缩、扩张过度,引发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在对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血管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要求,确保患者的安全[2]。否则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究分析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所致静脉炎预防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共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为:43-70岁,平均年龄为:(58.33±6.10)岁,共7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59.41±5.89)岁,共7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①每日对患者身体各项指标进严密的监测并予以记录,将记录的数据详细分析与医生相互沟通,针对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护理。

②制作相应的PPT与小视频,组织患者进行学习。为其宣讲教育活性药物的相关知识,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与禁忌事项,让患者知晓整个护理流程,进一步提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

③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血管,尽量选择中心静脉,血管选择富有弹性、较直较粗的血管,避免出现反复穿刺的现象,注意观察患者输注过程的情况,避免出现药物渗出、长期使用同一条静脉通路等情况,每次输注应更换位置,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④出现药物相对特殊,无法通过静脉给药,需通过锁骨下静脉等深置静脉管,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是否在中心静脉置管。

⑤加强对患者的监测,注意在护理过程中其是否出现静脉炎症,如出现轻微静脉炎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提升护理的有效性。

⑥对患者进行适度的心理辅导,由于长期的病痛,部分患者内心会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心理因素,非常部利于其康复。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以朋友的身份与患者相处,加强沟通,通过聊天等方式,掌握患者真实心理状况,加以安慰。及时有效的消除患者内心不良心理因素,提升患者的恢复速率以及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静脉炎发生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0度:无临床症状、Ⅰ度:输液部位发红且无疼痛情况、Ⅱ度:输液部位发红且有疼痛情况、Ⅲ度:输液部位发红、有疼痛情况且可触及条索状静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静脉炎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对照组中0度为:30例,占40%;观察组中0度为:69例,占92%。其中χ2=30.423,P=0.001

对照组中Ⅰ度为:25例,占34%;观察组中Ⅰ度为:6例,占8%。其中χ2=13.781,P=0.001

对照组中Ⅱ度为:15例,占20%;观察组中Ⅱ度为:0例,占66%。其中χ2=16.216,P=0.001对照组中Ⅲ度为:5例,占6%,Ⅲ度为:0例,占0%。其中χ2=5.128,P=0.024。

  1. 讨论

血管活性药物常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殊性,在输注期间有可能因为剂量上的差错引发血管收缩、扩张过度,引发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血管活性药物是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血液灌注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血管收缩腰与血管扩张药,对于抢救重症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物有: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等,此些药物较为特殊,很少的剂量都会对患者的血压与心率产生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做到准确,确保患者安全,若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疼痛、水肿炎症改变等情况的出现,同时对于使用改些药物患者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1-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通过每日监测患者身体各项指标与记录,在护理进行前就制定出计划,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护理过程中对血管的选择,与避免长期使用同一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刺激静脉壁等情况的出现;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提升了其在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与护肤速率。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具有优良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于应用,本文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江莹,黎万汇,陈莹莹等.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范围的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7):1105-1110.

[2]姚勋霞,张理想,曹教育,欧安平,胡芳,吴金玉.外周静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致静脉炎危险因素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护理学报,2021,28(12):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