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梯检验技术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1
/ 3

关于电梯检验技术发展研究

李木广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揭阳检测院 广东揭阳 522031

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为了减少电梯安全事故或故障给人们生活造成的损失或不便,必须加强对电梯的检验。

关键词:电梯检验;发展;研究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梯检测技术快速发展进步,我国电梯运行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因此,电梯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常见的电梯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阐述了电梯检测技术的发展,以供参考。

  1. 电梯检验工作重要性
    电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故障。一方面,电梯机械系统存在润滑不良、螺栓松动等故障。另一方面是电气系统故障,主要是由于回路短路和断路问题。电路中电器元件进出线部分的压接螺钉或焊点松动也会造成电路短路或断路。此外,电气元件绝缘材料的老化和失效也会导致短路。电梯降落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电梯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常见的事故,比如坠落事故。这种事故可能是由于电梯轿厢操作不当造成的。发生剪切和挤压事故,可能是由于电梯失控或门锁短路。冲顶和蹲底事故也很常见,这是由控制系统故障、过载和牵引轮磨损引起的。电梯巡检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电梯的上述故障,保证电梯设备的性能,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实施电梯巡检,工作人员要对电梯设备的零部件和分支设备进行严格检查,确定电梯设备在巡检过程中的技术故障和隐患,及时处理故障,确保电梯安全。电梯设备。总之,电梯检查非常重要。主要目的是维持电梯设备运行的稳定,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能促进电梯设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电梯检的主要内容

电梯检测的目的是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电梯使用者的安全。

2.1 技术资料检测

在技术资料审查方面,制造资料、安装资料、改造与重大修改资料、使用资料都是电梯检验的重要内容。在检查电梯时,审查资料是关键步骤。要明确电梯使用单位,明确主体责任,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因此,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应认真检查、认真鉴别数据的真实性,确保所有检查的数据规范、完整。如果在巡检过程中忽视资料的重要性,势必导致用户单位管理不严、执行不力等各种问题,为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2.2机房检测

首先,需要对电源开关进行测试,以确保可以控制电源。每部电梯应配备独立的总开关,便于接近和操作。无机房电梯的总开关还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控制柜不是安装在井道内的,应将总开关安装在控制柜内。如果控制柜安装在井道内,则应在应急操作面板上设置主开关:②如果不能直接从控制柜操作开关,控制柜应设置在应急操作面板上③靠近电梯驱动主机1m以内,应有符合要求的可触及总开关或停止装置,并能方便操作;桥厢的照明和通风、机房照明和电源插座、轿顶和底坑的电源插座、电梯井道照明和报警装置的电源电路应在主开口处不被切断;主开关应有稳定的断合位置,在断开位置可用挂锁或其他等效装置锁定,可有效防止误操作;如果不同电梯的部件共用一个机房,每台电梯的主开关应采用与驱动主机、控制柜、调速器等相同的标志。

除了测试的电源开关设备外,还需要测试机房内的通风、照明等开关的质量。其次,是电梯调速器的检查。调速器的检查主要需要检查其轴承、齿轮、销、弹簧等相关零件是否能继续完成其工作任务。电器的直接接触点也需要保持清洁,以保证电器之间的连接。然后,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的检测,是为了保证电梯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能第一时间知道。 最后检查电梯曳引轮和编码器的绝缘是否良好。

2.3.井道检验 张丹

电梯井道的检验重点,主要有:第一,顶部空间。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而言,在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的情况下,必须要符合以下要求:轿厢导轨可以明确下一步制导行程Sv0≥+0.10+035v²(m);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和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满足下述公式Sv1≥+1.0+035v²(m);井道顶的最低部件和轿顶设施的最高部件间距为Sv3≥+0.30+035v²(m)。因此,检修人员在检验时,必须要保障数据测量与判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二,轿厢与井道壁的距离。了解我国现有电梯监督检验规章制度可知,轿厢和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0.15米,且部分区域低于0.50米的,或引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要保障两者之间的距离达到0.20米。若是轿厢安装了机械锁紧门,且门只能引用开锁区进行操作,那么上述距离不会受到制约。因此,检修人员在检验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注重判断轿厢门锁与要求是否一致,明确防扒门和机械锁紧设备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检测井道壁的距离,尤其是在安装安全门后,必须要认真测量安全门周边的距离。第三,井道专用。为了保障电梯运行安全,井道内部决不能安装与电梯无关的设备和电缆。同时,其可以安装采暖设备,但不可以将水和蒸汽用于热源,且采暖控制要放在井道以外。检修人员在检验时,要明确井道内部没有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第四,井道工作环境。这一检验内容就是判断电梯应用条件,因此属于重点内容,需要检修人员明确井道在封闭状态及夏季时,内部安装机械设备的工作温度。

2.4轿厢与对重检测

在轿厢与对重检测中,根据《曳引电梯监督检查和定期检查规程》的要求,轿顶应安装易接近的维修和运行控制装置,其应满足以下要求:①采用双稳态开关操作 符合电气安全装置的要求,并能防止误操作。②一旦进入维修操作,应取消正常操作、应急电动操作和对接操作。③ 依靠持续揿压按钮来控制桥厢运行,此按钮具有防误操作保护,按钮上或附近应标明相应的使用方向。④陔装置上设有一个停止装置。停止装置的操作装置为双稳态、红色并“停止”,并具有误操作保护。 ⑤ 维护和操作过程中,安全装置仍然工作。对于电梯轿顶的检测,主要是检查电缆、安全窗和电梯钢丝绳的张力是否正常工作。检测步骤如下:首先,轿顶安全窗是否方便人们使用;其次,电梯钢丝绳的张力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被腐蚀,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裂纹。最后检查附带的排线是否开始老化,接触是否良好。而对于电梯轿厢的检查,主要的检查方向是电梯桥箱内的照明、门锁和紧急报警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外接电源接通时切断,检查桥箱照明设备能否继续工作。其次,检查锁钩的位置是否在锁齿轮的中间。门电联锁时,电梯是否会因调整错误而意外停止。最后检查电梯桥箱内配置的紧急报警设备与机房的连接状态。

2.5轿门与层门检测

对于轿门与层门的检测,需要检测坎距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的水平距离是否不得大于35mm;轿门门刀与层门地坎,层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隙应当是否不小于5mm;电梯运行时不得互相碰擦、门标层门和玻璃轿门上是否设有标识,标明制造单位名称、型号,并且这些是与型式试验证书内容相符的。在门间隙方面的检测,在门关闭以后应符合以下要求:(1)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对于乘客电梯不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不大于8mm,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允许达到10mm;(2)在水平移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前条所述的间隙允许增大,但对于旁开门不大于30mm,对于中分门其总和不大于45mm。此外还需检测电梯是否玻璃门防拖曳措施、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自动关闭层门装置、紧急开锁装置、门的锁紧闭合以及门的运行和导向是否正常。

此外还需要检查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件防护:检验悬挂装置、补偿装置的磨损、断丝、变形等情况;端部固定、补偿装置、钢丝绳的卷绕,是否设有松绳(链)保护和旋转部件的防护。

3.电梯检验技术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电梯是一种垂直运行的设备,多用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基本需求。电梯内部的结构相对来说是非常复杂的,由此可知电梯检验技术的种类也是比较繁多的。在安装电梯过程中由于位置的原因,这项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那么就需要在定期检验的时候能够应用科学、合理、正确的检验技术。这是一项比较细致的工作,要求电梯检验工作人员能够对电梯内部构造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要清楚电梯日常运行的基本规律,除此之外还需要工作人员是成熟的技术人员,自身拥有多年的检验工作以及现场管理经验。实际上,电梯检验技术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定期检查与排除比较常见的电梯事故,若是存在隐患就要查明原因,并对隐患诱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而后需要结合科学、合理、正确的检验技术去判断电梯是否存在问题,根据最后的诊断结果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以此才能稳固提升电梯运行安全性。

4.电梯检验过程中常用的检验技术

4.1经验检测
  所谓经验检测就是利用专业的检测技术来判断电梯运行过程中的事故原因,然后结果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通常情况下,电梯检验人员在检测特种设备时,要与电梯供应商方面提供的安装、维修、检测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在电梯投入使用之前其安全性应由厂商方面专业的检测人员进行检修,并提供最终的检测报告。也就是说,出厂报告是在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检验工作人员对电梯经验检测的依据与标准。在经验检测工作中评价电梯特种设备是够正常运行的标准就是参照出厂检据报告的。从而,我们能够看出在电梯检验工作中,经验检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
4.2噪声检测
  噪声检测技术是电梯检测中最常见的检测技术。噪声检测是通过传感器反映电梯的运行状态。电梯正常运行时,电梯传感器放置在距地面1.5m处,并在一定距离处设置检测点。共有三个检测点,通过电梯升降产生的噪音来检测电梯是否正常运行

4.3曳引钢丝绳漏磁检测
  牵引钢丝绳漏磁检测方法是利用永磁体和感应环采集磁场信号,然后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计算机,最后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可见,感应线圈的质量和线路的正确连接是牵引钢丝绳漏磁检测的关键。4.4电梯导轨的无损检测
  天梯检测最理想的检测方法就是无损检测,电梯导轨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两种,即线锤法和激光检测法。  

1.线锤法。线锤法是指使用磁力线锤测量电梯导轨的顶部和侧面。磁力线锤的标准长度为5m。测量结果反映电梯导轨每5m工作面是否符合要求。

2.激光测试法。激光测试法是指在电梯导轨的两端安装激光测距仪和激光接收器的过程。当激光测距仪发光时,激光接收器接收激光信号。这些激光信号可以传输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分析可以计算出导轨的线性度和变形量。

4.5综合性检测
  电梯综合检测是对电梯故障的综合检测。为了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必须使用能检测电梯实际性能的便捷仪器。这种方便的仪器主要由电子传感器组成。它的作用是收集电梯各功能的状态信息,在专门的分类分析设备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分析,最终得到电梯实际功能状态的分析结果。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综合检测方法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分析结果更加科学,但也存在电梯故障分析不细致的缺点。因此,在使用综合检测方法时,一定要与专业检测技术人员沟通,再次明确故障原因,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案。

5.电梯检验技术发展趋势
  确定电梯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良好,对保证电梯系统的良好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为了让电梯检测技术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应该结合当今电梯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来探讨其发展趋势,从而有目的地推动电梯检测技术的发展。

5.1低碳绿色环保化

  在中国政府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理念的今天,加之国情需要,各行各业都必须贯彻落实这一理念,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电梯检测技术的良好发展,绿色化是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只有不断提升电梯检测技术的绿色特性,该技术才能在电梯检测中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和人们的要求。
5.2智能自动化
  21世纪的到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促进电梯检测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其在电梯系统维护中得到有效应用。借助上述先进技术,有必要推动其智能化发展,使电梯巡检准确、有效、全面、快捷。因此,智能化也是电梯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结束语

电梯的安全稳定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危险时间的概率。因此,提高电梯检测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电梯检测技术的进步,改进和创新发展,建立适合电梯安全性能的电梯检测技术,这不仅是电梯使用的需求,也是确保电梯检工作顺利完成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立磊.关于电梯检验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194.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18.10.139

[2]陆琳琳.关于电梯检验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6):93-94.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26.093.

[3]王立人,曹巍.关于电梯检验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工业,2016(7):313.
[4]刘沁汉.电梯检验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展望,2016,26(30):111.

[5]木也斯尔木沙.当前电梯工程中常用检验技术及其注意事项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0).
[6]谭志峰.关于当前电梯安全检验技术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的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7(33).

[7]姚欣树.电梯检验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19):144.
[8]胡旭.关于电梯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