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W工法在天津软土基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3

SMW工法在天津软土基坑中的应用

廖春华,江冲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0000

摘要:SMW工法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形式,具有施工方便,安全性高,工期短,节约支护空间及工程造价低等优点。本文介绍了SMW工法的原理及特点,通过SMW工法在天津某深基坑的工程实例,结合对基坑变形监测结果和围护效果进行分析,为SMW工法在天津软土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工程借鉴。

关键词:基坑支护;天津软土地区; SMW工法;H型钢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开发地下空间已成为一种趋势, 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需求增加[1]

本文结合天津某已施工完成的SMW工法支护的软土基坑为例,详细介绍了SMW工法的设计与施工,并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对基坑的变形控制和围护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证明SMW工法在天津软土基坑工程中的适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可行性[2],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1 SMW工法概述

SMW(Soil Mixing Wall)工法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技术[3],其作用机理是利用三轴搅拌设备切削土体,同时在钻头处喷出一定比例的水泥浆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采用套孔搭接法施工,形成水泥土搅拌桩, 并在搅拌桩内按一定间距插入H型钢, 形成挡土止水一体的复合支护结构,完成支护功能后H型钢可回拔重复利用[4]。SMW工法最早在日本使用,1997年建设部将SMW工法作为重点科技项目进行鉴定并推广引进。

SMW工法具有以下特点:①施工速度快,可缩短工期;②抗渗性好,止水效果好;③节约支护空间,解决场地狭窄的难题,实用性强;④施工振动小、噪音低;⑤搅拌桩内插H型钢,具备较大的抗弯、抗压能力,挡土止水一体化,支护体系安全可靠;⑥H型钢可回收利用、无污染、造价低等特点。SMW工法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应用[5]。SMW工法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各地区发展程度不一样,以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沿海地区应用相对较广泛,也产生了一些相应的地方规程和国家标准。

2 SMW工法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天津市某基坑项目位于滨海新区海洋高新区,拟建物为1栋20层商业办公楼,设2层地下车库,基坑面积约为6670m2,基坑周长约为350m,基坑挖11.70m。

基坑地下轮廓距离用地红线约2.25~2.7m,四周紧邻已建市政道路,用地红线外道路存在多条污水、雨水及供电等重要市政管线,对变形有严格的要求。现场环形施工道路,过重车,施工荷载超过20kPa,场地较平坦,场地紧张,无放坡空间。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场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平原地貌,属海相与陆相交互沉积地层。本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各层土的土质特征及分布规律描述如下:

2素填土:层厚1.8~3.2m,黄褐色,黄褐色,以粉质粘土为主,夹贝壳碎片、植物根茎,场地均有分布。填垫年限小于十年。

1淤泥质粘土:层厚2.3~3.9m,灰色,呈流塑状态,夹粘土薄层,属高压缩性土。

2粉土:层厚1.4~2.4m,灰色,稍密,湿,夹粉砂团,具层理,属中压缩性土。

3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5.9~6.6m,灰色,呈流塑状态,夹粉质粘土薄层,含贝壳碎片,属高压缩性土。

4粉质粘土: 层厚3.4~4.3m,灰色,呈软塑状态,夹粉土薄层,具层理,属中压缩性土,场地内均有分布。

⑧粉质粘土:层厚3.9~4.7m,灰黄色,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夹粉土薄层,属中压缩性土,场地内均有分布。

1粉土: 层厚3.2~5.6m,灰黄色,密实,湿,夹粉质粘土薄层,含云母,属中压缩性土,场地内均有分布。

2粉质粘土: 层厚2.4~4.6m,灰黄~褐黄色,呈可塑状态,夹粉土薄层,具锈染,含姜石,属中压缩性土,场地内均有分布。

⑩粉质粘土: 层厚1.7~2.6m,灰色,呈可塑状态,具层理,夹粉土团,属中压缩性土,场地内均有分布。

表1 与基坑支护设计相关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地层名称

层厚

(m)

含水率

(%)

孔隙比

重力密度

(kN/m³)

直剪快剪

φ(°)

c(kPa)

2素填土

2.4

33.8

0.969

(18.8)

(5)

(10.3)

1淤泥质粘土

3.2

51.9

1.488

17.1

5.1

3.1

2粉土

1.6

22.7

0.683

20.0

28.3

6.5

3淤泥质粉质粘土

6.3

38.6

1.095

18.2

5.2

4.6

4粉质粘土

4.1

31.1

0.878

19.3

5.5

7.7

粉质粘土

4.0

23.0

0.650

20.3

6.5

12.4

1粉土

5.5

23.7

0.680

19.9

28.5

10.9

2粉质粘土

2.6

30.6

0.871

19.1

11.76

13.28

2.3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场地潜水含水层为⑧粉质粘土以上,其稳定水位埋深为0.80~1.10m(大沽标高约为1.40m),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受周边径流水位影响,一般年变幅在0.50~1.00m左右;第一承压水层为⑨

1粉土层,其稳定水位埋深为2.50m(大沽标高约为0.00m)。

2.4整体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方案结合了基坑周边情况及场地特点,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业主单位要求,基坑周边存在已建市政道路及管线,有严格的变形要求,且基坑周边紧邻施工道路,过重车,荷载较大,从安全、经济的角度出发,结合施工周期、施工工艺及场地布置等因素,确定方案的整体思路如下:基坑整体挖深11.7m,采用SMW工法+2道钢筋砼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在基坑周边打设Ф850@1200三轴搅拌桩止水,内插型钢采用H700*300*13*24型钢@600挡土,设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坑内采用降水井结合盲沟排水。支护剖面如下图2所示。

图2  支护典型剖面图

基坑围护体的计算采用规范推荐的竖向弹性地基梁法[6],按水土合算,土的c、值采用直剪快剪指标标准值,地面超载取20kPa。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3 基坑围护计算结果表

整体安全系数

抗倾覆

安全系数

最大位移

(mm)

最大设计弯矩

(kN·m)

1.35

1.31

28.7

768.4

2.4总体施工顺序

本基坑工程总体采用SMW工法+2道钢筋砼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基坑支护总体施工流程:三轴搅拌桩施工,并插入H型钢→降水井施工→第一步土方开挖→第一道帽梁及内支撑施工→第二步土方开挖→第二道内支撑施工→第三步土方开挖至坑底→施工基础及地下结构→出正负零并回填密实→拔除型钢。

3 基坑施工及监测

3.1SMW工法施工要点

(1)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采用套接一孔法施工,组内咬合250 mm,组与组之间咬合850 mm。

(2)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20%。水灰比1.0,要求全程复搅复喷,必须确保搅拌均匀,桩体搭接严密,桩机施工定位准确;相邻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小时,否则应在相邻部位补桩。

(3)型钢须保持平直,若有焊接接头,接头处须确保焊接可靠,接头处应上下错开不低于1m,且应避开弯矩较大位置。

(4)型钢插入左右定位误差不得大于10mm,宜插在搅拌桩靠近基坑一侧,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50,底标高误差不大于200mm。

(5)施工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桩身的强度和均匀性,在施工中应加强对水泥用量和水灰比的控制,确保泵送压力,搅拌桩钻头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确保水泥土搅拌桩在初凝前达到充分搅拌,水泥与被加固土体充分拌和,以确保搅拌桩的加固质量[7]

(6)施工过程中, 必须确保工序连续,一旦出现施工冷缝,则应对冷缝进行加固补强, 可在外围增设1~2 排素桩, 并与主体围护桩紧密搭接。

(7)地下室出±0.00,外墙与围护桩之间采用好土回填密实后,可拔除H型钢,对拔型钢后的空隙进行灌浆封孔。

3.2土方开挖及变形监测

本工程自SMW工法桩施工完成至地下结构施工出正负零并回填,型钢回拔率100%,总工期约200天,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及时施工基础底板及垫层,本基坑历经一个雨季的考验,开挖过程中未发生渗漏现象,土方开挖及降水进展顺利,基坑开挖到底的实景图见图3所示。

图3基坑开挖到底的实景图

在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对支护桩进行了变形监测,并对周边道路及管线沉降进行了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支护桩桩顶最大水平位移不超过30mm,周边道路及管线的沉降不超过20mm,周边观测井水位变化小于1000mm。根据监测数据,SMW工法起到了很好的控制变形和周边沉降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基坑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满足规范和保护周边环境要求。

5 结论

 (1) 本文通过对SMW工法的介绍,结合天津某基坑工程工程实例,阐述了SMW工法施工的要点,通过基坑土方开挖效果及基坑变形监测结果,表明SMW工法对基坑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止水效果好,适应于天津等软土地区基坑[8]

(2) 基坑支护采用SMW 工法相较于传统的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的围护形式,抗渗性好,节约造价,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围护结构占地空间小,解决了部分场地狭窄的难题,同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受到各单位认可,SMW工法工法技术在天津软土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类似工程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3) 型钢回拔时间是影响SMW工法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方案比选阶段应考虑地下结构出正负零的进度及型钢回拔的租期。

参考文献:

[1] 张守玺.SMW工法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4,(3):43-45

[2]吴发根,黄罗华,熊海明.SMW工法在软土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18,(2):111-115

[3]李凤明,倪西民.SMW工法的设计与应用[J].市政技术,2007,25(1):21-25,28.

[4] 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5] 夏明耀, 曾进伦. 《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6] JGJ120-2012建筑基坑技术规程[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 李承光,姜立峰,陈宗刚.SMW工法在天津近海地区软土地基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2007,34(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