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

黄琪

信宜市朱砂中心小学  广东信宜525300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自卑,会引发出其他不良心理问题,极大地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心灵健康成长。因而,转化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笔者结合自身的班主任经历认为,转化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可以从五心(进取心、关心、包容心、细心、耐心)入手。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卑转化自信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远离家乡、长期在外工作,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儿童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留守儿童可能一年到头都见不了双亲几次,在成长中缺乏父母情感上的关心与爱护,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和孤僻等不良心理问题。在这些心理问题中,表现最为突出、最为普遍的是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不良情绪状态,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表现。它会引发出其它不良心理问题,极大地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心灵健康成长。因此,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应重点关注他们的自卑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

学习方面

有自卑心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好。在课堂上,他们往往习惯低头,害怕与老师的目光对视,更不用说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在课后,他们也经常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学习能力较差。

(二)生活方面

有自卑心理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态度消极。他们没有生活目标,缺乏生活信心;不关心班集体活动;容易悲观软弱,承受能力低。

(三)人际交际方面

有自卑心理的留守儿童,大多不合群,不善于交际。他们常常无理由地郁郁寡欢,口头表达能力差,拒绝交朋结友,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二、五心齐发力,重塑自信花。

自卑,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灵健康成长。转化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我们教师责无旁贷!从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来说,我认为,班主任的转化工作可以对症下药,从以下五心入手:

(一)进取心

进取心,可以增加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与生活目标。激发留守儿童的进取心,可以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始。我们的课堂,就是最佳的切入场所。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赛。在上课过程中,我最喜欢给学生布置小任务,在课堂创设竞赛模式,如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谁表现得好,谁就加分;谁的总分最高,谁就是冠军。小任务有难易之分,全班都能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又可以给他们增加学习的竞争乐趣。尤其对于有自卑心理的留守儿童来说,效果更加显著。当他看到自己的认真学习能换来集体的荣誉时,不用旁人督促,都会主动学习,甚至抢着举手回答问题。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消除了隔膜,一方主动学,另一方主动教,与有荣焉。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留守儿童的进取心。

再者,教师在上课提问题时,可以量体裁衣,向留守儿童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也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明白到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

在我担任班主任的一个班级里,有一个留守儿童张伟。他对英语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最多也就是能认读几个单词,他也从没有想过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有一次上课,我提问学生来认读新单词,叫到了他的名字。他满脸愕然地站起来回答。虽然他读得并不全对,但全班同学仍给他掌声鼓励。他有些欣喜地坐了下去,在接下来的上课时间里,他都非常认真地听课。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家的鼓励,他认识到自己只要努力,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改变了之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

(二)关心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教师要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给予留守儿童信任和理解,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多关心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殷切的期盼和满满的关爱,从而渐渐走出本已冰封的内心世界。

在我负责的学生中,有一个女孩李丽。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只有一位年老的爷爷在家照顾她。李丽是一个典型的自卑型留守儿童。有一天放学后,我发现她一个人静静地伏在座位上。我觉得奇怪,于是在她耳边轻声问她怎么回事。原来是她第一次来月经弄脏了裤子,不懂得怎么处理,也不敢开声问别人。望着她眼里的泪水,我心里一阵心疼。我赶紧带她回我宿舍,先给她换上干净的裤子,再教她怎么使用卫生巾和经期卫生保健,并叮嘱她以后有什么问题,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欢迎来问我。从那以后,李丽渐渐打开了心扉,和我成为了好朋友。

(三)包容心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教导与关爱,可能会造成行为举止方面的异常。在我的班上有一个住宿生,王宇。他家里除了一个长年在外地打工的父亲,再也没有其他的亲人。由于缺乏家人的教导,他常常连续几天都不洗澡,哪怕是大热天,衣服也都是脏兮兮的,身上总是散发着难言的臭味。因此,同学们不愿意靠近他,他也不敢走近人群,愈发沉默寡言。

虽然这个孩子看起来并不讨人喜欢,但是我们怎么能放弃他呢?每个孩子都是善良可爱的天使,需要我们的包容心。为了改变他邋遢的生活习惯,更好地融入班集体。首先,我利用主题班会,宣传了注重个人卫生健康的必要性。然后,我亲自给他洗头理发,教会他怎么样洗衣服和保持干净卫生。再者,在大课间活动的时候,通过集体小游戏,拉近他和同学们的距离。最后,让他担任卫生委员,以身作则,做好卫生好榜样。一个学期下来,王宇已经和同学们打出了一片,还获得了学校优秀班干部的称号。  

(四)细心

我觉得,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差,不能单单以学习成绩来作为唯一标准,需要全面综合地衡量。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对他们每一次进步都及时加以表扬,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教师应随时留意留守儿童的动向,细心地发现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找到他们的进步之处,为他们创造被表扬的机会。

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有一个留守儿童递给我一张一百块钱,说是在走道里捡到的。小学生正是爱吃爱玩爱花钱的时候,但他却能拾金不昧,让我意外之余又觉得感动。在开班会的时候,我号召全班同学学习他的拾金不昧。这个平时自卑胆小的小男孩在大家的掌声中,露出了开心满足的笑容。细心地挖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让他们也成为同学们某方面的榜样,稳固他们已有的优秀面,以此争取他们的各方面进步。

(五)耐心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反复性。当出现反复时,教师应保持冷静,深入了解和分析反复的原因,做好针对性的反复教育工作,帮助留守儿童逐步克服自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不倦。教师可以为他们量身定造成长记录表:从学习、品德和举止等方面来共同制定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当他们每达到一个短期目标,就给他们的记录表贴上一个小红星,以兹鼓励。通过这份成长记录表,提醒留守儿童要时刻注意,争取方方面面的进步,让各方面的进步相辅相成,最终重拾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自卑就像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路上的蛀虫。我坚信,五心归一 ,定除自卑蛀虫只要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留守儿童一定能摆脱自卑的阴影,重塑自信之花,笑对骄阳!

参考文献:

[1]裴菁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概论[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王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