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发明专利审查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1

浅谈如何提高发明专利审查效率

徐建华,商璐(等同一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 21516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做作为专利申请大国,近几年专利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因此,专利审查周期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过长的专利审查周期可能会影响企业竞争、阻碍科技创新。因此,探究如何在保证审查质量的基础上,提审查效率,从而缩短审查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申请文件内容

现有的关于申请文件的规定,主要都基于纸件申请形式和手工制图的需要而制定的。但是书面描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机械等领域中结构较复杂的设备,很多发明构思、装置的结构或者位置关系等技术特征很难用文字或平面图形将其完整表达清楚[1],或者需要非常繁琐的大段的文字描述来表示某一个本身很简单的内容。导致,申请人或代理人,花费很大的精力撰写申请文本,也不一定完全能够体现出发明构思;审查员或者公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繁琐的文字,以及通过空间想象力,才能够理解和把握申请人的发明构思。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的审查系统,特别是电子申请系统和E系统的工作环境。然而,信息传递仍然局限于文字和平面图的方式,显然与目前时代主流的视频、动画、声音等方式格格不入。不可否认,文字和平面图仍然是表达发明构思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对于某些领域或者案例,建议允许申请人提供3D立体图或者视频动画,作为申请文本的附件,相信能大大提高审查员理解技术方案的难度,从而提高审查效率。

二、提高审查质量

高质量的审查,不仅能对发明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审查结论,同样,可以避免审查过程中案件走向左右摇摆,减少通知书次数,还能够减少专利复审等工作量,有效提高审查效率。高质量的审查,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发明点,强化事实认定。准确把握发明点是整个审查过程的开始和基础,是尤为重要的阶段,如果审查员错误理解了发明,那么后续的检索工作、通知书的撰写均将步入错误的方向,导致中通重新进行认定,不可避免地导致审查周期延长。

(2)慎用公知常识,强化证据意识。在创造性的评判中,公知常识的使用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其不仅影响着审查工作的效率与公平,还左右着专利申请的走向与专利权的稳定性。在审查实践中,审查员经常使用的“公知常识”、“惯用手段”、“容易想到的”、“常规选择”、“常规设置”等概念,通常会被申请人质疑和申辩,导致在驳回过程中时,因证据不足或者公知常识滥用,需要补充证据,导致审查周期的延长。

(3)强化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质量。拥有高质量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才能确保短的审查周期,特别对于授权走向的案件,应当确保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后,案件不在存在其它缺陷。这就要求,在撰写第一次通知书时,要做到做好全面审查、正确审查,不发出错误的通知书,不遗漏问题。

三、提高代理人的业务水平

代理人作为申请人与审查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其代理的业务能力对审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授权走向的案件,广泛存在因代理人撰写水平导致权利要求不清楚、缺少必要技术特征和其它形式问题,甚至对于同一个问题多次修改不正确,甚至修改超范围,从而导致审查周期无谓的延长。

四、结论

为了提高审查效率,审查机构不断地创新优化审查服务模式,提供多途径的服务,才能切实体现为申请人和社会公众服务的理念。高质量的审查,不仅能对发明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审查结论,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审查效率。代理人作为申请人与审查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其代理的业务能力对审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为此,也有必要提高代理人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章鹏.以“互联网+”思维变革专利申请文件形式的思考[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6(1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