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医师-口腔专科护士合作工作模式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3

关于口腔医师-口腔专科护士合作工作模式的体会

景雪梅 ,潘晓菁

绵阳口腔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对口腔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口腔健康保健需求也日益增长。但部分传统口腔科室或诊所仅有医师,而无专业口腔护士,由医生独立完成操作,存在工作效率不高、医院感染无法严格控制等问题,同时也使医师承担巨大的工作强度。且口腔科部分操作如根管治疗[1]、牙体预备[2]、阻生齿拔除[3]、错颌畸形正畸[4]等技术的开展准备工作繁多,操作时间长,患者等待时间长,不满情绪多,难以提供给患者更好的就诊体验。配备专门的口腔护士既可减少临床医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接受口腔诊疗时的紧张情绪,更好的配合口腔诊疗工作的开展,使患者获得更舒适、更安全的就诊体验[5]。现对开展口腔医师-口腔专科护士新型合作工作模式临床工作体会如下。

关键词:口腔护理 四手操作 工作体会

引言

常言道:“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医护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合作团队。一个世纪以前,南丁格尔创立了护理学,护理学也在医学领域茁壮发展[6]。口腔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分支之一,为护理学与口腔医学紧密结合的一门年轻学科,它站在护理学的肩膀上,进一步强调了口腔医学的专业护理特点。公元1742年,清代吴谦编著《医宗金鉴》一书,是我国医学丛书中最完备的一种,其中记载了口腔和牙齿疾病治疗及护理,如用冰硼散治疗鹅口疮,对面部诸骨的外伤骨折进行护理。1911,西方牙医学传入我国,英、美、法、日、俄相继在我国开办牙医诊所和牙医学校,为中国积累了口腔医学人才,同时培养了口腔专科护士,为民众看病提供了条件。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 口腔专科医生、口腔专科护士陆续出现,此时为口腔医学师资积累阶段和和口腔专科护士培养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采用苏联的口腔医学教学模式,将一些相关的口腔临床学科合并分为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矫形三大临床学科。随着口腔医学专业的分科及发展,口腔护理专业的学科分科也做了相应调整,出现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矫形科的专科护士[7]。1982年,由饶立本、熊志忠主编的《口腔护理》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国内口腔护理的空白。1986年在原湖北医科大学召开了首届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会议。1990年成立中华护理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 各省市也相继成立口腔护理专业学术委员会,我国口腔护理学随即蓬勃发展。

配备口腔专科护士的优势:能提高口腔诊疗工作效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8]

(一)目前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护双方采取舒适坐位,医护共同进行四手操作,在口腔诊疗过程由护士进行器械及材料的拿取和传递,从而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其核心观点为以人为中心,以零为概念,以感觉为基础。其基本原则为医生必须坐着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医护之间密切配合。

(二)在进行口腔诊疗过程中,医生一般位于患者九点到十二点方向,护士位于患者三点方向,医护双方密切合作,互不干扰。

(三)当医生使用一种器械完成前段治疗,而在下一步治疗须运用另外一种器械时,医护双方能在舒适与协调的工作位置进行器械的传递与交换。传递器械时做到及时、准确、无误,以便医生接住器械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缩短患者张口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四)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医生在使用高速涡轮手机进行牙体、窝洞制备时,护士使用吸引器及时吸去喷液,可以很好地保持术野清晰和牵拉软组织以及保护患者口腔软组织,提高患者舒适度、保证患者的安全。

二、对口腔专科护士的素质要求[9]

(一)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1)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人文知识等。

(2)熟悉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及保健知识;掌握口腔护理学专科知识,包括口腔科常用器械、药物及工具、口腔专科病人的基本检查及护理、专科护理理论、口腔护理操作技术及口腔健康宣教知识。

(3)了解常用口腔医疗设备器械的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知识。

(4)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二)具备娴熟的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技能

(1)专业的口腔护理四手操作技能, 包括正确的操作姿势、医护患的位置关系、体位和动作、以及口腔器械的正确传递和交换技能。

(2)专业规范的无菌操作技术[10]

(3)熟悉各种口腔器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合理使用的技能。

(三)具备口腔护理专业素质[11]

1.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耐心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精神。

2.不断的钻研口腔专科护理业务技术和不断的创新服务精神。

3.规范护理礼仪,仪表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可亲,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患者感到轻松舒适。

4.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学知识,善于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分析患者心理需求、能满足患者更深层次的就医和维护口腔健康需求。

三、口腔专科护士日常工作[12]

(一)诊疗环境、设备和物质准备工作

1.

营造舒适安全的诊疗环境

(1)诊疗环境功能分区科学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

(2)环境整洁、明亮、安全、舒适。

(3)定时通风换气,地面采用湿式打扫,并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4)诊室布局合理,台面用物摆放合理整洁,没有与治疗无关物品。

2.器械设备能保障诊疗工作顺利开展

(1)诊前检查器械设备功能是否能正常运行和使用。

(2)做好诊间消毒,对不可消毒灭菌的部位覆盖防污膜,避免交叉感染。

(3)对器械、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诊疗工作正常顺利开展,排除隐患,保障患者安全。

3.材料物质供应充分

(1)做好耗材的一、二、三级库管理,及时领取、合理使用物质耗材,保障诊疗需要、避免浪费。

(2)科学及时地做好物质耗材的效期管理,避免过期、超期使用和切实保障临床诊疗效果。

(二)对患者进行全面个性化的护理评估、了解医师对患者的治疗要点、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提出护理目标、护理措施

1.护理评估[13]

(1)评估患者健康史、身体状况: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背景、近期饮食情况、口腔卫生习惯、健康史、过敏史、口腔局部症状,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

(2)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就诊的目的和要求。

(3)患者知识状况:评估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疾病治疗的认知情况。

(4)协助完善辅助检查。

2.了解医师对患者的治疗要点,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提供支持。

3.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14]

(1)患者的疼痛性质、程度,以及是否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2)患者舒适度的改变,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是否与疾病有关。

(3)患者是否焦虑、焦虑的程度、是否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4)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是否与疾病有关。

(5)患者是否存在缺乏相关疾病治疗和自我护理的知识的情况。

4.提出护理目标

(1)患者舒适度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2)患者主要的问题得到解决。

(3)患者掌握个性化的口腔健康保健常识。

5.护理措施

(1)用物准备:根据患者的诊疗项目,及时无误地准备相应的设备、物质、耗材和药物。

(2)护理配合:口腔护士与医师配合默契,运用娴熟的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保障口腔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3)健康指导:术前术后为患者提供科学专业、全面的健康指导。

(三)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技术[15]

1.术前准备工作

(1)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和防护镜做好标准防护。

(2)患者准备: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须配合的注意事项,为患者做好防护。

(3)用物准备:做到三查七对,用物准备妥当并合理有序摆放。

2.术中护理配合工作

(1)根据治疗步骤安全、及时、准确无误地传递器械和材料。

(2)根据治疗需要及时、合理调节灯光和椅位,确保和提高医生及患者的舒适度。

(3)及时吸唾、吸尘、隔湿,保持术野清晰,保证诊疗效果。

(4)细致地观察患者反应,给予适当、及时的照顾和安慰鼓励。

3.术后护理

(1)患者护理:协助患者整理仪表面容。

(2)整理用物:收拾整理诊疗用物,冲洗消毒口腔综合治疗椅管道系统,将使用后的器械分类处置消毒,做好诊间消毒。

(3)向患者说明诊疗费用,协助患者缴费。

(四)口腔健康指导[16]

1.术前健康指导

(1)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的必要性、基本步骤、时间、预后及所需费用等。

(2)术前教会患者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正确使用鼻呼吸;如有不适请举左手示意,不可随意干扰医生操作,以免造成口腔软硬组织损伤。

2.术后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按时复诊。

(2)指导患者治疗后生活、饮食的注意事项。

(3)遵医嘱用药,若治疗后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就诊。

(4)指导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5)定期随访。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学从过去护士工作仅限于椅旁护理、传递材料、准备器械,发展到今天口腔“四手操作”乃至于“六手操作”技术及口腔护理新技术、新疗法的运用[17]。从传统的单纯的护理配合,发展到现在的“以患者为中心”,重视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全面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问题、制定出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详细的健康宣教。口腔医师-口腔专科护士合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口腔医疗的工作效率,最大化地体现出临床诊疗效果,进一步改善了口腔科就诊患者的诊疗体验,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口腔患者的满意度[18]。因此,口腔科配置口腔专科护士有其必要性、科学性和迫切性,才能使医护治疗顺利,病人就诊满意,保证医疗与护理的正常运行,以更好地适应口腔医学的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口腔健康保健和健康宣教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春月. 探讨舒适护理在根管治疗四手操作护理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27): 193+198.

[2]冯展. 四手操作在口腔修复科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心理月刊. 2018. (03): 110.

[3]

王芳, 韩雪, 赵青.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护理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07): 210.

[4]张广凤. 四手操作护理技术在口腔正畸临床的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13): 2005-2006.

[5]张琴, 覃颖鲜, 李阳, 陈菊. 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应用的护理体会. 名医. 2021. (14): 131-132.

[6]薛可, 朱枭. 世界护理学之母——南丁格尔. 少儿科技. 2008. (10): 23-24.

[7]卢爱工, 李莉莉. 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护士进修杂志. 2004. (06): 499-501.

[8]王雪. 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 27(11): 102-103.

[9]李琳琳.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标准预防依从信念的相关性研究. 见:李艳秋,主编. (01) ,2021.

[10]李瑞娟. 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控制. 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15): 447-448.

[11]刘东玲, 李艳秋, 边立新, 王玉玲. 口腔诊疗中的护理与医院感染防控. 吉林医学. 2010. 31(16): 2526.

[12]李宛罄, 杨莹, 秦彦涛. 口腔专科护士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01): 82-83.

[13]林格. 口腔门诊患者专科护理评估表的构建与应用. 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08): 61-63.

[14]李瑞琴, 王娟. 护理程序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 (04): 42.

[15]李雅瑾. 口腔修复专科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的实践. 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03): 215-216.

[16]王雪娟. 口腔门诊疼痛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05): 212-213.

[17]钟昌萍, 张芸, 刘锐. 国内口腔诊疗中四手操作和六手操作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11): 1405-1408.

[18]刘红. 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应用中的护理配合.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15): 2145-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