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采矿系统及安全生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地下采矿系统及安全生产管理

韩江河

13020319700821091X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的同时,安全意识也在加强。目前,我们国家在矿山采矿工程领域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减少安全生产管理带来的生命安全威胁,这就要着手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文章阐明了地下采矿系统分析内涵及其应用价值,对地下采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地下采矿安全管理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下采矿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为满足这一需求,矿山采矿企业扩大了自身的生产规模,使得矿山采矿工程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风险,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矿山采矿工作的安全性,无法保证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安全生产管理是提高矿山采矿工程安全的重要途径,需要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性,发挥安全生产管理在采矿工程的整体价值,在实现生产目标的同时,使采矿人员能够处于更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通过深入分析安全生产管理在矿山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意义及现状,探究安全生产管理在矿山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措施,有利于促进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矿山采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地下采矿系统分析内涵及其应用价值

1.1地下采矿系统分析内涵

地下采矿系统分析是一种分析方法,指在系统分析的规划下,最大程度上发挥工程技术的有效性。该分析方法可指导各项工程技术的开展,但需要依靠各项工程技术完成,系统分析活动就是为解决复杂的地下采矿问题提供依据。一般情况下,系统分析的思路为从系统层次结构出发,融入多学科知识,对地下采矿活动及其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其中多变量的因素、因果关系,形成数据反馈,构建地下采矿的动力仿真模型。之后由工作人员操作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各种不同的地下采矿工程技术,确定仿真模型系统的具体参数,应用信息技术、采矿工程技术以及地下采矿经验,充分发挥专家系统应用优势,不断调整参数,进行试运行,通过分析不同参数的运行结果进行优化设计,最终获取地下采矿的最优方案,实现系统分析目标[1]。

1.2地下采矿系统应用原因

关于在地下采矿作业中开展系统分析活动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地下采矿活动系统性较强。地下采矿工程涉及凿岩、爆破、挖掘、支护、运输、提升等多项工序流程,各项工序流程之间的连接性较强,具有互相影响作用。工作人员开展系统分析,能够在地下采矿作业之前及时发现采矿设计问题、生产管理问题等,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维护地下采矿活动的有序推进,有效避免由于个体环节的失误影响整个采矿工程。第二,地下采矿作业是一项动态活动。在地下采矿作业中,其动态性可以体现为采矿生产过程的动态变化,地下采矿活动是通过分块矿逐步开采完成的,开采环境会随着工程进程而产生变化。地下采矿的数据信息具有动态性,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矿床的各种地质环境信息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生产管理的要求发生变化[2]。第三,地下采矿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地下采矿作业过程中,需要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模糊学理论、灰色理论,模糊识别矿岩体,以此发现采矿隐患,及时处理隐患,将生产安全事故扼杀于摇篮。

1.3地下采矿系统分析应用过程

在地下采矿活动中,管理人员首先进行地下采矿系统分析,在完成采矿作业模型后,还需要分别完成以下工作,从而获取系统分析结果,为调整采矿作业活动、开展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重要依据。首先,连接系统,扩大系统功能。建议管理人员要把握系统的关联性,通过连接系统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交换数据资料,从而扩大系统功能。结合实际情况,管理人员要想分析矿岩体力学参数问题,就需要通过系统分析确定输入参数数值,但是数值分析属于更高级的系统问题,此时可以连接参数系统、数值分析系统、地下采矿分析系统,交换矿产环境信息、围岩稳定性信息,形成一个更大的开放性系统,能够尽快得到分析结果,实现系统功能的丰富[3]。其次,调整系统分析模型参数。为了更好地适应地下采矿环境信息的多样性,建议工作人员将多种参数输入地下采矿模型中,不断调整模型参数,获取更多、更灵活的处理方法。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最优控制理论,优化参数,促使系统自动反复调整,结合转接系统反复调试。最后,有机结合知识工程技术与分析系统。在地下采矿作业的系统分析中,无论是子系统自身、子系统之间还是整体系统,均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知识、专家工作经验以及推理结果,为地下采矿现场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可以将系统与知识工程技术进行结合,形成包含大量知识技术的辅助系统,实现系统分析的智能化。

2地下采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在矿山采矿工程的开展中,要求所有员工能够做到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以此保证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势必会影响到采矿工程的进行,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且威胁着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将安全

生产管理在矿山采矿工程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可以对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促使员工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且能够强化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到安全管理对自身与企业的重要意义[4]。降低企业损失。矿山采矿工程的参与人数较多,其投入成本较大,一旦在矿山采矿中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到采矿工作的进行,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使得企业出现诸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在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的时候,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济赔偿,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经济压力。通过对矿山采矿工程的安全管理进行强化,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起到降低企业损失的效果,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采矿工程的稳定实施。由于矿山采矿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想要保证采矿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利用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将所有员工的行为和思想统一起来,从而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工程安全事故,实现采矿工程的预期目标。对于矿山采矿企业的长久发展来看,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是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能够减少各种问题的发生,在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的同时,起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和降低工作成本的作用,促进矿山采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的地下采矿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与复杂性,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如何开展安全管理是一门学问。在实际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把握地下采矿的系统分析环节,将系统分析作为统筹开展采矿作业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安全管理、安全防范目标;加强对现场作业人员与作业流程的管理,保证作业操作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利用多种安全防范技术。此外,管理人员应利用系统分析结果,发挥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优势,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开展高效、准确的安全管理,提升地下采矿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伟涛.黄金矿山采矿安全管理问题及防护策略[J].中国金属通报,2020(8):31-32.

[2]罗勇军.地下矿山双重预防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应用研究[J].现代矿业,2019,35(10):172-174.

[3]刘于平.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2(11):24-25.

[4]侯福生.安全质量管理在矿山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18):49-50.

[5]陈君龙.安全管理在矿山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