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化我的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1
/ 2

我的文化我的班

陈平

鹤壁技师学院 河南省  鹤壁市 458030

  职称:一级实指,

我是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这里我有一个家,这家并不大,我和我的搭档们,共同守着22个男孩子,他们尊敬我们,我们爱他们,这就是我们1935电子班。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们首先必须先构建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给师生创造一个物质上的协调环境、精神上的共同家园,使班集体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班级文化建设。

首先,开门难,细做完。——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记得班主任会上,校领导一再强调,没有制度和纪律,学习等一切无从谈起,制度是班级稳定的前提。良好的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说新生刚入校,我就根据校规制定班规,严抓管理。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讨论,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后,又将制度公布在制度栏,征求更多的意见。试行一周后,正式将其列为我班的班级制度,这样就能保证制度的相对稳定。正式通过后,我会把班规贴入公告栏,同时还会发入班群,班级每位同学实行百分制量化。为了培养学生守时守纪、卫生养成习惯,开学初,我每天突袭检查教室和宿舍,被学生称之为女巫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为了教育感化问题学生,多次与他们协商谈判,个别孩子冥顽不化,对我怒目圆睁,让我感到无奈与尴尬的情景也一如昨天……

所幸的是,在我本人的耐压和家长的配合下,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学生扭转过来了,并且我们班很快完成蜕变。步入正轨后,我开始放宽管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纪律、卫生、学习方面实行班干部包干制度,哪位同学在哪一方面出现问题或表现优秀,均有班干部自行开会,拿出奖惩措施,然后发至班群,如无人反对,我一点赞,照此执行即可。另外,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我除了注意到让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还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我班制度奖惩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汇总、公布、评比,使制度真正落实到位。最后,我还建立了本班大事记,将我班在不同层面取得的成绩分门别类作以详细的记录,配以图片做成电子相册,定期发至班群,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渐渐产生以班为荣的意识将来毕业后也可作为纪念留给每学生。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形成本班的文化,使班级管理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次,找事干,不厌烦。——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1、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师生经过不懈努力希望达到的最理想的班集体形式。

集体的舆论越正确,班风越良好,就越能激发集体成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如果一个集体没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就像一盘散沙一样,人心涣散,无凝聚力,无荣誉感。集体舆论健康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班主任不能随意地批评某一个同学,力求每一件事情都调查清楚,正确地批评、表扬,树典型;让学生参与班风评比,让学生自己对一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我们应该尽量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注和监督,自己的言行与集体息息相关。

2、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讨论、分析其行为对集体及他人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导向和榜样的作用。

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是班集体对我的关心和表扬,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溶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有了进步,他会赢得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得到同学们的肯定。相反,犯了错误,他会感觉到全体同学谴责的目光。产生:我错了,扣我考核分吧的主动性,从而自律。如果在一个集体里,学生们都有以集体为荣的观念,还会担心它没凝聚力吗?

3、给学生找事做,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上之间相互协作和增进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在荣誉感的感召下,在校两年我班卫生每周全A;全班参加市级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班级文化评比、跳绳、拔河主题班会设计比赛等比赛踊跃参加并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班级内部举行的一分钟即兴演讲《弟子规》选段诵读比赛评选日记达人、、疫情防控标兵等系列活动更是全员参与,积极有效。

另外,细观察,心倾听。——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航标。

当前的中职生普遍比较自我,他们思想无拘无束,性格浮躁。加之一些孩子家庭原因造成的心理自闭,(每一届都有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今年我们班有两个离异家庭,两个父亲去世的单亲家庭)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首要问题。还有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并不知自己有心理问题。怎样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怎样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第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把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态及个人成长史搜集过来,班主任及时了解每一个的思想特点和动态。当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孩子走到一起的时候,组建的集体存在着很强烈的个体意识,于是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起到凝聚的作用,还要为学生的精神文明做好引导。在实践中,我不断得到这样的信息,现在很多孩子的意识导向已经受到严重的世俗侵染,心理的偏差成为班级建设最矛盾的问题,所以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入手研究学生信息,把握学生动脉,不仅仅是建设班级甚至是为学生的人生价值养成负责。

第二,利用集体活动落实。学习生活并不是学校生活的全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让他们觉得学校是美好的,班级是快乐的,自己是可以成功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拓展自己的能力。我们班的刘宪礼同学就是因父亲去世,母亲撇下他又嫁人,他自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奶年龄大了疏于对他的教育管理,所以这个孩子性格孤傲自闭,不学习。但他喜欢运动,平常喜欢打球,所以我利用他的特点,鼓励他组织我们班参加学校的篮比赛,结果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真的让我感到欣慰和惊喜

第三,用爱倾听学生的心灵。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中职生,他们信息交流的平台很多,信息来源渠道也很广,有着自己的主见,他们对老师的教育存在抵触心理。要想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敞开心怀接纳你,班主任必须得有健康的人格魅力,多关心学生的疾苦,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一位名医要不畏辛苦,善于排除疑难杂症,那么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一样需要学会接纳和改良,蹲下身来,用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故事,用宽容和希望与各类学生搞好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人成才,让每一朵花都能灿烂开放。另外定期举行班级心理文化主题班会,带动大家对共同感兴趣话题进行讨论,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快乐与烦恼一同分享,加深师生、生生间的的感情,排除一部分困扰,使个人的心理与群体趋向一致。

班级是学生发展的根据地,教室是学生朝夕相处的场所。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我们要相信:健全的班级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硕果,让我们带领学生建设富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