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任琳琳

山东量石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035

摘要:农村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也是一项复杂、系统、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治理农村水污染应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今后应重点针对农村污水、畜禽粪便,研究开发造价低、能耗低、结构简易、维修方便的污水处理新设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水污染处理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乡镇环保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建立健全农村水污染环保补贴制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合理有序稳步持续推进。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污染;现状;对策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污染形势逐步得到改善。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农村水污染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保护农村水环境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

1、我国农村水环境影响因素

我国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农村地区,农村地区面对很多洪涝灾害的压力,治理问题需要进行重视。我国水环境影响因素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有关,农村地区区域环境容量不足,导致水污染较为严重,在部分地区进行生产力发展时往往出现忽略环境容量情况。我国江河出现严重污染很大程度上都与布局不当有关,部分农村地区利用水利资源大力发展小型工业,污染排放量过多,忽视了河流的承载能力,导致水源污染恶化情况严重。另外也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一些缺水性地区发展耗水较高的产业,导致部分地区水位下降,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不采取水污染治理配套措施造成严重污染。另外,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环境,使水污染治理难度有所提高,近年来我国受到全球变暖影响,导致农村地区灾害多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逐渐变暖,气温上升导致水源蒸发较大,容易发生旱灾情况。而降水量较少也导致水资源匮乏现象日益加剧,另外部分地区由于河道流量减少,导致水环境恶化情况较大,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更加频繁。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村地区资源较少,导致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协调。北方缺水情况较为严重。北方人口众多,但是水资源总量占比较少,人均占有量不足,导致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2、我国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来源

在新时期,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水平仍然很高。有数据显示,全国约96%的农村地区没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许多农村地区直接从河流或水井获得饮用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自来水在农村地区逐步普及。虽然农村饮用水质量有所改善,但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出现“黑臭水体”现象,导致农村的水质也越来越差。通过相关数据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有80%的河流遭受了污染,大概有7亿农村居民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超出标准,有1.9亿农村人口的饮用水中包含有害物质。农村水污染直接影响水质,更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此外,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工业、建筑、旅游等行业也在逐步发展。一些企业直接将大量废水排放到河流中,在排放之前不进行废水处理,导致污水量大幅增加。此外,在农业生产中,许多农民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然而只有三分之一的杀虫剂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其余的农药则会进入水体并与地下水汇合,对水体造成直接损害,导致大量的水资源遭到污染。

2.1生活用水污染

农村居民生活不规范,导致氮、磷等污染物严重威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洗涤剂、废燃料、化肥的使用,使在日常生活中未经处理的污染废物直接进行排放。现阶段,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居民生活趋于集中,极大地增加了农村居民污染物排放量,包括饮用水在内的周边水源受到严重破坏,水污染问题加剧。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差,以及忽视水污染等诸多不良习惯,农村水资源得不到充分保护。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积压和内部废水处理系统的不完善,许多家庭污染物没有得到合理处理,增加了水污染,从而导致河流污染。

2.2工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化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很多污染比较大的企业也开始向农村进行转移。在农村,由于相应的部门监管不到位,工业废水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很多都是直接排入到河流或湖泊中,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在工业生产中,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进行排放,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此外,工业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会对周围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同时,工业废水还有很多的固定污染物,由于生产工艺差别较大,工业废水处理难度较大。

3、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

3.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降低水资源使用量

生态农业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在快速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降低水资源使用量,实现农业经济与水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可以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水资源使用量,实现水污染物低排放、零排放,从源头上降低水污染排放量,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推广生态农业,增加农家肥使用量,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品投入量,实现农村资源循环利用。

3.2充分开展农村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

农村地区畜禽养殖污水粪便如不加收集即行排放,畜禽污水粪便中含有的氮、磷等元素将直接污染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也造成可利用资源流失。因此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畜禽养殖污水粪便收集、贮存以及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尽可能实现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肥料还田,“变废为宝”。

3.3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要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水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意识,强化农村居民水环境保护认知,提升其对水环境保护的敏感性和关心度,约束农村居民的污染行为。应进一步完善水污染治理政策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宣传册、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水污染治理的相关讯息,通过微信群、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水污染治理,提高农村居民自觉保护水环境的思想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就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作为水污染治理的有力支撑,并结合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水环境污染的现象出现。同时,当地的管理者也需要吸收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教训,要使用先进的治理技术,以提升污水的处理效率。而对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更需要注意水污染问题,只有大力保护当地的水资源,才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发展经济,才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孟庆魁,胡耀华,廖卫红,等.面向水环境治理的晋安河流域“水多水动”调度方案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7):87-93+100.

[2]苏芳.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探索研究—评《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从政府担责到市场分责》[J].生态经济,2021,37(9):230-231.

[3]许朗,王宁,许才明.农村水污染治理长效参与机制—以南京市郊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5):238-243.

[4]何玉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治理—评《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J].环境工程,2020,38(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