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分析

连思斌

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361000

摘要:泥石流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比较常见,突发性强、破坏严重,尤其是在南方多雨、土质疏松区域较为常见,抢险救灾困难。因此,日常训练中重视消防救援人员针对泥石流灾害的救援能力提升、救援物资准备十分关键。文章主要是从泥石流灾害出现的特点出发,分析如何科学、高效地处置灾害,建立起有效的泥石流防护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制度建设;安全保障

前言: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洪水、暴雪等自然因素或非自然因素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及山区丘陵地带易发,做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护措施和救援保障是核心。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当面对诸如泥石流灾害时,需要消防救援队伍能够迅速反应,以科学、高效的方法战胜灾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例如,做好泥石流灾害的宣传防护工作,传授相应的自救常识;针对不同地区的泥石流特点研讨出具备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做好灾后安全隐患的处理,提升泥石流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泥石流灾害的特点

(一)多伴随暴雨天气,危害性大

泥石流主要是以大量的疏松土质为基础进行快速移动,在发生泥石流灾害之前,往往是连续的暴雨天气,具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多重破坏作用,危害范围广,可能对附近的房屋、田地等造成损害,同时泥沙石块对低洼地方进行填充,影响水流的排泄,从而形成连续、大范围的泥石流灾害影响[1]

(二)多发生于偏远山区,突发性强

泥石流的产生前提是有大量的泥土介质,大多发生在多山体的地区,多雨和具有落差大的坡体都是产生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因素。另外,偏远地区的山体缺乏人员维护,缺乏植被的保护,在多雨天气更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突然爆发的洪流冲刷河谷、山坡,短时间内形成成千上万方山洪、泥沙石混合物,沿着河道、陡坡地形瞬间倾泻而下,危及附近的村庄和城镇[2]

(三)基础设施毁坏,破坏力强

泥石流的强大冲击力,往往会瞬间对附近的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冲毁附近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备,从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通讯电力设备的损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交通中断、基础设施瘫痪和巨额财产损失,都是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的不利因素。

(四)人员埋压较深,救援困难

泥石流往往一次性成灾,人员掩埋深、位移大、数量、位置难以确定,周边环境复杂,容易引发次生灾害。由于被掩埋的地区较大,密度较高,被困人员缺乏氧气输入,往往在较快的时间内失去生命特征,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同时,由于道路的损害,不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救援设备,以人工救援为主,受到场地、设备的影响,对救援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3]

二、泥石流灾害的救援现状分析

(一)救援时间有待提升

泥石流灾害发生速度较快,并且区域较大,发生之后对于具体的救援开展点的预估造成影响,在地点、时间、人员配备上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紧迫的救援时间需要从救援人员安排和装备配备以及正确的开展点出发,尽量缩短救援时间。

(二)后勤补给缺乏实效性

在泥石流的抢险救灾中,搜救人员使用的抢险设备和物资是救援工作推进的关键,除了救援装备,受灾群众的日常保障物资也需要稳步推进提供。但是,在抢险工作过程中,交通道路的损坏是影响物资供给的主要因素,缺乏机械设备的辅助,在人力运输的情况下影响后勤补给的实效性[4]

(三)救援现场危险性高

虽然泥石流的二次危害相比地震、塌方等灾害较轻,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并且现场的情况较为复杂,在抢险时间的压力下,救援人员一般缺乏装备的保护,在恶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泥石流的再次移动也会给现场工作人员带来危险。

三、做好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的措施

(一)做好开展救援的组织指挥工作

做好现场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配是关键。以各地政府、党委为核心成立现场指挥部,前方的作战部门对灾情进行具体的分析、开展救援工作,后方保障部门做好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起到信息收集、传递、协调,并提供一定的资源物资支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是基础,在了解灾情信息之后,制定明确的救援方案,分发到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保证各级部门人员能够及时沟通,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力量不足时做好人员的调配工作。

(二)做好灾情救援的主次工作

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后,要严格明确救人第一的核心理念,协调组织各方力量以救援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核心,在救援中以精干力量调配为主,做好救援工作的迅速、专业开展,以人员搜救为主,财产救援为辅。救援过程中以当地熟悉路况和受灾人情况的人员为向导,利用现代化的侦测技术快速掌握周围的天气和地理情况,分析人员可能存在的被压位置,对周围的人群进行疏散,避免出现二次伤害的情况,划定警戒范围,做好救援人员的涉险防范工作,及时处理安全隐患[5]

(三)做好救援工作的安全保障

救援人员的安全保障是搜救开展的前提条件,指挥部选址以开阔场地为主,避免出现二次塌方、滚石的现场,并且对周围进行加固,避免直接受到冲击作用;在水域、土质较软区域开展工作时,需要建立绳索保护装置,做好二次救援人员的分配;夜间救援工作开展中,照明工作的辅助是基础,采取重点区域全照明,个人活动区域间断照明,集中主要照明力量用于救援保障;现场救援的防疫工作尤为重要,伴随泥石流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疫情,根据作业区域对作业人员进行消毒防疫是避免出现潜在疫情的前提。

(四)做好现场的救援保障工作

泥石流灾害的救援工作开展需要现代化设备的辅助,能够增加救援速度,提升人员的生存几率。在灾情分析中,可以采用远程专家研讨方式,为救援工作制定出科学的救援方案;在物资保障中,可以从附近调用相应的大型机械设备,根据附近的消防救援站、应急局等调配大型搜救机械,成立救援小组;应急通信工作保障是救援工作协调统一的前提,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建立现场应急通信保障,以卫星便携站位中心,卫星电话为辅助,保障现场救援的通信正常[6]

(五)做好现场灾情现场的提示工作

在参与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中,一部分是专业的救援人员,一部分是当地村民或者是社会救援团队,做好保障提示工作十分重要。例如,提示人员做好雨衣、救援应急包、口罩、安全绳的携带;在行进过程中,远离山体,留意山体碎石对活动的影响;救援过程中,严禁在危险区域聚集,遇到山体滑坡时,可以就近避险,严禁出现顺滑坡方向移动。

结论:伴随泥石流抢险救援工作量逐渐增加,精准、科学、机动、快捷以及高效后勤保证能力,对于抢险救援工作的完成有着决定性影响。只有逐渐提升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紧迫感以及责任感,积极推动组织指挥的高效化、后勤设备的系列化、物资装备储备的科学化以及机动投送的一体化,才可以在真正的抢险救援任务当中,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欧阳泳.福建泰宁“5·8”泥石流灾害事故抢险救援战例分析[J].中国应急救援,2017(04):48-51.DOI:10.19384/j.cnki.cn11-5524/p.2017.04.011.

[2]高效文.党员干部当先锋 抢险救灾打头阵——“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四川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纪实[J].军队党的生活,2010(09):51.

[3]. 表彰参加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部队[N]. 解放军报,2010-09-08(004).DOI:10.28409/n.cnki.njfjb.2010.005194.

[4]李涌.小金县汗牛乡“7·17”泥石流自然灾害案例分析[J].中国应急管理,2010(08):45-47.

[5]钟河石. 研究部署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N].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08-17(001).DOI:10.28423/n.cnki.njjjc.2010.000877.

[6]哈建设. 投身抗灾救灾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N].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08-12(001).DOI:10.28423/n.cnki.njjjc.2010.0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