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探索

张敬友

山东省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摘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行农业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也是“双碳”背景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整县域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随着乡村产业振兴的不断推进,农业废弃物带来的面源污染成为各级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共生共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农业废弃物面广量大、处置难、危害性大的实际,近年来,沂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临沂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开展乡村区域能源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探索整县域推进农业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工作,初步蹚出了一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取得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绿色循环可持续的显著效果。2021年10月,沂水县的试点做法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典型案例。

1 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拓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渠道

1.1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清底子。沂水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119.7万口人,其中乡村人口80.9万人,耕地面积109万亩,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7万亩,年大牲畜存栏75万头、家禽1.18亿只,年产生农村生活垃圾24万吨、农林秸秆50余万吨、畜禽粪污220余万吨、病死畜禽0.3万吨、废旧农膜0.34万吨。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大、处理方式简单、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破坏了生态环境,做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系关农业污染治理,系关农村人居环境,系关农村能源革命,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民生实事、大事。

1.2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支撑保障。立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示范引领,规划建设了以“1+3+N”为核心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即,以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为引领,完善提升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病死畜禽分类处理中心3处,建设以处理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为主的N处乡村区域能源中心,构建起覆盖全县域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立起财政、企业、社会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体系。近年来,全县累计统筹各类财政资金2.68亿元、社会资本投入6.5亿元用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1.3坚持专抓专推,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县政府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点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从9个重点业务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专班负责、协同作战、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2 依托项目带动,构建“1+3+N”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体系

2.1构建畜禽粪肥还田利用体系。2021年以来,以创建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为契机,探索建立“统一收集、集中发酵、定向配送、机械施用”的畜禽粪肥还田利用体系。将含固率较高的牛粪、肉鸡粪、羊粪等作为主料,按照碳氮比(25-35):1比例,配以农作物秸秆、蘑菇渣、果树枝条、花生壳等炭基材料,添加微生物菌种,以条垛堆肥方式进行好氧发酵,通过反复翻堆,控制发酵温度、有机肥水分含量,保证堆肥腐熟度和主要指标达标。所产有机肥重点用于果园、蔬菜等高效农业生产。每年补助资金1000万元,按照每吨150元标准,补贴扶持粪肥收集运输、堆沤腐熟、粪肥配送与施用服务。目前,全县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17个,建设核心示范区2处,年畜禽粪肥还田16万吨,带动农民增收0.2亿元。

2.2构建农业废弃物分类处体系。一是农作物秸秆处理中心。2009年由广东长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占地195亩,建设长青环保能源公司,主要利用生物质再生能源发电,年处理农作物秸秆35万吨,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实现利润0.3亿元。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心。2014年由湖北启迪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88亿元,占地105亩,建设沂清环保能源公司,通过“户集村收镇转运”模式,采用焚烧炉高温发电技术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年处理各类生活垃圾24万吨、废旧农膜0.3万吨。县政府按照每吨5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年补助费用0.13亿元;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实现利润0.1亿元。三是病死畜禽处理中心。2017年由江苏北斗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0.12亿元,占地10亩,建设北斗星无害化处理公司,采用高温高压技术进行病死畜禽处理,年处理病死畜禽0.3万吨,处理后剩余残渣0.11万吨,作为肥料原料加工销售,年增收0.03亿元。同时,每年各级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

2.3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结合全县区域地势和产业布局,按照“全域规划、一体布局、分步实施”思路,以15-30公里为辐射半径,规划建设N处乡村区域能源中心,实现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就地就近收集转化利用。区域能源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中温热水解、国内先进的CSTR厌氧发酵、新型湿法脱硫、膜法脱碳工艺,主要产品为沼气、沼渣和沼液。所产沼气甲烷纯度达95以上%,沼渣处理采用CTB一体化智能发酵生产有机肥。通过厌氧发酵,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沼气提纯后的生物质燃气并入燃气管网,沼渣肥还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沼液作为液体肥料用于高效农业生产,实现废物再利用和种养循环。

3 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

3.1坚持全域化推进,做到“应收尽收”。出台《沂水县区域能源中心有机废弃物收集处理管理规定》,按照“实时收集、集中存储、规模运输”的思路,对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沿用既有的农村环卫一体化收集模式;对农业秸秆,以300-400元/吨的市场价格进行收购收集。人粪尿,由各乡镇成立改厕管护服务队以30-50元/吨的价格进行收集,然后运至暂存池或直接运送至能源中心。畜禽粪污,乡村区域能源中心与规模养殖场签订粪污委托处理协议,根据粪污种类、含固率、市场供需情况等因素动态确定收集价格,对牛粪、羊粪、兔粪等含固率高的干清粪,由能源中心以35-50元/吨的价格向养殖场支付费用,对鸡粪、猪粪等含固率适中的粪便,由能源中心免费向养殖场收集,对鸭粪等含固率低的水冲粪,由养殖场按照10-15元/吨的价格向能源中心支付一定的运输费用。通过利益驱动、依法推动、各级联动,实现了全覆盖集中收集、全链条闭环管理。

3.2坚持全量化处置,做到“应管尽管”。为确保“1+3+N”体系建成后,实现全域内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病死畜禽及生活垃圾等农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全量消纳,制定出台了《沂水县农村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垃圾分类等工作开展,厘清各有关职能部门和镇村服务监督职责,加强引导、强化考核,做到“应管尽管”,为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目前,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24万吨、农作物秸秆47.3万吨、畜禽粪污51.9万吨。通过折算,年可减少碳排放16.12万吨,可有效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3.3坚持产业化发展,做到“应用尽用”。按照“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思路,综合开发沼气、沼液、沼渣、青贮饲料等产品。沼气提纯后并入燃气管网;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沼液作为液态有机肥直接还田;青贮饲料用于畜牧养殖,把企业、产业、农业串联起来,实现了多方共赢目标。先期建设的许家湖、诸葛2处区域能源中心,总投资2.45亿元,由县城投公司与新加坡联合环境公司合作,按照出资额及股权占比 50%的比例设立合资公司,采取TOT模式管理运营,年处理畜禽粪污35.9万吨、农作物秸秆2.9万吨,年提纯生物质燃气938万立方米,实现收益1900万元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9万吨;年产沼渣肥4.5万吨,实现收益1800万元;年青(黄)贮秸秆4.6万吨,带动农民增收1000万元。

4 几点启示

4.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助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了与新旧动能转换的同向同行。发展循环经济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通过科技手段,把农林秸秆、畜禽粪污、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电力、燃气、有机肥等清洁能源、肥料基料,在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实现了变废为宝,有力促进了循环农业的发展,不断助推发展向新动能积聚。

   4.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助阵环境污染防治,实现了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同伴同随。农业秸秆焚烧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元凶,畜禽粪污严重影响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是困扰基层政府管理的重要难题,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拦路虎”、“绊脚石”。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把广泛散落在区域内的农业秸秆、畜禽粪污、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等全部收集转化利用,避免了其对空气、土壤和水的影响,有力维护了天蓝、地绿、水清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赋能加力、增光添彩。

4.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与群众诉求需求的同频同振。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污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方面,是影响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提高的堵点痛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方面满足群众诉求心愿,直接改善农村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变废为宝”的现实教育引导,有效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减少乱扔、乱倒、乱堆垃圾行为,实现了政府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