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灭火救援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灭火救援技术

徐昭阳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     贵州省铜仁市555200

摘要:高层建筑是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常见的一种建筑类型,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生具有火势蔓延快、疏散慢、救援难度大等特点。文章对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灭火救援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字:高层建筑;建筑火灾;灭火救援;救援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各种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既影响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并寻找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工作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高层建筑火灾的共性特点

如今,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多,造型、结构、功能以及建筑材料类型也逐渐丰富。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的起火和救援方面的个性化特质不断增强。不过,在总结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时不难发现,以下特点为所有高层建筑的共性特点:第一,蔓延快。高层建筑中,高层建筑用户上下楼都可借助电梯通行,出行便捷性和效率极高。起火后高层建筑内的各类管道井都会成为火灾蔓延通道,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必然会出现火势大、蔓延快的情况。第二,疏散慢。正如前文所言,高层建筑用户习惯于乘坐电梯上下楼,但火灾发生后严禁使用电梯,电梯无法再为人们提供便捷通行服务。高层建筑中人员密集,全员撤离火场的时间较长,而且,高层建筑内常常出现消防通道被堵、踩踏拥挤事件,都会严重降低疏散效率。第三,扑救难。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结构复杂、建筑高、层数多,比一般的建筑火灾扑救难度更大,而且,高层建筑内的可燃性物质和水平通风管道多,极容易让防火分区功能受损,进而干扰扑救进程。第四,伤亡重。由于人员密集、撤离难且扑救难度大,所以在高层建筑火场中常常发生意外,许多被困者因人为或火灾因素受伤无法支撑到救援人员的到来。

2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分析

2.1内部易燃易爆物质较多

从整体来看,很多高层建筑物内部都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无论是民用住宅高层建筑,还是商住混用或写字楼等高层建筑,易燃物、易爆物、可燃物的数量都非常庞大。比如,建筑物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窗帘地毯被服等都属于易燃物,一旦因人为纵火或因意外失火,引燃这些物质,很容易发生火灾。高层建筑中很多电缆电线以及天然气管线都属于易燃易爆物,如果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违规、错误操作的情况,非常容易引起火灾或者爆炸等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很多高层建筑居民会在消防通道、楼道等公共区域放置硬纸壳、塑料等杂物,甚至会在楼道或室内违规使用质量不过关的插电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这些都是引发火灾的重大隐患。

2.2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有的消防监督和报审单位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导致消防监督建审业务水平不高,有些建筑的消防报审未经过专业审核就通过了,这为该建筑以后的火灾防控和整改增添了很大隐患和难题。另外,有的高层建筑的主管部门一味追求利益和建筑空间的最大化使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消防安全责任,缺乏健全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消防应急疏散预案,同时专业人员配备也不到位,这都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3消防设施设备性能不良

高层建筑都会配备大量的、专门的消防设施设备,如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烟感报警器、排烟装置、应急逃生指示灯与安全通道标识等。这些消防设施设备能够在高层建筑防火、灭火处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初期,它能有效遏制火势的蔓延,避免给人民群众造成更为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但从当前消防监督管理业务的实际反馈情况来看,很多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设备存在较多问题,如灭火器过期或丢失、消火栓供水量小、供水压力不足、消防水带水枪丢失、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故障等。除此之外,很多高层建筑的应急逃生通道常年紧锁关闭、应急逃生通道被占用、应急照明灯故障损坏、排烟通道数量不足且存在排烟系统运行不正常等情况。

3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技术措施

3.1科学制定火灾扑救方法

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应立即调派辖区最近的消防站出动,如果灾情十分严重,应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并根据情况增派更多救援力量,同时在现场设立消防救援指挥部,调查现场的灭火原因和起火物质,并根据现场的火灾火情指挥协调,制定出最佳的救援方案。一方面,及时维护高层建筑火灾现场的基本秩序,确保火灾现场内部及指挥部之间的通讯畅通。另一方面,启动社会联勤联战机制,协调社会各部门组织,包括公安、市政、卫健、后勤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必要的救援保障和帮助。在针对高层建筑制定具体消防措施时,应选择“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灭火战术,在内部救援期间,根据建筑内部结构图,选择时效性最佳的救援路径和距离室外最近的逃生通道,救援人员进入火灾现场时必须做好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并且每次进入火场前都要在指挥员的同意下才可进入。同时可充分利用地面的举高类消防车对外部火势进行控制消灭,尤其对于着火区域的上下楼层进行出水保护,防止火势蔓延。

3.2建立健全防火安全体系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若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体系上多下功夫,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体系,这样才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整个防火安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安全管理是防护的重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意识,通过经常性组织相关培训、管理监督以及配合协调等相关工作提高防火安全的意识和服务质量。除此之外,高层建筑的相关工作者还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完善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利用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减少火灾风险。

3.3加强高层建筑消防软硬件设施的管理

首先,相关管理部门要针对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硬件装置设施进行监督管理,比如:定期检查高层建筑各位置的防火门是否可以正常开启和关闭,防火门的耐火等级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检查高层建筑的应急逃生通道指示灯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及时更换已经损坏和无法正常照明的应急照明灯;做好高层建筑排烟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监督检查,一方面要确保排烟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确保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时刻处于正常好用的状态。其次,在对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软件系统进行监督检查时,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物联网系统运行维护与性能检查,确保物联网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确保在火灾发生初期及时发出预警警告,并且及时启动消防设施设备进行灭火处置。

3.4及时疏散和抢救火灾现场人员

高层建筑火灾现场的主要任务是疏散人员和抢救财产,因此,当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时,他们应及时有序地组织人员疏散,以尽量减少损失为目的展开救援。在特定的疏散和救援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无线电向内部被困人员引导,鼓励其展开自救行为,如果没有受伤的话,可以引导被困人员自行有序疏散,提高疏散效率。同时在营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被困人员的情绪,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救助,尤其是疏散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疏散人员的情绪鼓励,尽量使其保持理智,减少因为过度拥挤发生踩踏从而造成二次伤害。另一方面,救援过程中消防人员需要进入高层建筑,引导被困人员的疏散,同时对于情况严重者展开救援。疏散人员的方式通常是安全通道、消防电梯、搭建室外疏散通道等方式。救援人员会及时将被困人员带到安全和开阔的区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辅助装置,如升降机、安全气囊、绳索和防坠落装置等,帮助被困人员逃生,为生命争取时间。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火灾防范工作需要建立在有效的管理机制上,需要各相关机构、单位、个人相互配合,重视消防安全工作,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健全防火安全体系,加强高层建筑消防软硬件设施的管理,强化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文峰.高层建筑防火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改善策略[J].今日消防,2021,06(05):111-112.

[2]文学.住宅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防火安全措施[J].今日消防,2021,06(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