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事件对伊春市气候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拉尼娜”事件对伊春市气候的影响

杨晓宇1刘丽敏2白俊杰3王超4

1伊春市气象局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2伊春市气象局黑龙江 伊春  153000

3汤旺县气象局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4丰林县气象局黑龙江 伊春  153000

摘要: 2020年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形成了一次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产生强烈影响,而每次拉尼娜或厄尔尼诺事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它们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研究“拉尼娜”事件对伊春市气候影响十分不要,本文通过选取伊春市五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分别是嘉荫站、乌伊岭站、五营站、伊春站、铁力站,统计了近50年拉尼娜事件对伊春市的影响,并单独对2020年“拉尼娜”事件进行检验分析。为政府决策,为农业、卫生、水资源和应急管理等气候敏感部门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关键字:拉尼娜;短期气候预测;海表温度

1.过去拉尼娜事件对伊春的影响

对1980年以来发生的9次拉尼娜事件的综合分析表明,在拉尼娜年的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伊春市气温略低,降雪略少,且降雪开始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

气温方面(图1),通常在拉尼娜年,伊春市冬季平均气温易低于气候值(-20.1℃),夏季平均气温易高于气候值(19.2℃)。伊春市最低气温极值出现在1980年乌伊岭站,为-47.9℃,伊春市最高气温极值出现在2010年嘉荫站,为38.7℃。

图1 1980年以来拉尼娜年各站平均气温距平

降雪方面(图2),伊春市冬季(12月-次年2月)降雪量较历年略少8.6%,春季3月降雪量较历年略多16.7%。降雪最早开始时间为1975年9月22日嘉荫站、乌伊岭站、五营站,降雪最晚结束时间为1985年5月25日乌伊岭站。

图2 1980年以来拉尼娜年各站降雪量距平

上述为气候统计规律,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除了来自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2020拉尼娜事件对伊春冬季的影响

2020年8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下降,至10月,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达到最低值,基于气象资料(图3)所获得的Niño3.4指数为-1.4℃,形成了一次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2021年春季,海表温度回升,转为中性状态。

图3 近两年ENSO指数(Nino34)实时监测

气象监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2020-2021年冬季(2020年12月-2021年2月)全市气温略低,降水略多。

气温方面(图4),2020年12月(前冬)全市月平均气温-19.2℃,比历年同期高0.9℃;2021年1月(隆冬)全市月平均气温-24.1℃,比历年同期低1.3℃;2月(后冬)全市月平均气温-17.7℃,比历年同期低0.3℃。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月29至31日我市出现寒冷天气,气象监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铁力站29日最低气温-35.9℃(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排位第三),伊春站31日最低气温-34.5℃(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排位第七),丰林站31日最低气温-37.6℃(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排位第三),汤旺站29日最低气温-40.3℃(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排位第二),达到极寒天气标准,嘉荫站31日最低气温-39.5℃(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排位第六)。

图4 2020年12月-2021年2月各站平均气温距平

降水方面(图5),2020年12月(前冬)全市平均降水量3.0mm,比历年同期少71%;2021年1月(隆冬)全市平均降水量5.4mm,比历年同期少16%;2月(后冬)全市平均降水量16.4mm,比历年同期多188%。

图5 2020年12月-2021年2月各站降雪量距平

3.2020年冬季气候预测的检验分析

经检验,当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达到峰值后,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对平均气温、降水的影响有滞后效应,峰值后的第2、3个月,Nino3.4指数分别与同期降水、气温相关性更高。2020年对冬季降水预测把握较好,尤其是发生在后冬的降水,预测前冬(2020年12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1℃,更为精准,而对隆冬和后冬的气温预测偏高。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并非推动全球和区域气候发展的唯一因素。每次拉尼娜或厄尔尼诺事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它们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可能因一年中的时间和其他因素而异。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对全球气温产生降温作用,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滞留的热量足以抵消这种影响,因此,2020年12月平均气温仍较常年略高。

ENSO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调制过程不断发生变化,给短期气候预测带来了新的挑战。农业、卫生、水资源和应急管理等气候敏感部门可以利用气象信息开展规划。

4结语

1)在拉尼娜年的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伊春市气温略低,易出现极寒天气。降雪一般略少,偶有月份略多或偏多,且降雪开始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

2)2020年8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下降,至10月,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达到最低值,Niño3.4指数为-1.4℃,形成了一次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2021年春季,海表温度回升,转为中性状态。

3)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达到峰值后,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对平均气温、降水的影响有滞后效应,峰值后的第2、3个月,Nino3.4指数分别与同期降水、气温相关性更高。

参考文献:

[1]宋亚娟,宋振亚,魏萌,等.FIO-CPS v2.0对2021年冬季ENSO的预测[J].海洋科学进展.

第一作者简介:杨晓宇(1992),女,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