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朗河(倮摩段)治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概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巴朗河(倮摩段)治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概述

孟,岩

贵州水城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六盘水  553026

摘要项目建设区属轻度水土流失区,生产建设期内由于扰动原有地形地貌、改变土质结构、毁损水保林草,形成了新的开挖面,使土壤侵蚀强度增加,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必须对项目区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1.概述

六盘水市水城区巴朗河(倮摩段)河道治理工程位于水城区米箩镇倮摩村,主要任务治理巴朗河倮摩村段,治理长度为1.045km,其中主河道长度为0.63km,小寨支流长度为0.415km。清淤疏浚长度1.045km,治理后的主河宽为20~38m,小寨支流河道宽为7~11m,保护沿河道两岸6000人及710亩基本农田防洪安全。项目区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洪水主要由流域内的降雨产生。洪水具有陡涨陡落、峰量集中、涨峰历时短等山区性河流的特点,对防洪不利。本次主要采取开挖河渠、建堤护坡等措施对河道进行治理,减轻洪水灾害。

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六盘水市水城区巴郎河(米箩乡倮摩村段)河道治理工程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河谷深切,地形复杂以侵蚀地貌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蚊子山,高程为2485m,最低点为刘家寨处巴朗河床,高程为1010m。项目区属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类型是水力侵蚀、人力侵蚀(陡坡耕植)和重力侵蚀等综合作用所致,其中水力侵蚀以面蚀和沟蚀为主。

3.水土流失预测

3.1预测时段

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期,生产运行过程中不需扰动地面,不会新增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为项目建设期和自然封育期。

3.2预测内容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情况

本工程扰动的地面面积主要是主体工程区、弃渣场、施工临建设施(施工工厂、施工仓库、生活设施等)、临时堆料场、施工临时道路占地面积,占地范围内的土地以水田为主。根据调查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统计,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土的面积为1.74hm²,耕地为1.74hm²,荒草地为0.00hm²。

(2)弃渣量预测

根据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和总体安排,本工程所需块石和卵石均采取购买方式,其水土流失的防治由开采单位自行负责治理,本水土保持设计不予考虑。

(3)可能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预测

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是在以上2项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水土流失预测拟采用判断法确定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采用侵蚀模数法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经计算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为5.22t。

(4)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危害

根据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总量约为5.22t,其中河道治理区新增水土流失量为0.56t,占10.66%;施工区新增水土流失为3.62t,占69.43%;渣场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04t,占19.91%。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危害如下:

1)工程建设将扰动地表,损坏灌木、林地等水保设施,为溅蚀、面蚀、沟蚀创造了条件,从而诱发水土流失,破坏水土资源。

2)项目区产生的水土流失,将会使泥沙在河道中淤积,影响防洪堤使用寿命。

3)泄入河道的泥沙是一种面源污染,直接破坏水体感观现状,影响水质,降低水域使用功能。

(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和评价

本工程所属的项目区属轻度水土流失区。生产建设期内由于扰动原有地形地貌、改变土质结构、毁损水保林草,形成了新的开挖面,使土壤侵蚀强度增加,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加剧,由此将会对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不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建设过程中弃渣的堆放,将影响区域景观,毁坏水土保持林、草,加剧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程度,破坏区域的生态环境。一旦暴雨冲刷,工程弃渣、开挖面形成的水土流失将造成工程枢纽下游河道淤塞,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同时也降低工程本身的利用效益,加剧洪水灾害。特别是随意堆放的弃土、弃渣易形成泥石流,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4.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工程(按方案设计)全面到位,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为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本工程总工期为3个月,跨1个年度,设计水平年定为工程开工后的第3年。

5.水土流失监测

水土流失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工程区水土流失情况,了解工程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监测内容如下:

(1)项目建设区环境状况:监测地形、地貌、水螅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项目土石方开挖利用、堆弃情况,项目区林草覆盖度。

(2)水土流失状况:主要监测项目区建设前后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程度变化情况等。

(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主要监测防治措施实施数量、质量,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运行情况。监测方法以调查监测为主,各主要指标监测方法:

(1)降雨强度、降雨量采用收集资料法;

(2)植物覆盖度及林草生长情况采用标准地样方法;

(3)临时堆土场的坡高、堆高、体积等采用地形测量法;

(4)防护措施的监测采用巡视、观察法、定位观测等。

监测制度:

(1)对每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做出简要分析与评价,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业主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2)及时对监测资料整理,监测工作全部完成后,对监测成果作出综合评价与分析,编写水土流失监测报告,报送业主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用于存档。

6.结语

本施工项目区属轻度水土流失区。生产建设期内由于扰动原有地形地貌、改变土质结构、毁损水保林草,形成了新的开挖面,使土壤侵蚀强度增加,必须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加以治理。

参考文献:

[1]基于InVEST模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优化研究[D]. 谢坤坚.广西师范学院 2018

[2]北京山区小流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探讨[D]. 李妍彬.首都师范大学 2008

[3]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研究[D]. 赵喜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

[4]董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其生态效益评价研究[D]. 钟晓霞.西华师范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