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的艺术展演------激励教育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历史课上的艺术展演------激励教育的实践

耿桂美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胜利中学   山东 济南 271100

摘要:激励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是国家教育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智慧火花。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挖掘其潜藏的内在学习动机,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本文从目标导入激励、励志教育激励、课堂评价激励阐述了激励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 键词:历史课上的艺术展演;激励教育;实践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激励教育是一种以激励为主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我们学校建立在电影《集结号》小洼战斗的红色基地,自建校以来,就推行以培育学生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激励教育实践模式。在激励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坚持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统一、适时与适度相统一、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激励教育原则。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激励、鼓励等多层次多角度方式,努力打造激励互助型课堂,激励自主型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培养其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张扬学生的个性,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一、目标导入激励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与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鼓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在激励教育的应用中,存在较多的激励手段和方式,其中目标激励是教师常用的方式之一。这种激励方式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在目标设定时与学生一起分析学习目标的可达成性和具体的举措,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定其完成学习目标的信心。教师对于这种目标的进度要高度关注,综合考虑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时疏导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良情绪,提升帮助学生及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目标的完成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奋斗的成就感。如学习中国历史第二册《金与南宋的对峙》时,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了解女真崛起,金灭辽、北宋。2、掌握南宋偏安概况,辩证的民族之间的和战3、感悟并获得个人成功宝典。前两项以填空形式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成果相结合;第三是励志教育与个人感悟相结合,提升家国情怀。导入时,播放《精忠报国》展示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导入新课,“狼烟指什么?为什么北望?龙旗剑气尘飞扬、守土开疆又指什么?”。通过歌曲,激发兴趣,实施目标激励,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具体的达成路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鼓励、欣赏每一个学生,给与适当的鼓励语。

二、励志教育激励。

近几年来,立德树人早已成为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历史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抱负,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心理发育还不完全,容易产生一些学习的负面情绪,通过教育激励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帮助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增强自信,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以八年级历史《张骞出使西域》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习了丝路的开辟者张骞为寻找大月氏及开辟了丝绸之路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张骞在出使西域前知不知道出使西域会历经艰险?(2)你认为张骞为什么自愿出使如此遥远而未知的西域?(从他个人角度思考)(3)张骞出使西域,并为后人开辟丝路的壮举对你有何启示?教师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到人生需要有梦想,只要我们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实现,今天的付出,将来也许会改变我们的人生,甚至影响、改变世界。历史教学中,类似的历经艰险获得巨大成就的案例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使用,作为励志的素材。还比如,学习世界历史《文艺复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等课时,引领学生在认识新的科学理论思想影响改变着中国和世界历史时,教师再次强调:科学的新思想、思维方式和精神作为巨大的文化力量会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由此引导学生感悟:作为个人,新的科学思想,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改变我们的命运,推动我们前进。提醒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需要我们不断求知,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三、课堂评价激励。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够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通过课堂、作业、实践等活动积极展开评价,促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的乐趣,实现激励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在他们心目中还保留有一定的权威,课堂中教师对他们的评价积极与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要尽可能采取鼓励性的评价,满足学生课堂中被尊重的需求,促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要注意方式方法,保证肯定与表扬一定与学生的主观努力相关联。还是以七年级历史《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为例,在拓展板块成功宝典、你我共享栏目,首先展示岳飞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探究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孝、忠、纪律、爱民等四个方面回答,从岳飞身上学到了哪些?历史与现实结合,再次发问,你的成功宝典是什么?请说出我们学校的升旗誓词。通过宋徽宗和秦桧的德不配位的材料,请回答人生发展过程中人才应具备什么条件?你的锦囊是什么?。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比如“你回答真棒!老师为你高兴,因为你在不断的进步”,“你的发言很有条理,也很有见解!”,“开动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爱肯动脑筋的同学!”,“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示同桌同学,真是了不得!”等等。通过多样化、情感化、准确度的激励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没有激励,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也就没有希望!撑起一片爱的天空,给孩子一方乐土。初中历史课渗透激励教育,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激励教育措施的应用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激励手段,从而提升激励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尊、 自信、 自爱、 自强之心的形成, 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致未来的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人格基础,并影响他在其他方面也能达到理想的成就,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8.

[2]刘璨,田福.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47-48.

[3]王振海,赵春花.精细化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