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陈敏,李凌瑶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现阶段,水工环地质条件会直接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勘测可以让我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及演变趋势,这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防控地质灾害。通过水工环地质获得突破,达到理想的地质灾害处理效果。依托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深入探查地质构造,通过物化探,结合勘察到具体数据,合理选择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控制。下面本文就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应用

1水工环地质与地质灾害治理的关联

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能从地区形貌、地质构造中找到原因,不同的地区它的地质形貌地质构造肯定不同,因此探寻水工环地质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就可以及时治理防止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

1.1水工环地质是地质灾害的防控

核心地质结构往往直接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分析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条件,是探查地质灾害发生原因的第一步,也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的核心。由于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深入分析水工环地质的具体性质,才能有效开展后续探究工作,深入了解地质灾害区域的具体情况。

1.2 水工环地质是探究

地质灾害形成因素的关键在不同地区,地质结构和地貌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因此水工环地质也会有巨大差异。在分析地质灾害产生原因时,往往先分析该地区的地貌特征和地质结构,进而找出产生地质灾害的核心原因。因此,探究地质灾害形成原因的关键和基础,就是探究该地区的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条件。通过对该地区水工环地质转变进程的分析,能够迅速找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在了解具体原因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展开对地质灾害的管控。

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

2.1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图1)在地质灾害中是最为普遍的,地震灾害的发生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因为地震都是突发的并且破坏性极强,因此震后对灾害区域的影响非常大。并且预测地震来临也是十分困难的,虽然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地震预警系统,并且研究出了很多勘查技术,但是要想及时地预测地震的发生还是十分困难的。

图1 地震灾害

2.2 地面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

地面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通常是由于地质结构变动而对该区域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力,如果土壤相对来说比较疏松则也有可能引发地面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这些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人为造成的,工程建设的不合理、滥砍滥伐都是造成这类灾害发生的原因,所以我们应想办法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

2.3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的危害性也很大,但地面塌陷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因为施工建设不合理,施工建筑质量不好,导致该区域地质结构遭到破坏,就容易发生地面塌陷等事故。如今矿石资源十分重要,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就很有可能导致地面塌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4 地裂缝

地裂缝也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地裂缝顾名思义就是有区域性的断裂,该问题通常情况下危害不大,但是严重的同样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和影响,地裂缝大多是因为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引起的,因为地下水抽取的过多,影响了该区域的地质结构,造成了地裂缝这一现象的发生。

3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崩滑流、地面塌陷等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要提升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就必须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实际应用环节,水工环地质也逐渐凸显出自身的优势与价值,结合不同地质灾害的特征,水工环地质的应用也要有独特策略。

3.1在地面崩塌、滑坡及泥石流治理中的应用

我国的地面崩塌、滑坡及泥石流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相较其他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及危害相对较大。地面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往往是随着地震灾害发生的。要降低地面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就必须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做好预防和预案,降低出现地面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的几率。此外,在地面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治理环节应用水工环地质,需要深入预警监测领域,构建一个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能够覆盖到当地区域,将检测设备和仪器安装在容易发生地面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的位置,及时获取该位置地质结构和情况变化的信息,构建模型测算出现地面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的记录,用真实的数据信息开展评估分析,制定合理的地面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治理预案。

3.2在地面塌陷治理中的应用

在治理地面塌陷时,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比较频繁,通过水工环地质技术分析相关的数据和参数,为治理做好基础准备,也能强化治理效果,并发挥出应有的预见作用。一般情况下,岩溶地带是发生地面塌陷的重灾区,也是水工环地质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借助水工环地质技术了解岩溶地带的地质性质及变化情况,才能分析出地面塌陷的概率。关注岩溶地带的地质结构、性质和变化,借助水工环地质技术勘察在各个地质层面的作用力,才能够在发生地面塌陷的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取得更加理想的地面塌陷灾害治理效果。例如,花都赤坭镇某村陆续出现地面塌陷,并且逐渐出现扩大趋势,导致大片农田无法耕种,村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该地区属于可溶性碳酸盐岩底层,在上覆第四系地层及水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地面塌陷。于是设计帷幕灌浆试验,通过帷幕灌浆有效解决了该地的地面塌陷问题。将水工环地质应用于地面塌陷治理,能取得理想效果。

3.3在地面裂缝治理中的应用

在治理地裂缝时,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也是不容替代的,区域性地质构造断裂是地裂缝最主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多方因素共同引起的,需详细分析和监控各种影响因素及诱发机制,才能取得明显的地裂缝治理效果。例如,需要控制好对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规划好对不同区域地下水的开采,防止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影响整体区域的稳定性。此外,也需要及时对区域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进行勘察,应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了解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在发现地下水出现异常后,第一时间预警及治理,降低地裂缝造成的危害。

3.4强化应用水工环勘察技术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需要逐渐推广应用到地质灾害治理中。在发生地质灾害的第一时间,应用卫星定位技术勘察好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等,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将RTK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调查和治理中,可以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将自然灾害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基准站进行传输,借助RTK技术及时接收与处理相关数据信息,比对实际的地质环境及数据,让后续地质灾害治理变得更加精准。将水工环勘查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治理环节,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针对崩滑流、地面塌陷等常见的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也要作出调整,以此更好地满足地质灾害治理的实际需求,获取更加理想的治理效果,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董鹏顶.新时代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2(04):257-258.

[2]王江.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信息周刊,2020,12(06):106-108.

[3]陈小巍,杨辉鸿.分析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J].世界有色金属,2019,529(13):250-252.

[4]余正满.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