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实践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3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实践思考

赵永生

甘肃省酒泉市酒泉第七中学     735000

摘要:进入新时代,经济、文化都有了长足发展,教育形势也发生蜕变,从“知识本位”发展到学生优先的素质教育为主,传统教育逐渐显现弊端,“知识本位”难以适应新的发展态势,亟需转变。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升的黄金期,教师应顺应学生发展规律,重视阅读、写作教学工作。在筑牢学生阅读、写作基础的同时,做好两者的融合发展,采用多样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本文着重讨论群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意义,结合实践进行探讨研究,探寻符合新态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能力   阅读   写作  综合素养 

引言:

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语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章写作的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重视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是顺应新时代要求,实现语文学科改革创新,加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必然要求。群文阅读教学,主要是收集丰富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群文,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下营造原生态读书氛围,使学生大量阅读众多紧密相连的文章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摸索系统化阅读的可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一、从单一到多元的读写结合

(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开端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常见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以读促写,通过阅读文章提升写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分析文章内涵,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进行写作,做到心到、眼到、手到三方面的统一,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锻炼写作手法、促进深度思考的目标。从古至今,中国的文人们一直推崇阅读,提倡做到博览群书,既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激励,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都清晰的指明了阅读的重大意义。而这些被无数文人奉为圭臬的经验总结,无一不指明了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进行充实的积累,才能融入实践,进行写作。叶圣陶先生将以读促写的理论发扬光大,他的观点成为以读促写形式的开端。他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可以入门,写作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高。两者是相互关联的,阅读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向外输出的过程,输出的质量与吸收知识的效率息息相关。因此,写作的前身就是阅读,只有阅读好了,写作才能更上一层楼。叶老先生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如同鱼与水一般紧密相连,透彻的学会“读”与“写”,才有可能触碰到语文的独特魅力所在,才能深入感悟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处。

(二)群文阅读——读写结合的发展

读写结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逐步发展到了群文阅读的阶段。群文阅读是教师针对一个或几个相关联的主题收集筛选文章,将这些文章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组合,带领学生阅读这组文章,启发学生思考,提出独到的见解的阅读方式。在群文阅读中,与传统阅读方式的显著区别在于它的探讨性。面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章,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学者对待同一问题的差异性,启发他们从多个侧面看待问题,在阅读中做到多元化、多层次的思考。同时,可以使得教学更有条理性,更加便捷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不到一个小时内掌握最核心的知识。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不同学生的特性,在共同教学的基础上,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按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人而异的安排阅读素材,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领域,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通过群文阅读的方法,达到自身文学素养提升的需求。

同时,群文阅读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并不局限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还包括了校外学习中的实践应用。例如: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进行家庭亲子共读、参与比较阅读沙龙等,这些活动不同于课上限时、可视化的练习,它们的效果更加隐蔽、参与时间更加灵活,可以作为课堂训练的有效补充,强化对读写结合的掌握程度。将群文阅读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考模式、拓展学习视角、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问题。要积极落实群文阅读,做到从语言到思维、再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两个飞跃。要坚持以群文阅读为重点,以特定话题为主题,粗读精读相结合,深入思考,体悟内涵,促进读书、作文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在读书中会作文,在写作中提高读写水平,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读写教学策略,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

二、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重要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局限于一篇文章或一个范围,使得学生的思维固定在同一个角度,难以进行创新发展。而群文阅读弥补了传统阅读的缺陷,发掘阅读深度,拓宽阅读广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阅读主题,把握阅读主要目的,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进一步吸收有益于自己的写作知识,提升写作能力。本质上看,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就是输入与输出的统一。阅读就是将新的知识技能“输入”个人的大脑,在大脑中进行提炼与再加工;而写作则是将整理好的新知识于已经存在的旧理论进行“输出”。为了使“输出”更有效率、更有价值,需要提升“输入”的质量。群文阅读就是提升“输入”质量的不二法则。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写作的切入点,使得“输出”更为简便。在“输出”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头脑中知识的理解,进而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真正转化为自身的宝贵财富

[1]

三、寻求群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方法

(一)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只有足够的兴趣做支撑,学生才能轻松的接受对于他们来讲十分枯燥难懂的知识。尤其是在6岁到10岁的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刚刚起步,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逻辑清楚的描述某一件事,更不用说把它们描写出来。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繁重,难度也很大,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有独特的优势,最大的特点就是求知欲强,好奇心重,行动力高。群文阅读正是利用了小朋友的这种特性,满足他们的探求欲,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兴趣,把原本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转变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网络。

例如,对于风景的描写,不同的作家有自己的习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状态。但是小学生却对风景描写难以入手。对此,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一个季节或者景物进行群文阅读,对比分析不同文章对同一景色的描写有哪些异同点,感受不同的环境、氛围、心情下文章表达出的情感有哪些区别。以课本为例,描写四季风景的文章就有《济南的冬天》《春》《荷塘月色》等。通过阅读比较,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感受到不同季节的变化,很多描写言有尽而意无穷,寥寥几笔,满世的繁华就此浮现出来。[2]

(二)从模仿到创新

前文中提到,阅读是“输入”的一个阶段,是不断吸取新知识,积累新材料的必经之路。但只是“输入”无法实现文学素养的提升,只有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才能达到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而“输入”到“输出”的初级阶段,就是进行模仿练习。

例如:讲到《珍珠鸟》这篇课文后,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分析阅读。比如《蟋摔的住宅》这篇文章就很适合这个主题。在比较的同时思考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最后鼓励学生按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描写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动物。

(三)突破想象力束缚

文章写作,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文章,缺乏了应有的灵气与活力,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与天性,也难以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释放孩子们的天性,激发想象力,成为小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群文阅读的多样性、多元化的教学优势变更显得弥足珍贵。它使得学生在多角度的阅读中打开思路,摆脱固有思维的限制,丰富和积累了知识素材,激发了写作的想象力,让文章更有活力。比如说,在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教师收集对母爱描写的文章作为课堂补充,进行群文阅读。对比总结描写母爱的不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发挥想象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3]

(四)融入实践

在之前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多视野看问题,积累基础知识素材,为写作服务。但是,一味的“输入”并不能使得写作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更主要的是进行“输出”,把头脑中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更不是“死读书”。通过实践,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把积累的素材和学习的写作手法融会贯通,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老师需要在训练前期布置写日记的作业,帮助学生养成习惯。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感悟,走出无处可写、无法下笔的窘境。不要求日记的字数篇幅,可以是长篇记录,也可以是随笔小记,但一定是自己的生活感触,一定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素材进行的写作。在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后,鼓励学生坚持写作,在日记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生活的小事,逐步将“死读书”变为灵活应用,提升写作水平。

2.教会学生编故事的技巧。小学生正处于天马行空、不断想象世界的阶段,他们的眼中,世界是神秘奇幻的。这就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描写奇妙世界奠定了好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学会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进行创作,学会编故事。让他们把群文阅读积累的材料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创作自己的故事世界。

(五)强化写作训练

  1. 实现从言语到写作的飞跃。有感情的朗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常见的方法,但要达到朗诵到写作的跨越,及必须做到读写结合,把积累的知识既要会表达说出来,也要写出来,做到说与写相统一,循序渐进的提升写作能力。

2.实现从记述到写作的跨越。小学生写作入门就是写随笔日记、看图说话,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逐步进阶到写记叙文、应用文。这就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将它们写入自己的文章。并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情,说明自己的观念,达到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3.实现从仿写到创作的蜕变。任何作家的开端,都是源于模仿。通过模仿经典、模仿范文,体悟好文章的结构,理清好文章的写作思路,再将它们融入自我创作中。所以,学生仿写范文是提升文学素养的必经之路。但暂时的仿写不等于要一直仿写,在能力提升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自我创作,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风格。

4.实现扶、放、收的过渡。在写作初期老师的教导到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自主写作,最后到学生可以自如地进行高水平创作,这一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中扶、放、收的发展规律,需要教师遵循规律进行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顺应了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逻辑结构,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因此,老师应重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创作的能力,培育全面健康发展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张晓兰.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实践探讨[J]. 读好书, 2021(6):2.

[2]程会军. 刍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方法[J]. 考试周刊, 2020(3):2.

[3]黄蓓蓓.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华夏教师, 2019(8):1.

[4]黄燕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9):1.

[5]吴瑞芳. 基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的结合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