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4

论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素质

阿衣努尔·哈那别克

塔城地区广播电视台

摘要:当今,我国媒体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期,提高新闻记者自身的基本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记者是社会活动家,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需要与社会各个阶层打交道,工作战线长,活动范围广,各行各业发生的新鲜事都可成为记者采访追踪的目标。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外,还要有哲学家的头脑,文学家的眼睛,历史学家的深沉,侦探的机警和法官的明智。                                                                                                                                                                                                                                                                                                                                                                                                                                                                                                                                                                                                                                                                                                                                                                                                                                                                                                                                                                                                                                                                                                                                                                                                                                                                                                                                                                                                                     

关键词:记者   采访    素质

电视新闻采访是电视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和发觉新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电视新闻的报道手段之一。它是记者获得社会情况和报道材料的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随着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渐单独分离出来的一种社会实践,是从事新闻写作的人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是新闻工作者为进行新闻报道而从事的调查研究活动。记者的采访是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完成的,因此,记者素有“社会活动家”之称。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需要与社会各个阶层打交道,工作战线长,活动范围广,各行各业发生的新鲜事都可成为记者采访追踪的目标。记者进行的多方位、多渠道的采访,往往会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和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的采访活动可以随心所欲,采访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西方新闻界对记者的工作有“无冕之王”论等说法,片面夸大了记者的地位和特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它的虚伪性。所谓“无冕之王”是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社会地位崇高,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

一、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应有的素质

在我国,新闻工作是宣传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精神劳动。新闻工作者成天于人打交道,新闻在采访、传播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人、与社会发生作用,即新闻工作者通过自己采写的报道,向人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灌输共产主义思想,传授各方面知识。因此,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作风、知识、技能、职业道德、情感等方面的修养就至关重要。

1)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应具有很强的政治素质

电视新闻采访需要记者亲临现场,把亲眼所见的新闻事实,通过深思熟虑后写出新闻稿件,这是对记者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记者采访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观众的反响程度。部分同行认为:西方国家提倡新闻自由,他们的媒体不受任何限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并非如此。虽然西方国家有许多新闻媒体,但他们也不是口无遮拦,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如同我国的主流媒体也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一名合格的记者,首先要具备很强的政治素质。

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记者是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是党的耳目喉舌,这种特性决定了记者应该有较高的政治修养。这是我们党历来对记者的要求。记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饱满的政治热情、坚定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掌握新闻业务。记者的工作要面对社会和自然界千千万万新近发生的事以及千千万万的受众。记者的工作是“以万变应万变”的职业,采访多种多样的新闻,去满足广泛、多变的受众的需要。因此,这种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搞新闻工作,除了要有政治 、经济、文学、语言等训练外,也应该有社会学的训练。一个记者不能缺少这方面的训练。”

(2)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

有人认为,记者应该成为专家,对所采访战线涉及的专业知识十分精通。在我看来,记者的知识首先要“博”,在广博的基础上力求有更精深的了解和掌握。正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应该是个“杂家”。新华社现任社长郭超人说:“教授、博士可以就某一些专业、某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成为专家。记者工作接触社会面广,自己也料想不到明天会遇到什么问题,所以要求记者对各方面的知识都积累,才能适应工作。”这就要求记者的知识面要广,覆盖的领域不仅要包括社会科学方面,还要涉及自然科学方面,要尽量成为文理交融的通才。我们不可能要求记者什么都懂,什么都精通,那样事实上也做不到。但对一般记者来说,社会科学知识应当厚实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应当具备一些。一个记者若对采访对象所从事的工作一窍不通,双方找不到共同的话题,那么采访是很难深入的。梁衡同志在《论记者的知识修养》一文中指出:“起码人家说到哪一方面的知识时你都能知道一点,能接上茬,能对上大的门牌号。不能两眼茫然,像听外语一样。”

二、电视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应当是“复合型”人才,又称为T型人才,即建立在广博基础上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当然,记者要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知识积累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勤奋,要像工蜂那样,辛勤劳动,一点一滴积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长日久,知识也就逐渐丰富起来。美国新闻学创始人之一普利策讲过的“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这句话,现已成了西方记者的座右铭。许多资产阶级新闻学著作中,都把“能够接受艰苦的、长时间的不规则的工作”作为记者要则制定下来。我国的记者更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诸多的优越条件,理应在这方面比他们做的更好。

电视新闻采访与报纸,广播新闻采访相比,有共性,也有其个性特点。一位叫鲍勃·福尔斯曼的西方记者曾经说过:“笔头功夫差点劲, 照样可以当个出色的记者;可是如果不会采访,那就休想当个好记者。”话可能过于绝对,但却道出了采访之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没有采访就没有电视新闻节目,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说“新闻是用脚写的”,“新闻是跑出来的”,“ 新闻是“踩”出来的,这些都是老新闻工作者的经验之谈。

目前,我国的新闻行业分类越来越细,根据不同的新闻主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了解各行各业的同时,还具有搜集各种信息的能力。作为一名记者就要有这种能了解各种信息,掌握各种动态的素质。新闻稿件的质量和好坏,直接关系到记者的业务水平的高低,一个业务能力不强的记者,不可能采写出好的稿件来,这与采访对象的工作单位,业务类别,知识水平的高低和逻辑思维有着很大的关系。记者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闻的质量,所以记者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
     记者在采访时,如果只把话筒对准采访对象,光顾听对方讲话,采访对象就无法明白记者所想要了解的内容,反而做长篇大论的工作汇报。这种采访方式是不可取的,这对双方都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所以记者在提出问题时,要简短扼要,直截了当,要让采访对象,也让观众能一下子就能明白自己采访的意图。问题过长,记者自己滔滔不绝地讲,容易给观众造成“卖弄”自己的印象,而采访对象在夸夸其谈的记者面前会感到被冷落而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在采访中,要加强沟通的同时,要紧扣采访主题,准确,鲜明,具体的提出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把采访对象的谈话纳入轨道,才能达到简洁地表现主题的目的。因此,采访要求我们记者有很强的沟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采访技巧,这种能力为后期写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获奖新闻《六年冠军梦,圆梦在津门》是独家采访,记者捕捉到蔡振华掩面而泣的独家形象,记者的问题也是很成功的。

例如,记者问蔡振华:“您认为队员们今天发挥的怎么样?”

问王涛:“上次您说经过两年的苦练,你一定会赢瑞典队,今天您的愿望实现了,是这样吗?”

问马文革:“今天的比赛中,肩上的伤痛有没有发作?”

这种有准备的鲜活具体的问题和简练到位的镜头语言结合,使这一报道被评为感人的新闻佳作。

三、电视新闻记者应具有新闻敏感性

世界上的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党的方针政策也会相应地经常进行调整。但所有这些变化不可能全都是新闻。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事件中,提炼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题材,这要靠我们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所以新闻记者要自己的思想紧跟事物的发展,及时地了解和分析新情况,解放思想,勇于改革,掌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具备和提高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通常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指新闻工作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应当说,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复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观察和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一次最早出现于西方新闻界,有些学者称之为“新闻鼻”,意指记者目光敏锐、反应敏捷,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挖掘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新闻学大辞典》中有这样一段话: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敏感。尽管中外新闻学者对于“新闻敏感”的认识不尽相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一概念的特性。

记者的新闻敏感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后天刻苦学习政治和业务,努力培养,锻炼所得的。新闻敏感在西方叫新闻嗅觉,也有人译作“新闻鼻”,是记者观察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迅速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同样一件事实,摆在一群新闻敏感有高有低的记者面前,会有不同的反应,新闻敏感低的记者,看不出事件的意义,看不出它的新闻价值,让它一溜而过,或者轻描淡写地报道了事;而新闻敏感高的记者,则能敏锐的观察出事件的意义,迅速的看出它的新闻价值的分量,并立即给予报道,或者作连续,深入的报道。

平时我们常戏称某人为“富记者”, 某人是“穷记者”。这里的贫富不是指金钱财产的多少,而是指头脑中装有的新闻线索,新闻材料的多少。电视记者在工作中还常说“顺手牵羊”, 这是指在去采访途中,顺手又拍摄另一条新闻。这样的新闻往往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发现它的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灵感思维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体现。这表现为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迅速,综合的反应判断能力。

获奖短新闻〈〈朱卡嘉没有走〉〉就是记者凭着新闻敏感抓来的好新闻。在杭甬高速公路开通典礼的晚会上,记者得知最后一个舞剧节目是表现为高速公路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终献出了年轻生命的工程技术人员朱卡嘉的,朱卡嘉的母亲也要来观看晚会。凭着多年新闻工作经验的积累,记者敏锐的预感到会有激动人心的景象出现。因此他们没有按照以往的程序,拍摄一些台上的演示镜头便一走了之,而是坚守在晚会现场,舞剧开始后,一台摄象机紧紧抓拍卡嘉母亲潸然泪下的画面。演出结束后,朱卡嘉母亲上台时,表演朱卡嘉的演员们还沉浸在角色之中,看到英雄的母亲后情不自禁地跪在了他的面前,致使台上台下人人情感涌动。正因为记者的敏锐意识,有预见性,才能抓住突发的有情感爆发力的情景,好新闻也因此而诞生。

四、电视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外行人看来,采访工作表面上似乎非常简单,但它也有自己的难度。刚从事记者工作,如同敲敲大门,只是在门外徘徊,要想进入新闻大园,光靠几篇新闻稿件是不行的。新闻工作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开阔敏捷的思维的同时, 还具有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和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才能把采访现场亲眼所见的具体社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以新闻视角,展现给广大观众,这是一门很高的新闻工艺,需要新闻记者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于记者来说,眼力、学问、才能三方面的修养是缺一不可的。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治理论及政策水平作指导,当不了好记者;没有学问便难以有真知灼见;不精通业务,眼力和学问也无法体现。党和人民需要大批识、学、才兼备的记者,这样的记者越多,新闻事业就会越兴旺发达。总之,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百倍的努力和艰辛。因此,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始终不松懈的态度是成功记者的法宝。正如西方新闻界有这种观点:优秀的记者应具有哲学家的头脑,文学家的眼睛,历史学家的深沉,侦探的机警和法官的明智。                                                                                                                                                                                                                                                                                                                                                                                                                                                                                                                                                                                                                                                                                                                                                                                                                                                                                                                                                                                                                                                                                                                                                                                                                                                                                                                                                                                                                          

参考文献

(1)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版。

(2)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3)沈爱国:《 新闻采访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何志武:《新闻采访》,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工作单位: 塔城地区广播电视台总编策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