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棕色调金色珍珠的鉴定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1
/ 2

一种棕色调金色珍珠的鉴定方法探讨

李子玥,汪洲,庾杰鹏,黄家荣,姚媛

广东省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一种棕色调金色珍珠的颜色成因存在争议,通过切出这该棕色调金色珍珠的横截面,明确其为染色珍珠,并依据GB/T16553-2017《珠宝玉石 鉴定》提供的所有鉴定珍珠颜色的方法,对这种棕色调金色珍珠做测试,排查出适用的鉴定方法。

金色珍珠稀少价高,传统市场中流通的天然色金色珍珠主要为南洋金珠、akoya金珠。

在珠宝鉴定工作中,金珍珠的颜色是主要鉴定对象。

近年市场中出现了一种偏棕色调的浓金色珍珠,商家称其为大溪地怪金色珍珠,为养殖大溪地黑珍珠的颜色变异品种。笔者所在实验室有不同客户先后送检该种偏棕色调的浓金色珍珠,均标称为大溪地怪金色珍珠,在笔者依据GB/T16553-2017鉴定过程中,利用大部分珠宝鉴定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检测方法:放大观察、长短波紫外荧光观察、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法,未能明确其颜色成因为天然或染色。经剖面观察后,判定该种棕色调金珍珠为染色珍珠。本文以该种棕色调金色珍珠作为研究对象,依据GB/T16553-2017中提及的所有染色珍珠鉴定方法,利用大部分珠宝实验室可配置的仪器设备,对样品做放大观察、长/短波紫外光观察、拉曼光谱测试、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激光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成分分析、发光图像分析。对比待研究对象及染色金珍珠、天然色金珍珠在这些项目中的异同,旨在为该种珍珠的颜色鉴定给出最为有效的鉴定方法。

1 样品描述

笔者在所收集的三种类型金色珍珠中挑选具代表性的棕色调金色珍珠、染色金珍珠、天然色金珍珠各2颗,样品编号分别为W1、W2、C3、C7、N4、N5,其中W1、W2为棕色调金色珍珠,C3、C7为染色金珍珠、N4、N5为天然色金珍珠。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C3.jpg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C7.jpg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N4.jpg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N5.jpg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W1.jpg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W2.jpg

2测试结果与讨论

2.1剖面观察

为了明确该种棕色调金珍珠的颜色是否为染色,笔者将三种类型金色珍珠各取一颗切出过中心的剖面,以亓利剑[1]等人对珍珠剖面的观察为参照标准,做剖面观察分析。所选样品分别为W1、C3、N5,经剖面观察,W1、C3样品外层均可见深色圈层,N5样品未见外层深色圈层。W1、C3样品的剖面自外向内呈现外深内浅的渐变,为染色处理珍珠的特征现象。N5样品的剖面呈现外浅内深的渐变,为天然色金色海水珍珠的特征。经剖面观察,可明确该种棕色调金珍珠为染色珍珠。

W1                   C3                  N5

2.2放大观察

利用宝石显微镜对样品进行放大观察:W1、W2体色分布较均匀,表面未见色斑、瑕疵处未见颜色富集;C3、C7可见体色分布不均匀现象,缺陷处可见颜色富集;N4、N5表面未见色斑、瑕疵处未见颜色富集。GB/T16552-2017中提供的染色珍珠鉴定特征有:放大观察可见色斑,颜色多在生长缺陷处富集。

放大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染色珍珠W1、W2的鉴定特征与GB/T16552-2017中提供的染色珍珠放大观察鉴定特征不符。

2.3长、短波紫外光观察

利用长短波紫外荧光仪对样品进行观察,长波紫外灯波长365nm、短波紫外灯波长254nm。经观察,W1、W2紫外荧光为黄色,C3、C7紫外荧光为黄绿色,N4、N5紫外荧光为惰性。GB/T16552-2017中提供的染色珍珠鉴定特征有:长、短波紫外光下,染料可引起特殊荧光。标准没有定义特殊荧光,但标准释义中对荧光观察、和放大观察项目做了“对观察到但标准中未列出到现象特征,不应轻易地作出否定判断,应结合其他各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说明。

因此放大检查和长、短波紫外荧光观察在该种棕色调金珍珠的颜色鉴定中仅能作为辅助鉴定方法。

2.4拉曼光谱测试

GB/T16552-2017中提供的染色珍珠鉴定特征有:拉曼光谱测试有色淡水珍珠与染色珍珠有差异。根据兰延[2]等人的方法,利用X荧光能谱技术鉴别出样品W1、W2、C3、C7、N4、N5均为海水珍珠,不适用标准给出的此项鉴定方法。但笔者根据周丹[3]等人的研究结论:若拉曼光谱显示荧光背景强、毛刺多、文石振动峰消失,应为染色处理样本。笔者用785nm的激发波长对样品做拉曼光谱测试。经测试,W1、W2、C3、C7的荧光背景均强于N4、N5,且具有毛刺多、文石振动峰消失的特征。

拉曼光谱测试表明:该鉴定方法可以将染色金珍珠与天然色金珍珠明确区分开。

2.5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利用GEM-3000型号的珠宝检测仪对样品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测试。N4、N5表现为以360nm为中心的最大吸收宽谱带,其右侧谱带延展至可见光蓝紫区内,于420nm形成明显的吸收拐点,且360nm处的吸收峰比420nm处的拐点要低;C3、C7缺失360nm、420nm的特征峰;W1、W2缺失360nm、420nm的特征峰。符合宋光均[4]等人对天然色金珍珠、染色金珍珠的测试结果。GB/T16552-2017中提供的染色珍珠鉴定特征有: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有色海水珍珠与染色珍珠有差异。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适用于此种带棕色调金珍珠的颜色鉴定。

2.6激光光致发光光谱测试

利用532nm波长激发光源的光致发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激光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经测试W1、W2、C3、C7在532nm波长激发光源下的荧光背景均强于N4、N5的荧光背景。GB/T16552-2017中提供的染色珍珠鉴定特征有:激光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有色海水珍珠与染色珍珠有差异。

激光光致发光光谱测试适用于此种带棕色调金珍珠的颜色鉴定。

2.7成分分析

利用EDX3000Plus型号的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无损的成分分析。W1、W2、C3、C7、N4、N5均仅测出Ca、Sr两种元素。GB/T16552-2017中提供的染色珍珠鉴定特征有:成分分析仪器能检测到染料中的外来元素。此次成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染色珍珠W1、W2未能测出染料外来元素。

无损成分分析不适用于此种带棕色调金珍珠的颜色鉴定。

2.8发光图像分析

利用GLIS-3000型号的珠宝发光呈像分析仪对样品做紫外荧光发光图像分析。经测试,W1、W2发光呈像为通体惰性,C3、C7发光呈像为通体棕黄色,N4、N5发光呈相为通体惰性。GB/T16552-2017中提供的染色珍珠鉴定特征有:发光图像分析染色黄色海水珍珠的荧光色与未经处理样品有差异。此次发光图像分析测试结果表明:C3、C7型染色珍珠与天然呈色的金色珍珠可以通过此方法得以区分,但紫外荧光发光图像分析不适用于W1、W2型染色珍珠的颜色鉴定。

3结论

(1)目前流通市场中的被标称为大溪地怪金色珍珠的棕色调浓金色珍珠是染色珍珠。

(2)依据GB/T16553-2017对该种棕色调金珍珠的颜色鉴定,适用的鉴定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拉曼光谱测试和激光光致发光光谱测试。长、短波紫外光观察可作为辅助鉴定方法。

参考文献

[1]亓利剑,黄艺兰,曾春光,各类金色海水珍珠的呈色属性及反射光谱[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10(4):1-8.

[2]兰延,张珠福,张天阳,X荧光能谱技术鉴别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的应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0,12(4):31-35.

[3]周丹,李立平,罗彬,周川杰,金色南洋珠与染色金珠的谱学特征对比.[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5,17(3):1-9.

[4]宋光均,吴剑锋,蹇华丽,李婧,刘烈敏,基于紫外-可见反射光谱的珠宝玉石快速检测技术[J].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27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