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缓慢减量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泼尼松缓慢减量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照分析

彭欣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目的:对照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泼尼松缓慢减量的应用价值。方法: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取样63例,分组方式选盲选抽签法,入院时间为2019年09月至2021年04月,分别给予泼尼松缓慢减量法(n=34,实验组) 和快速减量法(n=29,常规组)治疗,比较肝功能指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GGT(124.15±16.20),ALP(121.15±16.10),AST(61.80±11.66),ALT(56.70±8.15)U/L,低于常规组,总有效率94.12%(32/34),比常规组72.41%(21/29)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近,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采取泼尼松缓慢减量疗法可取得更优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且不易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疗效;治疗方法;剂量控制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有较高发病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1],属于慢性肝炎综合征,以反复肝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目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此病的常用药物,但不同给药剂量所取疗效有一定差异,为此,本次研究取入院时间为2019年09月至2021年04月的6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资料,分析探究了泼尼松缓慢减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取样63例,分组方式为盲选抽签法,入院时间为2019年09月至2021年04月,分别给予泼尼松缓慢减量法(n=34,实验组) 和快速减量法(n=29,常规组)治疗。排除: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肺肾功能障碍;精神、神经疾病;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对泼尼松过敏者。实验组8至43个月病程,平均(29.15±3.68)个月,男/女(13/21),最低26岁,最高72岁,平均(51.24±10.79)岁,常规组8至44个月病程,平均(29.80±3.61)个月,男/女(11/18),最低26岁,最高73岁,平均(51.50±10.26)岁,P>0.05。

1.2方法

两组皆给予泼尼松治疗,共服药10周,(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g*100s,国药准字H33021207),实验组缓慢减量给药:首周给药剂量为每天40mg,第三周减至每天35mg,之后每周用药剂量递减5mg/d,第8周后,用药剂量维持在每天10mg。常规组给药方法:首周给药剂量为每天40mg,第二周起每周递减10mg/d,减至10mg/d时维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1)取5ml空腹静脉血检测记录GGT、ALP、AST、ALT等肝功能指标。(2)安全性:记录入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治疗期间发生浮肿、骨质疏松 、胃肠道不适的样本数。(3)分析效果:① 无效:症状无改善;②有效: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浓度降幅高于50%,症状缓解; ③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浓度降至正常值,症状基本消失。

1.4统计学分析

SPSS24.0处理数据,以t、X2检验计量(62c6705a3f637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计数(%)资料,P<0.05。

2.结果

2.1肝功能影响

治疗后,实验组GGT、ALP、AST、ALT指标水平更低,P<0.05。

表1 肝功能指标 ( 62c6705a3f637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U/L)

组别

例数

GGT

ALP

AST

ALT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4

177.25±16.33

124.15±16.20

219.34±47.22

121.15±16.10

251.68±43.57

61.80±11.66

249.10±49.22

56.70±8.15

常规组

29

176.70±15.87

158.49±21.33

221.18±49.74

137.87±16.04

251.09±41.05

97.74±15.78

249.79±50.13

85.36±16.52

T

-

0.135

7.253

0.150

4.115

0.055

10.374

0.055

8.930

P

-

0.893

0.000

0.881

0.000

0.956

0.000

0.956

0.000

2.2安全性

两组不良反应率相近,P>0.05。

表2 不良反应率 n(%)

组别

例数

浮肿

骨质疏松

胃肠道不适

合计

实验组

34

3(8.824)

1(2.941)

2(5.882)

6(17.647)

常规组

29

3(10.345)

1(3.448)

1(3.448)

5(17.241)

X2

-

-

-

-

8.930

P

-

-

-

-

0.000

2.3效果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32/34),比常规组72.41%(21/29)高,X2=5.521,P=0.019。

3.讨论

AIH多发生在女性群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性别、年龄、环境、药物、酒精滥用有关,泼尼松治疗虽可对患者自身免疫反应起到良好纠正作用,但存在不良反应多、减量复发的问题,对于此,临床研究表明,采取缓慢减量的方式给予泼尼松治疗可取得更优疗效[2]

本次研究中:治疗后比较GGT、ALP、AST、ALT指标水平,常规组更高,比较总有效率,实验组更高,P<0.05,比较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自身免疫性肝治疗中,炎泼尼松属于首选药物,作为免疫抑制剂,可对患者自身免疫反应起到良好纠正作用,但考虑到泼尼松易引起副作用,患者肝脏代谢药物效率较低[3],治疗时需采取缓慢减量的给药方式来减轻患者肝脏代谢负担,避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保护患者肝功能。因此,泼尼松缓慢减量治疗可在确保用药安全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疗效,有助于避免减量复发情况。

综上,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应用泼尼松缓慢减量疗法具有良好安全性和确切疗效,能够改善肝功能指标。

参考文献:

[1]田晓玲,陈莉,鲁应佳,等.泼尼松缓慢减量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肝脏,2021,26(05):547-549.

[2]邓妍,安国兴.联用熊去氧胆酸、泼尼松及硫唑嘌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疗效、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9):59+61.

[3]张雅静,吴东洋,王利兵,等.熊去氧胆酸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10):1195-119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