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劳动,越成长--大班幼儿自主劳动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悦”劳动,越成长 --大班幼儿自主劳动的实践探究

顾甜

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 邮编: 215612

【摘要】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成长的环境、发展的基础。大自然、大社会就是幼儿学习的天地,既然幼儿无法大规模走进自然,亲近自然,那就把自然搬进幼儿园,让幼儿近距离的观察、体验自然。在看似平淡的自然角,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其实也蕴藏着无数的劳动教育契机。

【关键字】菌菇; 自主劳动; 探究

《指南》指出:“教师应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和观察者”。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失去了自然,童年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特质。一天,幼儿园的午饭是蘑菇炒肉片,有的小朋友下面叽叽咕咕的讨论着,我喜欢吃蘑菇,有的小朋友说蘑菇不好吃的,吃好了饭我们就开始了关于蘑菇的的讨论,蘑菇是长在哪里的,蘑菇有什么营养。为了解开孩子们的疑问,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蘑菇的生长过程,我们就在班级的自然角开展了“我给蘑菇找个家”绿色种植活动。

一、家园携手,感受劳动

《纲要》 指出:“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教师在家园合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借这个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价值,通过家长问卷,家长帮助孩子对蘑菇的生长环境、种类、颜色有初步的认识。在搜集资料的时候看到别人如何照顾菌包,看到蘑菇长出来的样子,激发了孩子动手实践的欲望,孩子们纷纷表示也想试试种蘑菇。于是,经过家长群的讨论,家长一致决定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菌包,让孩子真实地体验照顾植物,感受蘑菇生长的全过程。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将劳动渗透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劳动资源:如班级自然角或者种植园地,可以拓展照料、采摘、烹饪等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照料、采摘、烹饪营养的方法,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旨在让孩子通过实践操作激发珍惜食物、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满满期待,体验劳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和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在菌菇培育劳动教育中,大班孩子们一起讨论:做哪些事可以让我们的菌菇长的更美好。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纷纷带来了菌种,有的是桶装的,有的是圆柱形的,有的是袋子装的,形状各不同。“这个像圆柱体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啊?”“我觉得它肯定会长出东西的吧!”“为什么它们有的要待在里面,它们不用晒太阳吗?”就这样,孩子们带着许多的“为什么”步入了探秘菌菇之路。每天晨间、点心活动时间,孩子们最喜欢围在自然角的菌菇培育区观察,他们就像探索宝贝一样,对菌菇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说到喷水也是有故事的,孩子们带来的菌包里都送了一小喷壶,当孩子们使用这个小喷壶时,发现水壶的口太小,根本喷不出水。这时瑶瑶来到美工区拿了剪刀,给壶口的洞眼变大了。看到幼儿能够主动动手进行劳动,我想劳动教育就不知不觉间悄悄成长了。

三、动手实践,探索劳动

孩子们在自然角种植里种下菌菇后,开启了照顾菌菇的过程。孩子们浇水、为菌菇盖好“被子”、测量菌菇的的高度、收获菌菇讨论食用方法……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果实、收获快乐、更收获劳动经验的成长。通过孩子们亲自动手培育菌菇并对菌菇进行管理和养护,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整个过程的艰辛与快乐,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通过对菌菇的观察和记录,感受生命的神奇并更加尊重和珍惜生命,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是观察者、引导者,让孩子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原因,这样的过程才更加有意义、有效果。

孩子们进入大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是:我长大了。我们引发了话题:大班的你可以帮班级做什么?整理玩具、铺桌布、照顾菌菇、餐后整理、扫地、擦桌子......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想法,于是我们生发了“小小值日生”活动,请小朋友们画下每日都需要做的值日活动和自己的画像,自由选择每天做哪些值日活动,进行相应的记录,而很多孩子都提出把照顾菌菇填写在工作表里,由此看出菌菇种植在孩子们心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孩子们每天通过查看值日生工作表能够主动地去进行劳动,在提高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老师和同伴在幼儿出现劳动行为之后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激发整个班级孩子的劳动兴趣和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收获,从而更加愿意去劳动。

四、助力成长,收获劳动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看到菌菇终于长大了,孩子们特别兴奋,大家一致决定开始制作菌菇宴。这次我们大胆放手,从采摘、清洗、撕切都是孩子们来完成的,我们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然后让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食堂烹饪、调味,学习用礼貌的话请别人帮忙。当孩子们吃着自己种出来的菌菇,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地事情呀!整个活动中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透着兴奋的目光、专注的目光。这一活动,培养了幼儿自主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其合作意识。既满足了幼儿游戏活动的心理需要,又让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有了很好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幼儿的生活劳动能力。

在适宜的劳动活动中享受劳动成果,在“内生长生活”的劳动中关注综合性发展价值,在有价值的劳动环境中形成劳动素养。孩子对外界的认知是妙不可言的,他们在积极的、交错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多种感官知觉。在培育菌菇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他们每天对蘑菇的观察与悉心照顾,还有与同伴之间的讨论、交流,还有和爸爸妈妈之间的资料搜索,不仅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在一个个延伸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自主劳动能力、思维能力、表现创造能力,同时还增强了爱心。用心去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蹲下身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为孩子们创造宽松、自主的活动环境,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润物细无声,在丰富而有趣的活动中提高了孩子的劳动能力,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像孩子们期待菌菇在他们的照顾下不断生长,而我们更期待孩子们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国教育部 2012年

[2]田兴江,杨晓萍《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M]教育导刊2011年

[3]谢慧《与孩子共享自然——浅谈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实践》[M]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年

[4]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纪念陶行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