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白杨沟村的华美转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乡村振兴路上白杨沟村的华美转身

陈方

中共海北州委党校

白杨沟村位于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祁连县八宝镇西北部,距县城3.8公里,地处4A级景区卓尔山大环线内,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半农半牧村。全村共132户435人,有汉、回、藏、蒙、土、裕固6个民族,党员23名。全村总面积23.8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0%,草场面积2.28万亩,现有耕地617.84亩,退耕还林地933.2亩。

(一)白杨沟的困境

白杨沟村位于祁连山腹地,村子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白杨沟村出行不便,道路不畅,不通电,饮水困难,村民文化教育水平低,生活困难重重。以前村里只有一条红土路通往县城,遇到雨雪天气,村路泥泞不堪。县城里流传这样一句话:“红泥裹着半裤腿,不是白杨沟人还是谁。”村里大多数人住着红泥土房,一间破土房挤着全家老小,就这样度过春夏秋冬。“泥巴墙、泥巴凳,除了泥巴没家当。”道出了白杨沟村曾经的贫困。

农业种植是白杨沟村村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可耕地是有限的,人口却不断增长。为养家活口,村里的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大多数人选择半工半农。但因为村民整体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缺乏。群众增产增收的渠道十分狭窄,全村80%以上外出务工的人,都在县城周边打杂工或者去外地采集冬虫夏草、摘棉花。村里的百姓谈到,“出去打工,远的去不了,在工地上苦一段时间,农时又得赶紧回来,一来一去一折腾,手里真没几个钱。”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发展扶贫产业、金融扶贫、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扶贫措施的不断推进,2017年白杨沟村15户38名贫困户实现稳步脱贫,并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2018年,海北州印发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行动计划方案。白杨沟自身资源优势丰富,整体发展相对薄弱。人们常说白杨沟村在卓尔山脚下,距离县镇只有几公里,白杨沟的人是“捧着金饭碗受穷”。这个自然风景优美离县城近的金条件,怎么变成金饭碗?

(二)困境中的转机

开放思想,想办法谋出路。以前白杨沟村由于缺乏领头雁,村里朝气活力缺乏,创新思路缺乏,全村整体发展缓慢。2018年,村党组织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重新整装出发。他们不断健全完善决策制度、健全村“两委”协作共事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办理程序。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村民基本情况入户调查,多次召开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建设推进会,统筹安排示范试点村项目推进工作。这一系列举措,乡村振兴工作不断退静,百姓的满意信任度不断提高。

自‘环湖赛’进入祁连,旅游业不断发展旺盛。“一核、一圈、一轴、三区”的县级旅游业基本思路成为白杨沟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考虑到白杨沟村自身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30%,且紧邻卓尔山景区。白杨沟村两委决定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大家长时间的调研讨论后,“秘境白杨沟”旅游品牌思路最终确立,乡村旅游为白杨沟乡村振兴的发展迎来转机。

(三)大胆的探索

此后,村两委按照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发展要求,逐步开始白杨沟村的建设发展。三年之中,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为吸引游客打下了基建基础。村“两委”班子以农户出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形式,最终解决资金问题,开展整治行动。

2018年以后,村两委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积极规划,出主意想办法,在梳理出思路,难点解决办法的基础上,积极与县乡镇沟通,争取项目。在规划不科学、整体性不强这一难题上,两委班子不断外出考察,走访。在一次省上偶然的交流学习之中,听说“中国乡建院”。回来之后,便立刻联系协调。最终与乡建院达成合作共识,对村庄的整体发展定位、建设风貌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在建设过程中实现“陪伴式”指导,实现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要求,编制了《青海省祁连县白杨沟村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方案》,包括一事一议方案、农牧专项资金方案,明确了项目建设清单,为各单位负责的建设项目提供了依据,白杨沟村成为祁连县第一个“吃螃蟹”的村,也是最早建立科学规划的村。

2018年白杨沟村实施维修U型灌溉渠、改造村庄自来水管网、新建跌水景观、河道治理、新建污水管网等项目工程。这一年,白杨沟村被确定为青海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19年,白杨沟村进一步谋取发展思路,提出“村集体经济+扶贫”鼓起“钱袋子”,不断打造旅游扶贫生态园。为扩大村集体经济,拓宽收入渠道,2019年申请专项资金100万元购置商铺,实现年收入6万元。村民收入有了产业支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白杨沟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围墙改造升级和灌溉渠景观改造、村内硬化路面铺油工程村史馆建设等举措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农家乐、农家宾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完善,人居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四)华美的转身

在村委班子的坚强带领下,在白杨沟人的团结奋斗中,2020年,白杨沟村迎来喜讯。曾经的“红泥村”,如今在全省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中期评估中荣获第二名,同时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白杨沟村有着绝佳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交通优势,要把社会资本引进来,背靠景区大干一场。”一张蓝图出现在村“两委”班子脑海里。有了点子和想法,立马落实行动。经过多次的调研规划,白杨沟村规划将来继续开发修建旅游文创研学观光体验基地、萌宠乐园、儿童乐园等旅游项目,打造旅游+乡土文化产业群。白杨沟驻村书记指出:“这两年疫情的到来引起了我们的深思,靠发展外地旅游,我们的不定因素很大。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继续创新思路,打造萌宠乐园、儿童乐园等蔬菜采摘、带土送上门等抓住周边人的旅游衍生项目。目前这些项目都在一一规划推进中,2022年再来看白杨沟,更是有一个大变化,未来可期。”

建设美丽乡村,修整基础建设,让村民参与百姓发声,集思广益是白杨沟村的有效做法。白杨沟村从2018年至今累计整合项目22个,达到“布局优化、村道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墙面净化、环境美化”和“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全部配套的“六化四通”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完善,人居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项目建设贴近实际,实施过程村民配合有序,建设路上做到了保质保量。同时白杨沟村在建设好了的基础上,保护爱惜。村里积极组织本村党员群众开展“双色教育”“为家乡添新绿”等活动,教育引导村民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建成的基础上,大家真情出力,正如村民所说“白杨沟是我们自己的家,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都是我家里的东西,我们谁不希望家里好,谁不希望家里美。”

生活要富裕,老百姓要有幸福感。如何将村里的“钱袋子”用在刀刃上,把好事办在村民们的身上,一直是村“两委”班子最头疼的事情。在不断摸索调研后村“两委”班子健全完善《村集体经济收益使用分配管理办法》,推行“四分法”分配机制,25%用于新农保新农合缴费;25%用于村级后续产业培育发展基金,扩大产业带动群众就业;25%用于缴纳村道养护、文化活动、垃圾清运、弱势群体等公益事业;25%用于村民当年红利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实施后,村民们关注的出行、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受到全村一致称赞,现在村民们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更高了,幸福感稳步提升。

现在的白杨沟村,错落有致的房屋、家家户户镂空的红砖院墙、村民脸上洋溢的笑脸、村委班子充满干劲的生机氛围。所有的景象都那么和谐,那么美丽,深深吸引行人驻足。正如村支书所说,白杨沟的明天,挑战在路上,机遇在路上,白杨沟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