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光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光环

刘映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鹅山路小学 545007

摘要: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肯定和欣赏,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关爱。在教育学生时,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和激励,真正做到爱孩子,包容孩子,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光环,让每个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关爱 鼓励 信任

一个小学教师教会学生加、减、乘、除法并不十分难,难的是怎样塑造学生。要使学生心灵上不受伤害,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且心中都有光环,对所有的事都充满希望,教师必须要热爱学生;要用“我能行”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自信代替自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伤害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创造平凡中的不平凡。

一、让爱消除学生的顾虑。

老师在与学生情感交流时,不仅仅是老师这个角色,还应该以普通朋友这个角色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实际生活中,老师都要把学生当作合作伙伴,一起来完成任务,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说错了,一句亲切的话语:“哦,你再好好想想,你一定能说对的。”学生说对了,一个爱抚的动作:摸摸头,拍拍肩;学生畏缩时,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对于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做老师的更应该主动和他们交朋友,给予他们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护,用真挚的爱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我班上的小龙,性格内向且孤僻,平时很少讲话,学习很吃力,我经常对他说:“老师愿意做你的知心朋友,有什么困难老师帮助你,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会取得好成绩。”平时我特别关心他,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集体活动中,我都特意照顾他,还指派班干专门帮助他,他有了点滴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爱使他消除了顾虑,变得愿意与老师接近,听老师的,也使得他开朗了许多,成绩也慢慢进步了。

又如我班的小潘,一年级刚进学校时脾气非常暴躁,和同学发生一点小矛盾就会觉得别人在欺负他,然后就大哭大闹,大喊大叫。和家长沟通后得知他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婚前的争吵打闹给孩子留下了阴影,孩子非常缺乏安全感,非常在乎老师和同学对他说的每一句话,对于的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一天上课铃刚响,他又哭又喊地跑进教室,说同学欺负他,要我帮他评理。当时我正准备上课,不能丢下他去上课,也不能丢下全班同学去帮他处理问题,想了一下直接把他抱在怀里,拍拍他的背安慰道:“你是个讲道理的孩子,现在老师要上课,没办法及时帮你处理问题,等我把这节课上完一定帮你申冤,让你满意,你要相信老师。”这一抱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情绪很快就平复下来,我把他送到座位上后开始上课,等下课铃声一响,我马上下课,帮他解决问题,这时他更加相信老师,真正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尊重和爱,从此这个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乱发脾气。学生身体不好,教师不忘作一些贴心的照顾;学生情绪低落,教师不忘说两句贴心的话语;学生碰到困难,教师不忘适时地帮上一把。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变得阳光、自信。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我认为,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是可以成才的。不要随便给学生冠以“差生”的帽子。对于有些孩子智商不高或智力发展慢的,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向所能达到的程度提高。教师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有理论修养,要研究人,研究学生。教人就要知人,不知人就教不好人。我的教学体会是,当你了解了学生,教育针对性就强,笨的可以变聪明,差的可以变好。这时,作为教师的信心也会增强。我相信,只要教育有方,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

这个“成才”的概念不只是成绩好,分数高,会唱歌,会跳舞,懂书法,善绘画。我的概念里,每个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数育学家是人才,泥瓦匠也是人才。这个“才”就是一个人的个性特长。这个个性特长是成就事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平均发展,而是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和谐发展。对学生,我做到既有普遍性的要求,又有针对性的工作,而且对他们的个性特长都一视同仁,予以鼓励。我经常在班级里组织“让闪光点增光”的活动,这个闪光点指的是学生的个性特长或个性品质。如学生身上体现出的思维敏捷、有毅力、讲团结、爱他人、勤劳、助人为乐等,我总是给予鼓励、激发。我班的小李非常喜欢帮助同学和老师,同学生病把教师吐脏,他争着去扫,谁有困难他主动帮助,同学们一致认为他的闪光点就是勤劳、助人为乐,他本人也因此十分自豪。他一直是热爱劳动的模范,我们不断鼓励他,使他的这种品格越来越稳固,使他的这种品格促进各方面学习的进步,将来他也许成不了科学家,但他这种优良的个性品格会给他的未来打下坚固的基础。

三、用“我能行”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幼小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可见,学生虽小,但同样需要理解、尊重,因为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同时也很脆弱。学生最大的渴望是老师的赏识,因为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感,促使他们走向成功。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甚至影响他(她)的一生。所以,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进“我能行”的大门,采用“强化成功感,鼓励再成功”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信代替自悲,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创造平凡中的不平凡。因为小孩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如果老师说他不行,他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如果总是鼓励他,创造条件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充满信心,再加一把劲。我对学生常这样说:“你行,老师相信你,只要努力,你一定能进步!”。我总这样想,不能让孩子在童年就有失败的体验,应该让他们感到,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和达到目的。

谁都愿听好话,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认为,对小学生来说,鼓励固然重要,但学生犯了错误也要适当批评,不过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我采用变式批评教育的方法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自觉主动地去改正缺点。如有个学生小张,上课时看故事书,老师几次对他提出批评,他都置之不理。我根据平时对他的了解、观察,发现他确实喜欢看课外书,他的书包里常装着《马小跳》《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为了使这位同学看课外书的浓厚兴趣和读书的热情不被扼杀,我因势利导,每月在班里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或故事会),每次活动都让他做主讲。此外,还在教室内壁报上开辟了故事连载栏目,让他做编辑。这两项任务对他来说很对胃口,因此,他干得很起劲。他的兴趣爱好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认可。在此基础上我有意让他把“顾此失彼”的典故讲给我听,聪明的他意识到了我的用意,认真地把典故讲完,没多说一句话。我则在他的读书摘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多读书很好,有博览的同时不顾此失彼更好。”自那以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所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改变批评的传统方式,始终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为学生走向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如果教师采取的是讽刺、责骂的批评方法,那么那些消极的词,给学生的完全是一种负信心、负动力,强化了孩子的弱点,使他们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形成了“我不行”的自悲心理。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学生时要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关爱,把孩子们带进“我能行”的大门,让自卑的学生装有了自豪感,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自信的头,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光环,让他们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尽情表演,让他们对所有的事都充满希望,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