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双减”——浅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开发和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微课”助力“双减”——浅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开发和应用

唐官福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 广东 广州 51089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课的产生提供了大的环境背景,同时近三年的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一线教师要以更高效的课堂进行教学,更加体现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价值。自微课进入我国教育领域以来,以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投入到对它的研究工作中。因为一线教师面对低效的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要想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一触即发,所以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也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但微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教育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层面上,一线教师在开发与应用时仍面临着很多困惑。本文试从小学数学微课(下文统称“微课”)的内涵出发,浅谈其开发与应用,对微课的三个观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双减;传统课堂;微课;课堂改革

引言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成为翻转课堂和人们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又一大突破口。多项研究表明,微课资源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挣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使上课形式更加灵活。因为“微课”具有知识点单一、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等特点,有助于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转变教学观念,抓准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还能妥善解决好既满足尖子生求知欲,又促进学困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难题,对于部分学生在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时,“微课”还可以帮其理清思路,拓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师洞悉复杂局面,了解多样化学生,应对复杂挑战的过程。所以不同形式的课堂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其更加高效,教师能力提升更加全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契机,因此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是必然趋势。

一、微课的发展现状分析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从无到有、从国外引进到大批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研究,这说明它已在我国逐步被重视且发展速度有越发猛烈之势。虽然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各类调查和访谈,笔者总结出教师在开发与应用微课中遇到的困难大体归为三大类:其一为时间问题,许多教师对微课很感兴趣,但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设计制作微课。其二为能力问题,有教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他们认为自己抓不住微课的本质,不知道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制作成微课,对相关软件操作不熟悉也不知道如何制作微课。其三为思想问题,微课还得不到所有教师的认可,有少部分人认为它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对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是被动的。对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现状与问题有些人不够自信,认为在没有经验及获得有效指导的前提下,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制作。除了上述三个的问题,有关微课在小学教学应用层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深入了解微课在小学数学的开发与应用现状,基于这些实际,简化设计微课开发的流程与应用的实效,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设计开发与应用微课的思路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课教学的特点及其存在着必然性

虽然上述提到微课的发展的种种问题与现状,但是仍然不可否认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微课的迅猛发展已使学生延伸到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终身学习等领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视野,它的特点是短(视频时间短)、小(主题内容小)、精(精心设计制作)、悍(学习效果显著)有助于学习的灵活操作。对比传统课堂受时间、空间、人员的影响较大,有了微课的加持,可以使得课堂更加多样化,它的作用不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课堂教学中微课的目的就是辅助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特别在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应用广泛的特性,这与微课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特点不谋而合,所以微课在数学中的教学实践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一线教师认为微课存在的必要性。

三、如何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目前国内对微课的使用主要是作为教学辅助资源与传统课堂结合,虽然在现实小学教学中,由于缺乏平台建设、硬件设施不齐备、教师教学理念缺乏创新等原因,这种使用方式还没得到普及。即便如此,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究,微课的使用的价值已不会再受到质疑。这也是笔者写这边文章的初衷,希望可以推动在未来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微课资源更好的结合。下面从微课在不同情境的应用谈谈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此为推进微课在现实条件下的教育最大化应用提供参考。

1 微课作为课前预习内容使用

我们都知道预习对于新知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预习可以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微课作为课前辅助学习者预习的工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通过微课完成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是达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要求的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的目的。但是出于网络条件、硬件设施的限制以及学生情况的不同,部分学生交互、评价过程可能达不到翻转课堂的预期效果。虽然这部分同学不能完成知识的全部掌握,但已经通过微课了解课堂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提出了疑问,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也完成了有效的课前预习,所以微课在课前预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求圆的面积的基础,学生在通过微课的学习,在课堂上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在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出如何把圆柱转化成熟悉的立体图形求体积?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最终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微课作为课堂讲授内容使用

有些教师认为在传统授课过程中能进行面对面的讲授,没必要再把自己录制的微视频提供给学生看。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有关抽象问题的讲述中,教师可能无法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或实物演示很好的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需要演示的内容制成微课,供学生在课上观看,从而把抽象的问题讲解的更加细致。例如:在六年级学习《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时,有了五年级学习排水法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的经验,掌握了从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等体积变换的方法。学生会提问,能不能也用五年级的思想,是把一种图形转化成另一种图形来求体积,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把不规则的瓶子调转,从而不规则的水柱就变成了圆柱型水柱形成了规则图形,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本质,对于这节课的讲授成功微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 微课作为课后复习内容使用

微课作为复习内容提供给学习者同样能体现出它的教育价值,第一,教师可以把它制作成练习类微课。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也不必通过批改大量作业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对于部分的学困生在某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的时候,可以通过微课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达到查漏补缺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学圆锥的体积跟什么的体积有关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把圆锥的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再把圆柱的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还有把水倒入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反例验证;从而得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对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不能快速转换,通过了微课的再次复习,大部分同学表示重难点已经突破,显而易见,微课的作用对于复习也非常明显。

四、结束语

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的解决,需要教育体制转变、政策支持、社会认可、教学设施提升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随着微课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问题会得到解决。而当技术设施完备、微课思想也早已深入人心的时候,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大潮将呈现势不可挡之势。作为一线教师以及课堂改革的实践者,我们会沿着前人的经验和步伐,把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与课堂教学更好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蔡跃.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3]柯清超.“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D].华南师范大学,2013(5).

[4]肖庆安.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

[5]陈文生.学校“微课”校本开发的要点[J].新课程(下),2013(3).

[6]万国军.微课的制作[J].中小学电教,2013(5).

[7]何晓园.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