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桥灰空间再利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2

城市高架桥灰空间再利用探索

付娇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摘要:在城市快速建设的情况下,势必会对某些桥下灰空间造成消极影响,如割裂城市空间、绿化减少、景观视线差、减少人行空间、减少公共活动空间、增加城市犯罪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模块化的概念和城市灰空间营造方法,对重庆城市高架桥灰空间进行更新和改造,以达到取缔消极空间,美化城市,解决市政问题,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高架桥;灰空间;模数化;装配式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城市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城市交通压力,保证城市交通正常、有序进行,高架桥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手段在城市中被大量应用。伴随高架桥一起被建立起来的还有桥面与地面之间被半围合形成为灰空间,该空间作为高架桥的附属品,尚未被得以充分利用,反而在高架桥建成之后被忽略、遗弃,造成城市空间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给城市市政管理带来不小的消极影响。因此,高架桥灰空间也被称为“消极空间”、“剩余空间”等。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更新和利用桥下灰空间,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高架桥最多的国家之一,重新定义高架灰空间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各大城市也开始积极进行高架灰空间的升级更新与改造。


一、重庆高架桥对城市的影响及应用现状

1.重庆高架桥对城市的影响

积极方面:完善道路系统,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滨江地区各种旅游产业的发展 ;高效利用山地空间,节约资金和资源,并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消极方面:割裂城市空间,人行空间减少,非机动车出行不便;城市绿化减少,城市景观视线较差,城市生态环境被破坏;公共活动空间减少,可达性较差,不利于生活生产使用;开发难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污染沿江水源;灰空间开发利用率低,闲置较多,增加城市犯罪。

2.重庆主城区高架桥的现状

桥下空间利用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分别为:交通服务、绿地公园、商贸经营、市政基础设施、居住、办公、仓储等。滨江高架桥灰空间开发利用强度较大,以商业服务、公共设施、居住为主。空间可达性较差,垂直交通主要以楼梯为主,大部分空间无障碍设施缺乏。空间利用方式不当,空间利用率不高,围合面较差,破坏灰空间景观面。接地形式单一,脱离自然地形,亲水性不足。割裂城市空间,导致社区与社区之间联系性减弱。


二、装配式技术和模数化在灰空间中的应用

1.装配式技术在灰空间中应用性探索

在中国,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正经历着一个关键的转型阶段,传统的设计、制造、安装已经阻碍了建筑工业化发展。设计行业包括室内、景观、规划等都在积极应用新技术来优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其中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技术的引进加快了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到智能化设计的转变。我国目前在装配式技术层面已经处于成熟阶段,但距离跨行业融合,全方位普及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2.装配式技术的未来趋势

在诸多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BIM技术正在逐步融入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BIM技术将会更大发挥其能力,会有更多BIM岗位虚位以待。现在设计行业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将土建、造价、装配式等这些原有的信息孤岛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共享。

各位造价师、建造师们也越发的察觉到,现在的工作场景已经从“蓝色的图纸”变成了“平板电脑”。时代更迭、技术更新,BIM+已经悄悄的走入施工现场。如果说2010的10年,没有“建造师”、“造价师”就没办法驾驭一个项目。那么,下一个10年已然成为“不懂BIM+的工程师,当不了一位好将军”。


三、结合山地地形的更新和再利用

1.山地地形特点

建筑形态对山地地形趋势的融合和呼应,对山地城市交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建筑技术突飞猛进,但是从山地建筑对地形的适应手段来看,仍没有超出传统建筑筑台、下跌、架空、悬挑、附岩等方法。

城市高架在此基础上配合建筑功能,提供快捷的运输功能,保持原始场地地貌,增加区域经济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高架桥的利用形成了大量的桥下消极灰空间,此类型空间可达性差,功能单一,地形原始,植被生长较差,割裂社区联系,也破坏了城市景观面的延续性。针对城市高架灰色、冰冷、割裂社区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去更新和利用,已经成为美化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一种重要的手段。

2.山地地形与装配式、模数化的融合

山地和高架的结合给重庆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灰空间,伴随着重庆的发展,其人文底蕴逐渐需要更多地空间去承载。同时,高架灰空间的快速增长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大量消极的灰空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引入装配式和模块化,将不同功能转换空间形式,形成可移动变形、可大量复制的功能元素,嵌入到不同的空间中。

针对社区割裂的问题,可从模数化家具和满足社区功能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不同功能空间配置模数化可拆卸家具或材料,以配合空间模数变化。社区功能主要以阅读、咖啡、观影等静区,晨练、电竞、麻将等半活动区域和聚会、野餐,展览等活动性区域为主。针对这些功能需求设置对应的功能元素。例如,在电竞功能元素内设置简易桌椅、充电板等。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灰空间将是一个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良好展现。不光在空间上有它独特的地位,在其他方面,如色彩、功能、艺术性、审美需求等都应该适应快速增长的灰空间体量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这要求空间更加以人为本,充满公共功能,并符合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惯。


结语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仍处在增长的一个阶段,虽然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城镇化的进程,但在快速地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附属空间也不容忽略。对城市高架灰空间的现状及利用状况进行调研,探讨更新和利用的方法和模式,具有诸多非凡的意义:有利于高效利用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利于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增强社区联系.有利于减少城市消极空间,减少城市犯罪.有利于提高城市滨江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黑川纪章.《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叶舟.景观建筑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8.

[3]陶建国.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

作者简介:付娇,1997.5,性别:女,学历:本科,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传媒教育、艺术设计教育、设计理论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