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智慧城市建设探析

戴毅

32072219790215001X 江苏东海


【摘要】智慧城市,就是要以为民服务为基础,提高城市治理效果、提供数据共享平台、服务民生为主要目标,通过系统规划、大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分析等,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达到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字】智慧城市;物联网;大数据;

智慧城市是一个很模糊、很笼统的概念。这个概念提出了很多年,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智慧城市都有不同的理解。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为:汇集各方面的数据,形成数据互通,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通过应用层的体现,高效、便民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创新为驱动,以人为本,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城市管理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对城市的基础支撑、资源环境、社会民生、产业经济、市政管理领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处理,从而创造出的一个和谐、安全、高效、幸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

  1.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

在一个城市要建立智慧城市系统,首先在顶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好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要解决城市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要解决政府部门的管理上的问题,要对城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突发状况,能够及时预警、告警,同时要提供及时、有效的处置方案。要让居民更方便、更舒适地生活,要让群众少跑腿,要解决民生问题。在就学、就医、生活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上下功夫,为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在模块设置上要做到易用、规范、可扩展。

  1. 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的难点

虽然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提出的地区很多,但是现在都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一个成熟、可复制的案例,所以作为县级试点城市,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目的在于推进各个信息系统的整合,破除“信息孤岛”,打造安全统一的数据资源和大数据平台,构建形成大平台共享的顶层架构,实现互联网和民生服务深度融合。

首先,是各个单位和系统,都在做自己的业务办理系统,有自己的数据库,很多单位都是条管单位,系统、权限都在上级机关,在县级机关没有自主权,这样对县级智慧城市数据的共享产生很大的困难,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次,受政策等原因的影响,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很多单位不愿意将数据拿出来。一般是上级单位有要求,要保密,从而形成信息独享的情况。

最后,很多数据,多个单位都有许多相似的数据,造成重复投资建设,同时由于每次信息的搜集、整理也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对政府来说增加了政府支出又造成资源的浪费,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看似数据很多,其实都是“孤岛”。

体制问题要靠权力来打破,上级政府在工作中要重视,主管部门要有具体要求,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的壁垒。其次,要贴近民生,一定要做到想百姓所想,做百姓所需。如果使用的人多了,不断提出新的想法、需求,有了大量的使用人群,系统通过不断的更新、完善,系统逐渐成熟,解决了民生问题,智慧城市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受到体制机制的影响,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受到较大的限制,有必要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期,就数据共享问题达成一致,各项目开发前,要由智慧城市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对项目进行评估,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系统规范,接口要求,以及如何和现有系统进行对接,资源共享等问题。同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各应用系统需要发挥联动作用,需充分考虑各系统之间的业务关系,这都是要在项目实施前考虑到的。

数据信息现在是重中之重,因为智慧城市涉及面广, 如何预防大数据带来的各项风险, 这是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应该从技术和制度上来解决,从技术上来说,系统在开发时,应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尽量杜绝漏洞,设置好权限,同时加入堡垒机、跳板机、防火墙等设备做到软件的修改、更新,数据的调取做到可追溯,可溯源、有记录。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制定信息安全总体实施规范和不同行业的应用指南,建立信息安全责任体系。建立重点信息系统的应急安全机制,组织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灾能力,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做到易理解、可操作。

  1. 运营模式的思考

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项目,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团队才能做好。现在的智慧城市项目,一般有四种模式:

  1. 政府全额投资建设+企业服务外包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

  2. 股份制投资建设+企业服务外包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

  3. 企业投资+企业服务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

  4. 政府全额投资建设+政府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

我县现已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验收,之前的运营模式为政府全额投资建设+政府运营+政府社会利用,既存在政府负担重,又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从现在的运营上来看,可以考虑在下一步的规划中,应该转变现有的模式,采用企业外包运营,政府不再投入,收益分成的模式。这样做,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1. 投入方面,通过“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经济的特点,减少政府投入。例如,很多非涉密或者公开的信息,通过系统的整理、分析对于政府来说也许没有经济效益,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大数据可以提炼出许多潜在价值。

  2. 从灵活性方面,企业对市场的敏锐性比较强,通过大数据分析知道老百姓想什么、要什么,通过调整研发方向,可以对产品开发的方向、研发进行及时调整。

  3. 收益方面,政府不再进行资本的投入,并且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分成,对财政来说是个好事情。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一个宽泛的话题,同时又是政府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技术进步推动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技术革新推动政府治理理念从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智慧城市要能够真正的贴近百姓生活、工作,优化百姓生存环境,构建幸福宜居城市。使人民切实感受到生活舒适和便捷,提升居民幸福感受指数,有更多的获得感。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仇保兴 张小宏 杨海英 中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报告

【2】毛光烈 智慧城市建设务实研究 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