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线路设备维修技术及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轨道线路设备维修技术及管理分析

罗辉

贵阳市公共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交通运输是城市化规划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城市人口数量激增,交通堵塞是常见问题,修建轨道交通,减轻道路交通运输压力,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为城市人口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现阶段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人口出行时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交通线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轨道线路安全运营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分析轨道线路设备维修技术及管理策略,加强轨道线路设备管理,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

关键词:轨道线路;设备;维修技术;管理

引言:轨道线路设备维修及管理对轨道运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轨道交通线路高效、安全运营,加强设备常态化维修管理,形成危机意识,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及时预防安全风险,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引发的轨道线路安全事故风险。轨道线路设备类型较多,不同种类设备的维修方法有所差异,提升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提升设备维修技能,完善安全质量管控,推动轨道线路设备维修及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一、轨道线路设备维修技术及管理现状

(一)制度不健全

轨道线路设备维修及管理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完全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主要原因是设备维修技术不足、管理能力不足,维修人员的专业维修技术水准有所差异,部分人员仍旧沿用传统维修方法来解决设备故障问题,设备维修效率不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现场管理秩序存在缺陷,缺乏对现场维修流程的有效管控。对现场设备进行维修时,尚未完全落实各项各项工作细节,出现维修流程不完善、维修技术不标准、精细度不高的问题。

(二)信息共享不充分

在轨道线路运营管理系统中,对应不同的功能方式,实际运行标准与数据粒度之间存在部分差异,影响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共享,造成信息共享不充分,通过人工操作调控来促进信息交流,对设备维修产生不利影响,阻碍设备维修进度。不同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技术应用方式存在差异,系统应用功能存在差异,尚未形成统一、集中的多系统集成,当开展设备维修时,各个系统之间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共享不充分问题,降低信息沟通效率。

(三)维修资源配置不充分

针对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对维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但是工作计划存在不足之处,影响维修资源的合理配置。尚未充分发挥业务管理功能,尚未考虑到业务开展的方方面面,维修资源实际应用不全面,从单一角度来配置维修资源,缺乏整体管理思维1。轨道线路运营管理业务比较复杂,设备种类较多,资源配置不充分会直接影响设备维修工作的有序开展,降低维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局部系统设备维修产生不利影响。

(四)成本浪费

轨道线路系统功能运行方式不同,各系统自主运行,互相衔接,保障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对轨道线路设备进行维修,要结合各个系统设备的构造、性能等展开精细化维修,相对应会产生较大维修成本支出,实际维修过程中所应用的资源数量、种类较多,加之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合理等问题,会造成成本浪费,影响企业经费运转,并不利于企业创造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二、轨道线路设备维修技术及管理优化策略

(一)计划管理

针对轨道线路设备维修及管理问题,第一点是强化计划管理,制定并完善设备维修技术方案,合理规划设备维修技术方案条例,持续追踪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轨道线路各系统自主运作,对应各系统功能运行方式,制定不同模式的设备维修技术方案,要包含以下 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制定设备月度维修检修计划,各个片区的设备维修管理人员负责月度维修计划的编制工作,形成统一格式文件并上报中心部门签发。第二个方面是制定月检查以下设备维修检修计划,具体细化到周维修检修计划,上报直属上级部门签发2。第三个方面是制定设备维修检修资源配置计划,包括资源采购、合同等各项分计划,完善资源配置,确保资源配置合理。第四个方面是收集设备维修工作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应不同种类设备维修检修计划, 逐一进行信息统计并分析,整合计划方案进行整理归纳。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映相关情况,采取对应处理措施。

(二)设备维修管理

完善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提供设备维修技术参数数据资料,包括各类设备维修基础数据、专业数据等。对设备维修检修计划、设备维修工单、设备维修工作台账进行集中控制管理。在设备维修管理中,结合轨道线路设备运行状态分析,自动生成预防性设备维修工单,有助于简化设备维修流程,为维修人员提供技术参数作为参考依据。可以通过人工填写设备维修工单,结合现场设备运行,灵活调整维修方法。其次,以轨道线路各系统设备安装方位、结构布局情况为基础,构建设备维修位置定位管理系统,建立设备与区域方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体系,实现随机、动态检测,及时捕捉各设备运行数据信息,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设置自动预警的数据限制范围,加强自动化监测预警,推进轨道线路设备维修进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进度。

(三)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

完善设备维修制度,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要求来落实各项各项工作细节,实现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具体包括设备维修对象、维修技术及标准、维修内容、维修流程等,如实填报各项信息内容,规范设备维修工作记录的填报格式,便于进行复核检验。对现场设备进行维修时,从导航、指引、检测各个方面出发,强化现场维修流程的有效管控3。构建集成控制管理系统,提高数据信息处理效率,进行跨系统维修时,确保各项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

(四)任务工单分派管理

维修人员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提高实际工作效率。运用手持式设备登录管理系统,及时查询设备维修工单,精准定位维修方位,明确维修内容,选择对应的维修工艺。为精确定位维修方位,运用智能导航定位系统来完成。

(五)维修资源管理

分析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结合各系统设备维修需求,合理分配维修资源,发挥业务管理功能,充分考虑到业务开展的方方面面,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成本浪费,有效控妹维修成本支出。维修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人员管理。以设备维修检修计划方案为准,制定工作排班表,完善员工考勤系统,对应不同系统不同设备维修管理模块,完善相应的维修人员排班表。第二个方面是对物资资源的分配与调动,对设备维修工具进行合理配置,对应不同系统不同设备维修管理模块,明确设备维修工具种类、数量,加强对维修工具的常态化养护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工具,及时更换老旧、破损的维修工具。对轨道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前,全方位检查维修工具,确保维修工具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实际效用。

结语

轨道线路设备维修及管理是确保轨道交通线路高效、安全运营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轨道线路设备维修及管理工作,从制度、人员、设备、材料等各方面工作展开创新探索,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办法,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条例,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培养新型技术人才,强化维修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维修技术,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来解决设备故障问题,保障轨道线路设备的稳定运行,为乘客的人身安全负责,是推动轨道交通稳定发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树松, 汪可可, 班勇,等.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维护及精细管理信息化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12):3.

[2]李军.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运维智能管控系统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 2021, 34(1):6.

[3]孟宪杰.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