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

包帅

玉溪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云南省玉溪市 653100

摘要:在地质工程勘察作业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一直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增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以及观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得到提升,降低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水文地质危害问题出现。任何类型的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准备工作都是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进行分析。通过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建筑顺利建设奠定必要的基础。此外,由于水文地质风险,勘探工作对正在进行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巨大消耗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从而为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探是相互依存的,并且彼此存在,并且还会影响其性质。地下水经常会影响地基,导致建筑物的不安全状况。

1水文地质方面的危害

首先,目前关于水文地质最常见的危害是地下水位的下降,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为的因素,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①由于岩土密度增加而造成的沉降现象;②在气候条件下,由于湿度和干燥的交替,在木桩中起着腐烂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钠盐层的溶解,从而导致建筑的位移;③岩石和土壤的变形发生,减少了岩石和土壤的收缩时间和膨胀,增加了土壤开裂的可能性,对建筑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其次,由于工业废水、河流的水位和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潜水位置的不断增长,它造成的损害主要是由于地基的移动和抬升,从而使建筑物抬升,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在此基础上,如果潜水位在上升状态,岩石本身的性质是不稳定的,引起河岸滑坡,破坏岩石本身的功能。再次,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出现水位波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施工,主要是由于持续的压力波动,造成土壤密度增加。同时,材料的腐蚀速度加快,缩短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也加快了钠盐层的溶解,导致主体位移和岩土变形。

2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的对策

2.1注意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首先,确定地下水位的值。在地下水文地质勘探中,一旦遇到地下水层,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做出准确的调查数据。对于静态水位,应测量出口气体的稳定时间和内陆水的渗透率参数。如果需要勘探,可以在勘探后测量统一的静态水位。如果将泥浆管打入测孔后水位为20cm,则可以在测量水位之前进行测量。在测量多层地下水位时,应使用止水措施来测量层间隔离度。其次,采用几何方法来测量地下水流向。地下水的速度是通过使用标记器或充电方法来测量的。第三,静水压试验方法可用于水文地质勘探。该方法可与建筑工程地质制图和钻探数据相结合,确定测试孔的位置,根据岩石的穿透程度划分测试段,并据此确定初始压力、压力基值和最大压力值。根据压力与注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绘制曲线,计算出试验段的渗透率,从而确定P-Q曲线的类型。

2.2不断提高水文地质勘查水平

一是相应的各项水文地质勘查管理部门应当不断重视水文地质勘查,并且能够关注与时俱进的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困难和问题。其次,要不断引进更加先进的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和方法,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同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第三,加强相应的水文地质勘查队伍建设,使水文地质勘查队伍具有丰富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了水文地质勘查的质量和效率。第四,要强调安全事项,并且不断培养相应的勘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心,保证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第五,明确水文地质勘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确保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2.3做好地下水位变化控制工作

想要在地质勘察过程中规避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做好地下勘察工作方式深化工作,在做好水位变化控制的基础上在掌握水位变化趋势,明确工作重点,满足工作需求,确保设计的标准化,完善地下水勘察工作流程。通过对地下水勘察工作实施流程进行分析,在及时掌握地下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确保勘察的深入性。在勘察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地下埋设排水管路终端排水量监控工作,借助PLC技术针对多余水量进行引流与控制,及时掌握地质岩层中地下水所发生的变化,在运用PID调节器做好调节工作的基础上完成采样控制。所以在实际运用中需要运用模拟PID算式,做好离散计算工作,在使用计算机技术时还需要及时针对地下水所发生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地球化学原理,找出水位发生变化频繁的区域,做好数据收集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避免出现水位突涨等地质灾害。所以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时需要及时获取相关参数,做好与地质结构之间的研究,构建出完善的地质勘察方案,运用多种物探手段做好水位深度计算,并结合相关部门所出具的年均降雨量数据等做好预测工作,及时做好水位上涨、下降深度计算。此外还需要运用CIS空间分析功能作用,及时针对水文地质参数做好分析工作,完善突发性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构建出合理化的预测模型。在CIS空间分析功能的使用下,还需要及时针对勘探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指标,运用熵值法针对不同指标赋予权重,完善综合预测模型,为突发性灾害预测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下能够实现对地下水位的智能化监测,同时也可以转变原有人工运算中的不足。在开展实地勘察工作时还需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严格按照工作原则与标准开展勘察工作。

2.4含水层、隔水层的勘察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勘察工作也是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能够深入到勘察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勘察含水层和隔水层,首先要对其地下水位的历史性变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深度进行科学计算,如有必要,就要通过实施打孔来分析土质。另外,在对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后,要根据水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评估其对地质工程建筑材料的侵蚀程度,这是后期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参考。如果深基坑的深度比较深,那么就要抽水进行实验分析,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含水层的渗水性能,进而找出其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原因,这对制定施工应急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5提升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我国的地质工程勘察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行业的勘察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水平上也是参差不齐的,还有些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不达标的。目前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勘察技术人员忽视各项勘察内容的问题,尤其是对地质工程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缺乏本应有的重视,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储备不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勘察质量。基于此,地质工程勘察行业要强化对于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保证他们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勘察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时应当清楚认识到水文地质危害的影响,在提升重视度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构建出完善的勘察制度与工作计划,保障勘察流程的完整性,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及时使用先进技术与设备提升勘察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昭竑,周云霞.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1):243-244.

[2]彭佳艺,苏顺龙,林雨迪.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6):19.

[3]饶燕兰,江文力.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