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土空间安全背景下的空间规划系统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新时期国土空间安全背景下的空间规划系统思考

付建男

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6


摘要:从全球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到建筑空间安全,国土与空间安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国际学术界对国土和空间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对恐怖主义和其他国家安全方面。与此同时,国土安全智能防御、空间安全风险评估、土地产权变动下的人类安全、国土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安全也成为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我国,土地和空间系统中经常发生大量的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当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国土空间安全领域的规划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预防规划、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防洪规划等方面。

关键词:国土空间;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土地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不是对原有空间规划的简单组合,而是建立全国统一、相互联系、层次分明的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并加以实施,从而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开发、保护和建设活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的全过程注重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划实施,注重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以及公众参与规划的作用。同时,强调将新兴技术与国土空间治理实际需要有效结合,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监督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1 国土空间系统安全

国土空间安全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系列安全问题或潜在的安全风险。尽管这些影响并不构成整个国家体系的基本安全问题,但它们对当地区域安全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根据系统理论,提出了“国土空间系统安全”的概念。国土空间系统安全是国土空间安全的系统化表现,代表着整个系统及其子系统的顺利有序运行,以及一系列现有或可能的国土空间安全问题的综合。“国土空间系统安全”概念的提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土空间安全问题是长期的空间治理模式没有形成系统观,忽视了系统内部要素的构成和体系结构;第二,解决国土空间安全问题需要系统工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维持空间三个子系统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2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需求

土地空间规划以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以下简称“三生空间”)的布局为实施载体,以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市空间和相应的生态保护红线的总体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即“三区”和“三线”)作为空间利用控制的主要手段。“三生空间”的划定需要对土地空间的主导功能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运用多目标规划等方法,选择综合效益较好的方案,基于系统动力学、计算机仿真模型和经济模型,对“三生空间”的数量比例和空间配置进行优化。在“双评价”的基础上,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叠加分析等方法确定相关重点区域,并纳入红线范围;要划定城市发展边界,需要确定当前的城市边界,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多种预测方法,合理预测未来城市的发展,从而确定城市发展的边界。“三区”建设通过融合土地空间主导功能,实现灵活管控。此外,在土地空间规划中,规划的自上而下传递是通过规划指标的分解来实现的。

3 空间规划支撑与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的系统逻辑

3.1 技术路径

建立并监督实施土地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土地空间规划自上而下编制。同时,还规定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贯彻总体规划。在坚持新的发展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下,专项规划要回答三个问题:是否体现党中央精神和国家立场,是否解决空间开发与保护问题,是否充分发挥体制改革的优势。在编制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时,可以在技术路线上积极遵循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的要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双评”结果为约束,确定城区与周边自然要素的生态影响关系,从外到内分析绿地保护需求,然后从城市内部入手,分析绿地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从内到外生成绿地建设需求,将两种分析叠加后,从绿地系统的角度提出全球空间保护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

3.2 整合多源时空数据

时空数据库适用于存储和管理位置或形状随时间变化的各种空间对象。针对海量、多源、异构、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特点,以及多维动态可视化、集成集成化的必然趋势,平台制定了建设规划成果标准、数据组织、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数据共享等,各类时空数据的管理和统一组织,综合模型的计算机化和设计,历史规划数据档案数据库的规划归档和建设的标准化,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多源时空数据集成和管理系统。

3.3 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的理论逻辑

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进行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满足土地和空间规划对管制分区的三大核心需求,我们首先需要从多个维度对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入探讨。生态空间调控的分区模式主要包括功能、实体和管理三大空间功能,它们在各个层次上都是密切相关和渐进的。首先,功能空间是指生态系统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功能整合。功能空间具有供给、调节、社会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第二,物理空间是指人类能够感知并支持生态系统有序运行的载体。最后,管理空间是人类行政模式划分的监管边界。它是人类公共权力作用于自然环境资源分配的表现之一。生态功能与实体之间存在着多种类型和复杂关系。因此,在生态空间调控过程中,应遵循多尺度、深层次的原则,以确保其在科学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良性发展。

3.4 空间规划与国土空间的系统关联

该系统及其相关的独立系统是外部环境系统,相互关联。外部环境系统对系统有不同的影响,一些外部环境系统对系统有控制权。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人类技术和知识相对匮乏的时期,土地空间系统和空间规划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随着工业文明的开始,空间规划体系对土地空间体系的影响逐渐增强,表现出控制力,控制力逐渐增强。在新时期生态文明背景下,人类肩负着保护和利用自然的责任和权利。人类作为影响陆地空间系统的关键因素,一直在系统的结构变化和功能演变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空间规划系统是人类利用和保护空间的重要手段。它主要以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为主要功能输出。因此,空间规划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外部环境系统,对土地空间系统具有调控、治理和调控功能,对土地空间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干扰和维护能力。

结束语

在当前背景下,专项规划的编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在土地空间规划改革之初,更高的规划要求、更全面的基础数据和更广泛的评价方法为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多合一”的建立方式不仅检验了各级部门的整体协调和治理能力,也对传统的规划理念、评价体系和传导机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专项规划作为土地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紧围绕国家方针政策和公共政策职能,不断更新工作方法和编制方法,积极探索更加合理的传递和反馈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在土地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金玮,吴文斌,黄健熙,等.农业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4):772-783.

[2] 朱晓丹, 叶超, 李思梦. 可持续城市研究进展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1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