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施工与养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4

清水 混凝土施工与养护

刘在周

宁波工程学院

摘要:实际上,清水混凝土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说的就是一种素雅简单的建造手法,这种方式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建造表现手法。协同人们对于环保方面的追求的不断提升,这种手法的使用会逐渐增加。并且这方面的应用既可以在绿色环保方面做到长足的进步,还可以让原本比较困难的建筑过程得以简化。利用这种方式完成的房屋的建造,便可以不再需要额外的辅助材料来完成建造工程;并且使用清水混凝土不需太多的工序,只需要一步即可到位,由于工程量的减少,会使得材料的损耗大大减少,这对于环保方面来说大有裨益。使用这还可以使得工程的质量增加,由于这种手法的使用会导致工程量的减少,也就是说,留给建造者的失误余地较少,这就使得建造者不得不提高自身工作水准,以此来完成既定工程任务。虽然,清水混凝土有很多的有点,但是弱点是不可避免出现的。在国内,这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了,但是任然有很多未曾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来研究与克服。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环保;高质量;维护与发展

1绪论

绿色混凝土说的实际上就是清水混凝土,从其优点上来看,使用这种手法对于环境保护是有很大帮助的,并且这种手法的使用难度较之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相对较小。利用这种方式完成的房屋的建造,便可以不再需要额外的辅助材料来完成建造工程;并且使用清水混凝土不需太多的工序,只需要一步即可到位,由于工程量的减少,会使得材料的损耗大大减少,这对于环保方面来说大有裨益。

清水混凝土所能展现出的特质是其他的传统类型所不具备的,传统的混凝土所应当具备的厚重与朴实无华,以及其所不具备的自然与素雅,这些都可以通过清水混凝土的手法完全表现出来。因此,清水混凝土的优点是使用其他的建筑材料所无法比拟的。虽说,清水混凝土并不能展现纯天然的大自然造物的特质,但却还是很多建筑师所钟爱的方式,主要因为传统的混凝土的使用,虽说庄重感十足,但正因过于庄重才会使得人们的感官过于深沉与压抑,清水混凝土所带来的轻松与自由感正是人们所钟爱的原因。

2清水混凝土发展情况

自上世纪初期,混凝土的发展逐渐成熟,并随之被范围的使用在建筑工程上,但是在之被充分使用后,少数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们不着眼于当下的混凝土的结构使用上,而是开始追逐其内在所包含的特质,自此建筑师们开始将这种材料的装饰性应用于实际的使用中,这便是清水混凝土的最初诞生时间。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对于清水混凝土的应用较之于其他的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国内对于这方面没有太多的重视,所以在这方面的发展基本处于零突破,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才经国家的大力扶持重获发展的机会。然而,经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对于此的研究一有了长足的进步。

历经多年的发展,国内建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清水混凝土建筑,比如:上海西岸龙美术馆,算的上是国内浇筑质量极高的该种类建筑了,其造型方正质朴,其色不失优雅;上海保利大剧院,日本著名清水混凝土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作品,还有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不一一赘述。伴随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华丽高贵已然不是建筑的主流,人们开始追求自然与和谐,因而,清水混凝土的应用也已经不仅仅限制于城市建设的使用,在民用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发展清水混凝土的原因

清水混凝土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建造表现手法。协同人们对于环保方面的追求的不断提升,这种手法的使用会逐渐增加。并且这方面的应用既可以在绿色环保方面做到长足的进步,还可以让原本比较困难的建筑过程得以简化。利用这种方式完成的房屋的建造,便可以不再需要额外的辅助材料来完成建造工程;并且使用清水混凝土不需太多的工序,只需要一步即可到位,由于工程量的减少,会使得材料的损耗大大减少,这对于环保方面来说大有裨益。使用这还可以使得工程的质量增加,由于这种手法的使用会导致工程量的减少,也就是说,留给建造者的失误余地较少,这就使得建造者不得不提高自身工作水准,以此来完成既定工程任务。

4清水混凝土的施工

4.1清水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在建筑的过程中,随着楼层的增加,工程量也会随之增加、施工难度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安全问题、材料运输、废弃物处理问题将会成为高层施工所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

工程的实施时间段较长,而高层的建筑物甚至会在冬季或者雨季进行施工,所以处于效率方面的考虑,要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处理,找出最合理的施工方式,有效的降低施工的难度、风险以及成本等问题。况且,高层建筑的施工地点一般处于市区,其地形不必开阔之地,所以如何合理的运用场地、如何确保材料的提前准备、确保材料的存料足够,是需要仔细思考的。

4.2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的层数越高,所需要打的地基就越深,其所需要的混凝土的量就越大,质量要求也就越高。而质量高的混凝土所需要保障的就是耐久度的问题,并且,在经过实际的工程分析之后,根据实际的要求来进行特殊性能的强化,比如说可以补偿收缩的混凝土以及自行调剂抗震动的混凝土等。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每一根梁的质量都是需要保障的,所以在和对方单位进行商议后才可进行施工作业。具体的各项指标也须以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来完成。

在高层施工的之中的,混凝土的使用是很关键的,该项事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对于国家来说,这也是对于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大有裨益的。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遵循实际的情况来选择正确的施工方式。

4.3清水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1)施工作业的条件

1、工程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向技术工人讲清楚在施工中的各项注意点,这样才可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人员的安全有也保障。

2、确保施工中所用到的一切设备布置或前期准备都已完成,在详细对照规定完成检验之后,签署检测安全的手续。

3、在进行浇筑工作之前,需要对外进行彻彻底底的打扫,将被弄脏的工件进行清洁处理。

4、模板区域的湿度必须有保障,但是不可在其中留下积水,在清洁完之后,对模板各处的缝隙进行密封性处理。

5、规定好工作的次序,施工时留下的缝必须要符合规定。

6、该工程已得到批准进行,且各方面的参数都符合预定要求。

2)材料的准备

1、钢筋的规格、长度、性能要能够达到设计师的要求。

2、模板的造型、粗糙度、力学性能都要符合要求。

3、各种材料和辅助材料只有再通过质量检测之后才可使用。

4、混凝土的制备量需要能够连续的完成施工。

5清水混凝土的模板

5.1模板的特点

模板的制作是必须根据现时建造的建筑的需要来制作的,所以对于模板,需要其性能足够好,且由于其专用性,模板一般都只能用一次,不可用于其他工程,所以其成本是很高的。并且在一些重要的位置甚至需要购买进口的模板来制作。

由于建筑的造型的唯一性,在制备混凝土时,必须保证其外形规则,这边要求模板具有足够的硬度,并且模板的表面粗糙度也是有要求的,不仅需要有足够光滑的表面,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耐用性、能够抗住混凝土对于模具的腐蚀作用。

5.2模板制作的主要内容

1、对于施工现场进行分析,在了解到混凝土的各项的数据之后,综合考虑模板的使用时长、以及各个施工步骤的分布,对模板的主要类型进行确认。

2、对于尺寸进行具体的数值确认,并且绘制出图纸以便于加工的工作。

3、对于具体的各部分进行设计分割,对于各区域、螺栓的分布进行规划。

4、确定模型支撑部分的位置。

5、对于连接处的缝隙进行封锁性处理。

5.3模板设计要点

1、在额定的使用范围之内,其划分需要符合形状固定、结构严密、通用性强的特点来划分。

2、采用框架结构的设计,必须以各部分的节点来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

5.4模板的加工与验收

1、必须完全符合设计准则来进行制作,对于加工精度必须保证其稳定性,且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低,且接缝的密封性要求要高。

2、对于工件进行周边的处理时,应当采用铣床加工,且要对其进行抛光处理。

3、加工的模板进场时,应按照设计的要求对其模板尺寸、等一系列的具体数据进行查证验收,并且要对具体的数目进行确认。

6 混凝土的养护

6.1清水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6.1.1养护方案

出于混凝土的强度的提升的目的,需要对制作好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并且通过养护,还可以减少工件的缺陷的形成。因此,对现有的工件进行分析后,筛选出适合的养护方案,主要有以下的几种:

1、对于梁板等处于水平位置的部分进行覆盖式的浇水;

2、该养护行为需要在工程完成之后的半日内完成;

3、在进行该行为之时,对于使用材料为硅酸盐材料的混凝土;其持续时间不得少于七天;

4、具体完成几次浇水工作,需要根据具体的湿度情况来分析选择;

5、浇水工作所使用的水必须与制作混凝土时所使用的水相同;

6、一旦当日的温度低于5摄氏度,该工作不得进行。


6.1.2对于混凝土柱采用薄膜布养护

采用不透水、气的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柱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这种养护方法的优点是不必浇水,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加速模具的周转。养护

时必须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

6.1.3对于墙体混凝土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

薄膜养生液养护是将可成膜的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结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份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

6.1.4冬期混凝土的养护

竖向结构混凝土采用综合蓄热方法养护。对于水平结构,采用上铺塑料布加保温被的方法进行保温养护,保温被覆盖要严实,防止混凝土裸露,确保混凝土不受冻。

6.2清水混凝土养护的注意事项

6.2.1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选择

在冬季,由于气温的降低,会对混凝土的养护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解决在养护之中会产生的一些问题:

1、如何才能将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缩到最短,但是又不至于影响混凝土的最终性能。

2、如何避免混凝土在刚刚成型后,由于低温而产生的破坏行为。

3、如何确保在最终完成之后任然具有出色的使用性能。

在具体的某一工程之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对当地的温度、具体的建筑结构、施工时间的长短以及建筑材料的价格进行完整的分析,以此来确定出一个相对比较优秀的方案。从实际的施工案例中来看,对于同意个建筑的建造,可能会有多种选择。而一个最合理的选择,必须要保证工作时间足够短、建造成本足够低,通过这样依旧可以保持较高的工作质量。通常的来说,在建造过程之中,,对于混凝图方面的养护一般采取一下的几种方案:

6.2.2调整配合比方法

当温度处于零摄氏度状态下,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以下所述:

1、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选择品质的水泥,在进行的水泥的选择时,如果选择早强硅酸盐的材料时,可以使得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快速进行,一般的来说,只需要三天便可达到普通水泥七天所能达到的效果。

2、尽可能的降低水与灰的比例,将水泥的使用量稍作增加,便可以使得进行水化时所释放出的、热量增加,可有效的减少完成的时间。

3、用引气剂,使用该药剂可以使得混凝土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可以让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强,可以使他对于水的保存能力得到增加。

4、注入早强外加剂,该药剂可以使得混凝土的完成时间得以缩短,可以早期就可以获得较好得材料强度。

5、选择颗粒硬度高和缝隙少的集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

6.2.3蓄热法

该方法主要运用于温度处于零下10℃时的状态时,要进行一些较大结构的建筑建造时。其方法为:对于原材料进行升温处理,使得原材料进行一系列的制备过程后,仍然能够保存一定的热量,能够促进水泥的水化作用的进行,并且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新制备出来的材料在温度降低时任然能够保持为液相。使用此种方法,其优点在于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但是内部温度的维持也是一个问题,所以避免角的部分与外界有接触,减少热传递,加长这一进程的时间。

6.2.4外部加热法

当温度高于零下10℃时,对于型体较小的土块。以空气为介质,对工件的环境进行升温处理,间接的使其温度升高,完成硬化的进程,或者也可使用直接加热的方式,同样可以完成预期效果。具体的加热方式有如下的几种:

利用火炉直接加热,其优点在于方便快捷,因而该方式广泛运用于较小型的工地上,但是其缺点在于,在小型工地上使用该方式,因温度与湿度的共同影响会使加热时产生二氧化碳,使得刚刚形成的表面会出现碳化的现象。

蒸汽加热,利用蒸汽便不同于直接加热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因湿度问题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其优点在于,这种方式可以比较灵活的控制温度与湿度的改变,且工件的受热会比较均匀,其缺点在于,该方式的成本会比较高,并且由于热量的散失,使得室温出于较高状态,对于工人的工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电加热,利用电能与热能之间的转换进行作业,通过对钢筋通电,或者用电热器加热的方式对其表面加热。其优点在于,能量的损耗低,且过程可控,其缺点在于会使用大量的电能。

红外线加热,以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封幅射加热。


6.2.5抗冻外加剂

当气温处于极低的状态时,由于水的凝固性会对混凝土的制作与使用的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温度低于零下10℃时,需要在材料中添加能够让水保持液态的物质,这样就算处于低温状态也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正常使用。目前所常用的药剂一般都有氧化钙等。

综合以上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来看,没有太过于完美的方法,都有其弊端,所以应当分析实际的施工条件,综合使用以上的几种方法。

结 论

对于清水混凝土的研究在国内依旧不是很完善,所以有很多的东西还有待研究。在本次的论文中,对于混凝土的研究让我发现了,其实这方面的运用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处处可见,不辞往日的那般陌生,正如清水混凝土一样,不去了解就不会知道,它指的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而是一种建筑的表现手法。此外,我国在此方面的使用还是太过于使用人力,其智能化的进程还有待提高。但是,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人们的思潮的转变,这项技术将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石伟,陈刚,王亮.四川水泥.2021(04) :11-12.

[2]刍议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郭峰.居舍.2020(21) :11-12.

[3]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赵宇航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 :54-55.

[4]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韩军民,郑鸿辉,程留艳.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10) :54-54.

[5]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尤立委内蒙古水利.2020(06) :33-34.

[6]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董治良.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 :45-46.

Shape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