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呼吸内科患者的整体护理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谈 呼吸内科患者的整体护理的 几点思考

刘雯雯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医院 137200

摘要:呼吸内科护理的发展对提高呼吸内科 的医疗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 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等发挥了积 极作用。本文以笔者的在呼吸内科多年的 临床护理经验为基础,结合对呼吸内科发 展的关注,对呼吸内科护理的发展现状与 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呼吸内科;患者;整体护理

一、呼吸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护理事业也突飞猛进 ,与国际先进护理模式接轨的呼声 越来越高。呼吸内科护理逐渐由呼吸疾病 护理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并引入了基本需要层次 理论和护理程序。这也为呼吸内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健康教育成为一项常规广泛应用于患者护理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在未来的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将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广泛应用于患者护理中,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期间,护士依据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呼吸内科患者的特点,制订通俗易懂的健 康教育内容,以传统的医患面对面交流为主,并利用一些辅助手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图片、宣传栏、小册子、录像等,向其传授日常的生活保健知识、疾病预防和康复知识,以改善患者的健康 态度和健康行为,将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2.医院积极主动引导实习生融入临床护理中

呼吸内科护理的发展,离不开每位护 理工作者。重视临床实习质量,从实习生中挑选出优秀人才,将是呼吸内科获取人才的主要渠道。未来的护理实习,将是以提高技能为中心,以病例书写为突破口,以病例讨论。

3. 人性化护理

呼吸内科护理的发展 ,将随着人类健康情况而有新的要求。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将要重新认识人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 ,充分冶炼人文关怀的内涵。如何尊重病人的权利和情感、人格和隐私,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 , 关心和爱护病人 ,实现对人的整体关怀 ,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现代社会发 展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深化 "以病人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 , 营造关心病人、爱护 病人、尊重病人的氛围 , 为病人提供体贴入微、技术娴熟的人性化服务,以满足广 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1. 护理的方法思考

1. 临床护理: ①氧疗及卧床护理:注意使患者保持半卧位,降低患者腹部及下肢的回心血量和心脏负荷,持续低流量给氧要将流速控制在为1~2 l/min之间,氧浓度约24%~28%。氧疗时要注意避免患者出现对氧的心理依赖,病情好转时要逐渐减少吸氧时间。②口腔护理:为防止抗生素临床应用时患者出现口腔菌群失调,引发霉菌感染,护士要注意清洁口腔,并观察口腔粘膜变化。③通气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急救、治疗的关键因素[1]。本项护理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异物,吸氧时避免损伤患者黏膜,促进痰液引流;呼吸机等仪器的使用应注意观察各项参数变化、功能预警及同步效果,及时排除异常情况。

  1. 病情监测护理:观察患者的先兆症状是医师预判病情的重要依据,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输液观察进行严密观察,严格遵循操作规程。①意识观察:对患者出现意识朦胧、嗜睡、双手扑击样震颤等情况的,要加强巡视观察,及时向医师汇报;②呼吸观察:快而浅表的呼吸表示可能存在肺部病变感染的可能,呼吸过慢、过快属于早期呼吸衰竭现象,等;③咳嗽咯痰观察:根据患者咳嗽、痰粘稠的症状采取及时应对措施,如粉红色泡沫痰表示急性肺水肿,要注意协助痰排出,确保呼吸道通畅;④生命体征观察:对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低血压、神经系统紊乱、循环衰竭等要作密切的临床观察。

3.饮食护理:呼吸科重症患者多数年老体质衰弱,饮食方面存在消化功能低下,营养吸收不良,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低钠、低钾等情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营养知识,给予其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少量多餐。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及康复情况见表1。57例患者中,痊愈和病情好转的患者共52例,占91.2%,证明本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方法可行有效。3.环境与心理护理:按病因给患者分配病房,病房做到湿式清扫、定期消毒,保证房间的通风和光线。重症患者注意采用当卧位,衣着、被褥及各项用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宣教呼吸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树立信心,消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其主动配合临床治疗,促进疾病转归。

三、呼吸内科护理的一些思考

在呼吸内科患者的整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救治和降低病死率的方法形成了更新的认识与见解。

首先,护理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密切关注,掌握相应疾病症状,与患者、医师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才能使基础护理工作做到万无一失,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再次,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将护理工作区分为治疗室护士、治疗班、护理班等,其功能化的硬性区分使心理护理的实施面临着客观上的阻碍,单个护士对科室病房全体病人的部分护理工作负责,不能为病人的全部护理工作提供全程的人性化服务,在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就可能存在有一些疏漏,甚至于酿成医疗事故。同时,功能制护理仍局限于疾病为中心的技术性护理人物,以单纯的执行医嘱和生活护理为业务目标,护士无法在工作真正落实对患者身心护理的整体性目标,护士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言语沟通,病人缺乏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更谈不上心理护理了。整体护理则是“病人为中心”指导下的护理理念,将病症与患者视为视为整体,护理范畴由生物学延伸至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病人由入院至出院被作为连续的整体进行疾病护理[3],从身心护理两方面进行病人的康复治疗。其次,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护士对病人健康问题的了解观察,满足病人的主观身心需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其就医心理得到良好调适,促进病人的康复[2]。

总之,护理工作不仅能够配合医疗医嘱的执行,还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绪影响等有关疾病治疗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正确的护理方式,进而消除家庭、环境等方面对患者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殷忠俊,高萍等.指导护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邯郸医学院学报,2004,1(17):3052.

[2] 艾惠霞,王志兰.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9,8(8):21-23.

[3] 朱元珏,陈文彪.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4-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