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眼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防策略

唐长虹

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2460

摘要:目的:系统了解眼科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根据实际研究结果提出有效地预防策略。方法:对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某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结果,利用因果关系评价法进行评估分析,按照可能无关、等待评价、无法评价这四种结果科学剔除病例,最终得到222例统计分析目标。结果: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眼科临床药用不良反应(ADR)中最常见的途径是局部点眼,实际比例可以达到34.7%。其次为静脉注射,占据比例达到了22.5%。且不同给药途径和药品造成的临床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在治疗诊断期间加强预防管控。结论:眼科医护人员要在重视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的基础上,根据以往诊断治疗累积经验,强化用药监护力度,系统掌握相关医学资料,针对眼科临床用药可能发生的ADR进行全面预防。

关键词:眼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预防

0引言: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工作,主要用来保障社会公众的用药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根据近年来医院眼科临床用药情况来看,医护人员对相关问题的预防力度越来越强,但在实践发展中依旧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因此需要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整合分析,全面了解眼科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征,由此结合现有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全面控制ADR现象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整理某医院眼科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的临床用药情况,收集不良反应的监测数据和相关报表,利用因果关系评价法对疑似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实际分析结果分为三种:第一,可能无关;第二,待评价;第三,无法评价。最终得到了222份报告作为本文研究的分析对象[1]

1.2方法

主要研究222份报告中病人的性别、年龄、用药方式、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基础数据。

2.结果分析

2.1年龄性别

在222例报告中,包含男性病人有104例,女性病人有118例,平均年龄控制在45±21岁,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发现,女性占比达到了53.2%,相比男性的46.8%要高;患者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占据24.3%,要比其他年龄段的病人数量更多。

表1 病人的年龄性别介绍

年龄(岁)

比例

≤9

13

3

16

7.2%

10—19

10

3

13

5.9%

20—29

10

8

16

8.1%

30—39

13

16

29

13.1%

40—49

23

21

44

19.8%

50—59

16

32

48

21.6%

60以上

19

35

54

24.3%

合计

104

118

222

100%


2.2用药方式

在222例报告中,分别运用了六种用药方式,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眼科临床用药的方式途径

用药方式

病例数量

比例

口服

48

21.6%

静脉注射

50

22.5%

静脉滴注

34

15.3%

局部点眼

77

34.7%

眼周注射

5

2.3%

肌肉注射

8

3.6%

2.3药物分类

根据收集病例的用药类型分析发现,产生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现象的有95种,其中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表3 药品分类和发生比例

分类

名称

种类

病例

比例

眼用制剂

普拉洛芬、加替沙星等

40

77

34.7%

抗微生物药

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等

9

28

12.6%

神经系统用药

阿托品、瑞芬太尼等

10

11

5.0%

循环系统用药

胰激肽原酶、长春西汀等

4

6

2.7%

内分泌系统用药

地塞米松等

2

4

1.8%

诊断用药

荧光素钠注射液

1

41

18.5%

中成药

障眼明、复方血栓通等

25

47

21.2%

其它

氨碘肽、复方樟柳碱等

4

8

3.6%

合计


95

222

100

2.4用药方式

在222例临床用药中,单一用药的病人数量占据91.4%,联合用药的病人数量占据8.6%。

3.结果与预防

3.1结果分析

根据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眼科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且病人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占据总数的24.3%,相比其他年龄段的反应程度更加强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在局部点眼之后,全身吸收的主要区域在鼻腔黏膜,泪液排出过程具备生理性阻滞功能,而老年群体则失去了这项功能,导致泪液从结膜囊流入到鼻腔的时间变快,因此很容易产生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2]。由此可见,在治疗老年群体眼科问题时,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治疗,准确判断各类用药之间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3.2预防对策

针对眼科临床用药发生的不良反应,提出了以下几点预防对策:第一,要构建完善的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注重结合突发或意外事件制定明确的处理应急流程,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明确认识到安全护理和有效预防的重要性。第二,重视眼科临床的心理护理,积极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鼓励支持他们建立良好的治疗心态。尤其是对高危群体而言,严格要求病人家属全程陪护,多疏导多鼓励,而医护人员也要经常巡视病房,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第三,全面梳理眼科病区环境[3]。一方面,要保障区域内部放置物品非常简单,病房和走廊尽可能张贴防止跌倒或滑倒的标志,卫生间要按照失明患者的标准进行设计,多次反复告知病人周围环境和物品的摆放位置。

结语

综上所述,眼科作为我国医院临床护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和科研学者要根据近年来所掌握的临床用药及其不良反应,系统掌握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加强实践治疗的监管和预防力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全面管控。同时,在现代医疗技术稳步发展中,要加强专业眼科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应用先进的医疗设施和管理软件,注重构建优质的眼科临床治疗环境,重视眼科病人的心理护理,以此降低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保障病人可以在治疗期间得到有效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训光.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预防对策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0, 26(3):3.

[2] 周连杰.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 39(29):4.

[3] 蒋萧. 药品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