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通信基站特色防灾建设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试论通信基站特色防灾建设策略

黎国旗


【摘 要】通信产业是我国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提升。基站是信息产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建设不容忽视。我国沿河地区极易出现洪涝灾害,在这些地区如何建设通信基站并保证建设质量满足用户提出的需求是运营单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对通信基站特色防灾建设策略进行分析探究,保证灾区通信基站能够正常运行,提升通信服务水平。

【关键词】通信基站;放在建设;策略


基于通信产业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需对基站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灾区通信基站建设。基站是通信网络稳定运行的关键,如果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信号传输定然会受到影响,通信质量也会因此下降,尤其是位于灾区的通信基站。这类基站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所处环境,通过现场勘察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引入适当技术手段,增强基站防灾能力,以便网络能够稳定运行,使通信基站具有的作用在灾区中得到充分发挥。

1防灾基站建设标准

针对防灾基站建设形成的标准包含技术改进、传输系统调整、电路网建设、通信设备加固等多个方面。为防灾通信基站配备通信传输系统,实现信息备份同时还要具备光传输以及卫星切换等功能。基站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光传输中断的情况将会立即自动切换至卫星电路。通过光传输的方式为通信网络提供保护,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光缆敷设方案,考虑到自然灾害对光缆造成的影响,最好使用直埋方式完成光缆铺设,如此能够增强光缆灾害应对和能力。针对通信基站所用无线主设备,一般情况下将其功率调整为正常状态,面对自然灾害时可适当提升设备运行功率,扩张基站网络覆盖范围。通信设备以低功耗为主,当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如果出现停电的情况可通过远程方式闭合载频,延长油机、蓄电池使用时间。防灾基站建设会选择适当的电源作为内部直流电源使用,使系统稳定运行。为通信基站准备大容量蓄电池以延长应急频载运行时间。在基站内部针对移动油机配备接线端子,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停电之后可为基站供电,以便通信设备能够稳定运行。通信基站核心网络选择稳定较为稳定的设备,以传输电路电路作为媒介与基站所在地区核心网相连。防灾通信基站建设必须要遵循既定规章制度,选用适当技术进行加固,提升基站灾害应对能力。

2一般选址要求

针对防灾通信基站建设选址,尽量规避危险地段,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抗震能力以及等级,条件允许的情况对地质结构做出适当调整,减少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围绕基站落实加固措施。基站不能建设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环境内。基站最好建设在政府机关附近,如此能够保证电源传输,规避停电现象。尽量为通信基站配备自有机房,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强化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同时便于用户与网络相连。防灾类基站最好建设在较高的地带,周围没有任何遮挡,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发射功率不会受到影响,保证信号传输质量,覆盖范围也不会因此缩小。

3 通信基站建设策略

考虑到洪涝灾害对通信基站造成的影响,应立足实际编制建设方案,加强监控力度,工作重点在于地质勘查、水分信息采集、设施标准、方案优化以及作业监督等不同多个方面。选址过程中运营单位应结合实际需求以及环境选择最为合适的建站地质。有关部门应采集通信基站所在环境水文相关资料并对其探究,确定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防洪标准,进一步满足防洪要求,健全防洪标准。针对已经确定的通信基站地质安排专人检查,了解地质结构以及土壤信息,满足基站建设需求; 根据站址地质勘察信息及防洪水文数据,制定 站址塔桅及机房建设方案,确保方案设计满足防洪水位 要求; 无法获取水文数据的站址,可参照基站周边建 筑物、交通干线、河湖圩堤等防洪标准推算该基站的防洪 水位,确保方案设计满足防洪水位要求。 如以鄱阳湖湖口水文站数据分析:分 6 个等级,按 2 年一次、5 年一次、10 年一次、20 年一次、50 年一次、 100 年一次发生洪水的频率,以及对应的最高洪水位,分 析得出鄱阳湖洪水主要集中在 1-3 等级,4 级 -6 级洪水发 生的频率较少,洪水等级 4 级及以上属于特大洪水。根据相应防洪标准,通信基站采用Ⅱ级防护等级和 50 年重现期的防洪标准对基站进行保护。建议湖口水文站周边的基站站址海拔高度应高于洪水水位 0.5 m 以上,即 应按照最少高于 5 级洪水水位(23.43 m)标准 0.5 m 的高 度进行防护,故该区域基站的海拔高度不应低于 23.93 m。

4 各类洪灾区域优选建设方案

河湖区域、圩堤范围(泄洪区),因容易被洪水直接 淹没,普通抬高已无法满足防灾要求,建议方案为直接建 塔拉远 / 设备上塔,防止设备被水淹没; 交通干线沿线,可根据历史材料,以及当地居民了解, 基站建设位置选在地势较高位置,机柜基础、机房采用抬 高架空方式,以防止水淹; 城市内涝区,建议采用楼面站建设方式,按照当地水 文、居民了解确定以往洪水淹没高度,尽量考虑比历史淹 没水位高出一层的楼层或楼顶做租赁机房 / 一体化机柜。

4.1 地面塔 / 简易塔 + 直流远供 / 交流远供的建设方案

对于河湖区域、圩堤范围(泄洪区)等区域,机房被淹的 风险大,如设备负荷较大,建议采用新建普通地面塔 / 简易塔 + 交流远供方式。采用交流远供施工工期短,造价 低,维护方便,但供电稳定性稍差。如设备负荷较小,则可采用新建普通地面塔/简易塔+ 直流远供方式。采用直流拉远供电方式相对交流拉远供电 方式更加安全、稳定,但造价更高。

4.2 普通地面塔 / 简易塔 +自建机房抬高的建设方案

对于交通干线沿线区域,在机房选点地势达不到要求 时,采取普通地面塔 / 简易塔 + 自建机房抬高的方案增加 地势,以防止洪水对机房内设施造成破坏。

4.3 楼面塔 + 租用机房 / 一体化机柜的建设方案

一体化机柜的泛用性极高,在造价、工期上有着较高

的优势,在易受洪灾地点通常将机柜建于高楼之上以抬高 地势,因此,在满足覆盖要求的情况下,新增一体化机柜 与楼面抱杆通常作为优选方案。 相比室外的一体化机柜,租赁的室内机房拥有较大的 空间,对有较大空间需求的基站可选用租赁机房替代一体 化机柜。租赁机房对房屋结构要求较低,安装方便,造价低, 维护方便,因此,通常也作为优选方案之一。

5 结束语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通信基站是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此要对基站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灾区通信基站建设。考虑基站受到的影响采取相应策略确保通信网络能够稳定运行。文章从多个方面对通信基站特色防灾建设行了探究,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另外建设阶段运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建设模式做出适当调整,保证基站建设质量,增强灾害应对能力,减少外在环境对通信网络造成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查中泉.洪灾区通信基站特色防灾建设策略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21,41(12):3.

[2]罗文辉.通信工程基站结构组成及建设策略[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6):2.

[3]吴国才.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的探讨[J].纳税,2020(9):2.

黎国旗 身份证号:45262319850416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