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新生儿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产科新生儿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刘青青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5400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60例产妇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80例/组。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后加强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产科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科加强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降低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安全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新生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期盼,但同时新生儿也是特殊的群体,刚刚脱离母体的新生儿体内会呈现出多种变化,机体各项调节功能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并且新生儿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适应外界能力。因此,产妇和家属需要承担起保护新生儿的重担[1-2]。对于一些初为人母的产妇,其对于新生儿安全管理问题的认知缺乏或认知不全面,这则需要产科护理人员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现将一年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60例产妇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评价产科新生儿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和临床价值,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产妇为主要对象,所有产妇均是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内于我院分娩,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32.18±2.13)岁;分娩方式:剖宫产32例,自然分娩48例。新生儿胎龄36~40周,平均(38.14±0.48)周;新生儿体重为2.5~4.2kg,平均(3.41±0.18)kg;新生儿Apgar评分是7~10分,平均(8.95±0.45)分。观察组:年龄22~40岁,平均(32.12±2.11)岁;分娩方式:剖宫产34例,自然分娩46例。新生儿胎龄36~39周,平均(38.11±0.45)周;新生儿体重为2.6~4.3kg,平均(3.45±0.19)kg;新生儿Apgar评分是8~10分,平均(8.91±0.42)分。两组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开展产后常规护理:介绍产后一些注意事项和新生儿喂养、护理的常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健康教育,着重向产妇和家属介绍关于新生儿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根据常见的安全隐患,尽量让新生儿呈侧卧位的睡姿,除哺乳时间外尽量不要离开婴儿床,且婴儿床需要有刹车装置。根据产妇和家属的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着重向其介绍在院期间和出院后新生儿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提高产妇及家属的重视程度。叮嘱产妇在母乳喂养时要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既保证母乳质量,又避免新生儿出现呛奶、误吸、堵鼻等意外情况。向产妇和家属介绍要根据室内温度为新生儿适量增减衣物,避免发生热痱子、湿疹。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本研究中新生儿出现的不良事件类型主要有溢奶误吸、湿疹、抓伤等,计算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②评估两组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价,总分是100分,得分越接近总分说明知晓程度越高[3]。③评估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用满意度调查问卷作为评估工具,问卷的总分是100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产妇对护理工作越满意[4]

1.4统计学处理 分析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25.0版本,比较过程中的(`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采取的检验方法是t;对比中的(n,%)用于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的检验方法是卡方,若统计值P<0.05,则说明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溢奶误吸

湿疹

抓伤

发生率

观察组

80

2(2.50)

1(1.25)

1(1.25)

4.0

对照组

80

6(7.50)

4(5.0)

4(5.0)

17.50

2

-

-

-

-

6.259

P

-

-

-

-

0.012

2.2比较两组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评分是(93.32±2.15)分,对照组的知晓程度评分是(84.74±2.08)分,t=25.654,P=0.000<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2.3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是(91.48±2.76)分,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是(85.26±2.11)分,t=16.014,P=0.000<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3讨论

初产妇初为人母,在新生儿护理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产科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要求更为迫切。我院产科提出加强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健康教育,本研究结果提示,经实施新生儿安全管理健康教育,新生儿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仅为4.0%,且产妇对于新生儿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更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由产科护理人员开展新生儿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向产妇介绍正确的哺乳姿势、新生儿容易出现的意外和疾病等,并让产妇做好日常护理,积极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为新生儿提供健康的、安全的成长环境[5]

综上,产科实施新生儿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少霞.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437-2439.

[2]杨凤涛.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模式在提升NICU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8):3378-3380.

[3]张红梅,章赛春,游丽霞,等.改良手腕带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8,17(09):107-108.

[4]沈阳.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56-356.

[5]王菲菲.护理安全管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中的价值[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