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视角下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项目管理视角下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

谢海亮

东莞市中堂镇城市更新中心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现时期一些历史建筑实践通常都是民间团体自发组织实施的,一小部分是由政府住建局、宣教文体局、村(社区)等一些文保单位主导修复利用的,极小部分是由企业主导的市场性行为。在此当中以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团体,对历史建筑物质空间和个体独特性比较重视,缺少对历史建筑共性问题的量化和整理。以政府所主导的历史风貌区建筑修复,往往容易缺少对历史建筑所在地域空间的系统性探索,从而导致修复后缺失原有文化底蕴。为此本文重点对项目管理视角下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与更新进行了研究,望可以为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效果的不断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项目管理视角;历史风貌区建筑;建筑保护;更新研究


历史建筑是城市生活中的物质载体,见证了过去的历史岁月,不但是城市风貌与精神引导者,而且还是维持城市和谐发展、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文化推动力,所以,基于项目范围管理及质量管理理论对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与更新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同类型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一定的经验。

1.项目管理视角下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和更新存在的问题

1.1 保护问题

1)保护方法单一

现时期的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方式主要是依据保护等级,或是保护范围来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级;按照不同的建筑等级来确定其风格、形式、色彩、高度和体量。尽管像这种程式化保护非常严谨,然而却也形成很多负面性影响,如:与当地历史风貌建筑特色不符;损坏历史风貌建筑空间特点;降低了企业对于历史风貌建筑背景及历史文化真实性的感知及体验等。

2)保护成本比较高

首先,我国对于历史风貌建筑的更新和改造政策仍处在起步阶段。历史建筑和更新类项目存在界定困难和项目推进周期长等特点,而且非国家级的文保单位往往没有政府专项保护基金的参与,因此,资金方面严重不足;其次,房地产行业对于改造类的项目也并不重视,改造所需专业人才、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及一些特殊性建材都非常紧缺。相比与新建工程,保护更新类项目中的历史建筑会导致总资金和总工期等方面的投入更大一些,造成这类项目开发成本通常都要比常规性开发项目高出很多[1]

1.2 更新问题

1对于更新政策了解不透彻

因为对于更新中不同主体的责任和相关政策的认识都比较薄弱,通常较易产生生硬套用或是太过局限的两种极端情况。前一种简单性的套用属于常用的一种市场开发手段及新区建设方式,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域风貌特殊性完全不予理睬;后一种则对保护需求过于重视,而却忽视了城市发展需求,这样便较易导致形成成本和收益失衡的情况,因而最终致使项目建设进程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推进。

2)功能定位单一缺少现代化功能

历史建筑是城市的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主要构成部分,然而其功能却并未伴随时代变迁或是社会发展而更新。很多历史风貌建筑以往的功能依旧沿用至今,缺少同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效融合。所以其功能系统和空间格局,通常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根本没有融入现代城市结构。因存在的这种内部功能独立和空间结构断层问题,从而很大程度削减历史建筑其现代生活中的吸引力,进而对人民日常使用形成了较大的阻碍。现时期的更新活动,基本都是在物质上的更新基础上深化功原有功能,而对各语境下的建筑再利用缺少研究。

1.3 普遍性缺陷

1)缺少整体统筹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因为受资金和权属因素的影响,使得保护对象通常都局限于历史文化街区及文保建筑等一些已单独划定的区域。但是对要素分布比较零散的,历史价值却又较突出的现有建筑,因缺少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上的充分认识,从而造成一些历史风貌建筑的特色与使用价值在不经意间受到建设性损坏。

2)缺少组织管理实践经验

因为更新类项目完成数量非常少,不管是实施方,还是设计方、施工方,或是监管方,均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缺少专业管理队伍来对特定历史建筑实施有效、科学的组织管理。现时期的实践通常都缺少系统性的规划和科学性的管理。

2.项目管理视角下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与更新措施及建议

2.1历史建筑保护更新与项目管理

1)项目特征

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和更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第一,对所研究范围之内的现有建筑实施差异化、理性化、层次化的选择性保护;第二,对现有建筑实施功能更新、物质更新和定位更新;第三,对现有历史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科学拆除重建、配套提升和环境优化等工作。作为特殊建筑更新项目,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和更新一定要具备普通工程项目所需的特征[2]

2)项目组织

实施历史风貌区建筑全程保护和更新,需先构建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融入现代城市规划观点、建筑机电技术、社区运营理念、金融融资方法等要素。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在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与更新项目初期,一定要做好整体的组织规划,其中主要包含的内容有:①项目启动期,设置项目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目标;②项目规划环节,确认涉及内容,编写制定项目保护计划、资金使用方式和后续使用方向。

2.2 保护与更新项目管理方法

1)项目范围管理与WBS

项目范围管理法其实属于功能管理,主要是对项目所需完成具体工作实施管理与控制的一个过程及活动。而WBS创建便是工作结构分解,将项目交付成果与项目工作分解成多个小部分,这样较易对组成部分过程进行更好的管理。为了能够促进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及更新实践的实施,需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来实施具体的规划与管控。从内容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型选用、明确和改造计划的设置过程便是项目范围管理过程。

2)项目质量管理与因果分析法、PCD循环法

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目的是保证项目产出物可以满足项目业主或是客户,及项目其他利益体需求而实施的一种全面管理工作。因果分析法是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所用的重要工具,此法主要参照事物发展变化因果关系来实施预测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以事物发展变化期间因果关系为参照点,紧扣事物发展主要和次要矛盾相互间关系,构建数学模型,之后再基于此来开展相应的预测工作。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和更新,包含了很多内外因素和利益相关体,各方面相互间关系比较复杂。所以,为了协调好各方要素,对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相关建设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从项目管理的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对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便是追寻问题形成原因的过程。人们通常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应用因果分析法来探究相关要素合理性和可能性,构建特殊偏差和非随机原因间联系。基于此联系,采用纠正方法,将实践中的特殊偏差彻底消除。

2.3 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与更新方法体系构建

对于项目管理来说,重要环节就是前期的谋划。首先,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更新具体操作的实施应事先做好市场调研与可行性研究,在充分研究弄透城市更新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还需为项目的有效实施收集各类所需信息,明确实施方案;其次,需把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和更新当作一个项目,结合各项目具体特征来制定保护或是更新模式、方案策划与选择。

3.结语

总体来说,伴随城市的发展从增量新建转变成存量改造,及一些历史风貌区建筑和社会发展矛盾日渐突出、日益增多,仅凭政府一己之力已不能解决和应对所有问题。在此情况下,本文对历史风貌区保护和更新探究出项目管理这种管理理念及思路,而且也是对历史遗存建筑活化、延续找出一条全新的途径。企业主导下的建筑保护和更新是缓解当下政府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且也是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的较好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曾文静.社区营造视角下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研究——以重庆市山城巷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8):205-206.

[3]戴慧,毕畅.历史街区传统建筑风貌保护与整治[J].建筑结构, 2020,50(1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