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守正创新”,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辨证论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传承经典,守正创新”,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辨证论治

张宁 刘岩

承德医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我国较为流行的传染性疾病,在当下西医治疗本病具有颇多局限性的情况下,中医的相关治疗不仅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并且可以发挥中医本身特有优势。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诸多方法,由此更好地深入指导临床。

关键词:中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研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当下最为常见的肝系慢性传染病,本病是指患者自身感染乙肝病毒6个月以上的慢性病,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乙肝患者逐年增多,其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于其本身病程较长,且发病特点不明显,大多表现为患者偶有胁肋疼痛,嗳气等,在临床上容易受到患者的忽视,往往确诊后已经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严重时进展为肝硬化危及患者生命及家庭幸福。西医在治疗本病时往往考虑给予患者口服相关抗病毒药物,例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国内一线抗病毒药物,但是考虑到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患者本身耐药性增加且易产生副作用2]。虽然当前研发出来乙肝疫苗,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乙肝病毒的发生率,但是乙肝疫苗也仅仅是起到了预防的作用。考虑人体本身存在的相关抗体以及疫苗失效的可能性,再加上诸多因素影响疫苗作用,由此在慢性乙肝病毒的相关治疗上,不妨引入中医疗法。由此,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1. 中医对于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认识

肝炎一词并没有完全准确的记载于祖国医学的相关书籍上,更遑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对于肝病的认识较早,早在战国时代记载地《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上说“肝者,罢极之本……”。意指肝脏本身具有排除毒素的作用。由此,肝脏本身受到损害或者外邪侵袭导致毒素难以排出,从而日久郁积为病。结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考虑相关中医病名,可将其大体归属为中医的“黄疸”、“胁痛”、“痞满”等3]。以上诸病在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上与本病较为贴近,以上三种病种虽并不完全对应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但我们能从中大概了解到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追究其病大概为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内伤等四个方面。

人体本身存在营卫之气形成屏障,然而六淫及疫疠之邪侵及人体会导致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失调,破坏营卫,侵袭脏腑。古代医家认为“六淫”及“疫疠之邪”在本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黄疸的病因归结为湿热、寒湿、瘀血、火邪,尤为强调湿热与寒湿在发病中的重要地位;《金匮要略》亦重申:“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主张。且肝主疏泄,肝正常的生理功能对情志的调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七情的太过与不及也最易伤肝。《素问》中记载:“肝病者,两邪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明确阐述了情志失调在胁痛发病中的重要性。当代年轻人“酒桌文化”兴起,且加上人们渴喜冷饮,又嗜食肥甘厚腻之物。酒食伤脾,化生湿热,湿热交阻,蕴结中焦,熏蒸肝胆,故饮食所伤也为本病的重要原因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位主要在肝,常多涉及脾、肾两脏及胆、胃、三焦等腑。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时应考虑患者病程较长、经济方面因素等人文挂怀,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平衡。由此体现出中医在治疗本病时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

  1. 中医对于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治疗

中医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往往方式颇多并不单单局限于一种方式,结合当下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以及相关舌苔脉象,大致在整体上归为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余夹杂兼证,根据特点来进行辨证论治5]。一直以来,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就颇有心得,且通过相关病例研究发现采用中医疗法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病情并且有益于患者调理身心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创”、“安全性”等要求也被患者多次提及。中医特有的内服外用思想被人们高度采纳,且考虑到人们现在倡导的服用简单、快捷,中药饮片也孕育而生。不同于传统的中医汤剂,中药饮片便于储藏,口感较佳,花费较少,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例,本药为中成药,意在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方中当归,赤芍,制鳖甲,莪术活血化瘀止痛,党参、紫河车等益气养血养血,佐加少许连翘、板蓝根还可以清除邪毒余热,且相关药理学研究发现鳖甲、赤芍等均有一定的调节肝功能作用,连翘还存在抗炎的功效。肖莹6]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复方鳖甲软肝片在治疗乙肝中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除传统的中医内治法外,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上效果颇佳。中药穴位敷贴是指人体腧穴经过按压刺激后快速吸收药物进入皮肤腠理发挥药效,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且不易损伤人体表面,患者不易形成创面。彭莉莉7]等人采用中医穴位敷贴方法,根据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根据证型不同采用不同中药细末,以油和膏贴敷腧穴上。临床总有效率达88%。董志航

8]采用脐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例,3个月后显示患者肋痛、嗳气,肝功能恢复正常。此外,由于情志对于肝功能影响较大,中医八段锦、太极拳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修身养性,还可以调节情志,保护肝脏。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较多,不拘泥于一家之言,临床治疗时,中医依托现代科技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同时与西医相结合,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阳.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4):33-34.

[2]任孟群,谢雅.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20:141-143.

[3]肖志鸿,吴丽,陈国良.陈国良教授以扶正祛邪法诊治肝纤维化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8医07:927-929.

[4]胡新民. 慢性肝炎患者如何调整饮食结构[N]. 大众健康报,2021-06-02(014).

[5]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01):97-102.

[6]肖莹,陈雯.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进展如何[J]. 家庭生活指南,2021,10:109-110.

[7]彭莉莉, 吕宇虹,杨保东.穴位透皮疗法配合中药循环内服治疗乙型肝炎100例[J].陕西中医,2006,27(12):1562-1563.

[8]董志航 ,齐永. 脐针疗法临床应用举隅[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03:39-40

作者简介:张宁,1996年2月,女,回族,河北承德,硕士在读,现就读于承德医学院,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通讯作者:刘岩,1980年5月,女,汉族,河北承德,博士,承德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方药配伍规律研究。

课题: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中医文化思政德育融入方剂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2041)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