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基于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

张铭涛

云浮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广东省云浮市   527300

摘要:抗感冒药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其种类多,不同种类成分差别大,分析抗感冒药成分有助于控制药物质量。该文对西药类抗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抗感冒药;药物成分;成分含量

感冒是指主要由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称作伤风,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咽干、咳嗽、头痛、发热等。此病如此广泛,以致很少人没患过这种病。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临床上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过患者自身免疫即能痊愈,药物主要发挥辅助作用[1]。患感冒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着凉、长时间吹空调、出汗后未及时清洗、接触感冒患者等,感冒原因不同,感冒种类也不一样,所应用的感冒药物成分也有分别,对症下药才能避免不合理用药,所以对抗感冒药成分的分析非常重要[2]

1 西药类抗感冒药的成分

1.1 清热解毒成分

清热解毒是西药类抗感冒药借用了中医的概念,热毒是指火热极盛所导致的一种现象,也称作热邪。西药类抗感冒药中可能含有部分具有清热解毒疗效的中药成分,例如牛黄、连翘,但更多的是具有“清热解毒”效应的西药成分,例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感冒患者常有咽干、全身燥热的症状,使用含清热解毒成分的抗感冒药能缓解此类症状,但长期大量服用会损害肝脏,低龄儿童严禁使用此类药物。

1.2 抗病毒成分

感冒大都由病毒引起,所以有些抗感冒药中含有抑制病毒复制的成分,并非真正杀灭病毒,此类成分如金刚烷胺,可以抑制流感病毒。

1.3 抗组胺成分

患感冒后,人体组织受到侵害会产生“应激”物质,其中组胺就是这一类成分。组胺能使血管扩张,但也导致局部水肿等不良反应,抗组胺成分就是要抑制组胺的过量生成。常见抗组胺成分有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特非那丁、阿司咪唑等。此类成分可引起嗜睡、乏力、心脏毒性等问题,使用时须遵医嘱。

1.4 祛痰成分

感冒使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若不及时排出体外,影响呼吸,尤其对婴幼儿、老年人来说,痰液堵塞气道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威胁生命。祛痰成分可以稀释痰液,使痰液液化或黏度降低而易于咳出,例如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溴己新等。

1.5 中枢神经兴奋成分

部分人患感冒后出现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所以一些抗感冒药中含有吗啡、咖啡因之类的中枢神经兴奋成分,但此类成分会使人上瘾,所以不建议长期服用。

1.6 血管收缩成分

鼻塞是感冒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因为鼻黏膜充血所致,伪麻黄碱等成分能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减轻鼻咽部水肿,改善呼吸状况。

2 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的分析

2.1 抗感冒药成分的分析方法

目前,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定性分析方法有化学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鉴别法、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法等,定量分析方法有滴定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电化学方法、荧光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液质联用法等。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就以HPLC定量分析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的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为例介绍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的分析方法。

2.2 分析仪器、标准物质及待试药品

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260InfinityII液相色谱仪。标准物质: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标准品,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提供。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2.3 试验方法

2.3.1 配制溶液

首先,配制对照品溶液。分别精确称取咖啡因标准品30.7mg和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500mg,用流动相(见本文2.3.2节,下同)溶解后在50mL容量瓶稀释、定容。精确称取马来酸氯苯那敏标准品8.0mg,用流动相溶解后在100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

其次,配制待试抗感冒药溶液。通过试重法估计每粒胶囊质量,再精确称取相当于500mg对乙酰氨基酚的胶囊质量,用流动相溶解后在50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并过滤。

再次,配制空白对照液。空白对照液不含待测成分(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只加入抗感冒药其他成分,由待试抗感冒药说明书查得,其他成分有人工牛黄、盐酸金刚烷胺和黏合剂,分别称取该三种成分20mg、200mg和80mg,用流动相溶解后在50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并过滤。

2.3.2 色谱条件设置

色谱柱:安捷伦C18,柱径4.6mm,柱长250mm。流动相:乙腈-磷酸二氢铵缓冲溶液(15:85)。缓冲溶液采用1%磷酸二氢铵(以磷酸调pH值至3.0)和庚烷磺酸钠(浓度控制在0.05M)配制而成。检测波长:214nm。柱温:30℃。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

2.3.3 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

为了确定色谱系统的适用性,按2.3.2色谱条件进行试验。结果空白对照液中无对照品色谱峰,而待试抗感冒药溶液色谱峰与对照品色谱峰相近。

2.3.4 考察线性关系

精确称取6份对照品溶液,从0.2到1.2mL(间隔0.2mL),用流动相溶解后在10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按2.3.2色谱条件进样。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求取以下回归方程:

咖啡因62b013bae9c85_html_a723b8cd6df22681.gif62b013bae9c85_html_63c4d2f44b5143d0.gif ,线性范围12.32~73.71μg/mL;

对乙酰氨基酚62b013bae9c85_html_40ad04c69a6def26.gif62b013bae9c85_html_63c4d2f44b5143d0.gif ,线性范围210~1220μg/mL;

马来酸氯苯那敏62b013bae9c85_html_ff81fafe99ebe5.gif62b013bae9c85_html_63c4d2f44b5143d0.gif ,线性范围1.59~9.58μg/mL。

2.3.5 回收率试验

采用对照品溶液配制样品,样品中含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分别为15mg、250mg和2mg,用流动相溶解后在50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并过滤。按2.3.2色谱条件试验样品中三种成分回收率如下:

咖啡因99.3%~100.6%,平均值100.02%,标准差0.58%;

对乙酰氨基酚99.2%~101.0%,平均值99.82%,标准差0.69%;

马来酸氯苯那敏97.7%~99.0%,平均值98.40%,标准差0.53%。

2.3.6 样品含量测定

精确量取2.3.1节待试抗感冒药溶液和对照品溶液3mL,用流动相溶解后在50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并过滤。按2.3.2色谱条件进行试验,采用外标法计算5个批号待测成分按标示量的含量:

咖啡因平均含量99.62%,标准差0.36%;对乙酰氨基酚平均含量99.46%,标准差0.26%;马来酸氯苯那敏平均含量98.26%,标准差0.30%。

3 结语

根据抗感冒药的种类不同,西药类抗感冒药可能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组胺、祛痰、中枢神经兴奋、血管收缩等成分,其含量的准确性关系到药效和不良反应,作为质量控制的手段需要精确分析药物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测定抗感冒药成分准确、可靠且操作方便。

参考文献:

[1]卡哈尔·卡斯木.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临床合理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68):167-168.

[2]冯国鹏.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7):146-147.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