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胡住美 李秋阳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民办高校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等教育的补充,在提升全民素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的质量和公办高校相差无几,可在社会地位、影响力、薪酬待遇等方面差别较大,这就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清晰定位民办高校教师的需求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以期降低民办高校的人才流失率,保证教学水平。

关键词: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民办高校的运转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学费,所以生源就成为了民办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满足硬件办学设备的基础上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办学特色也是提升学校形象的重要措施。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青年教师的支撑,为此民办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民办高校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院校忽略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

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重视性不高,无法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关爱和尊重,这就使得大部分青年教师存在心理失落,没有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虽然有些民办高校设置了激励措施,但没有发挥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严重忽视青年教师的需要。某些激励措施看似比较丰富,但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大,无法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导致青年教师期望值降低,出现工作倦怠,从而跳槽或者离职。

1.2管理制度不合理

民办高校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因为管理者并非政府,民办高校的校长或者董事都有较强的管理权限,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学校管理存在一家独大的特征,设置的部分规章制度难以确保公平公正。随着十四五规划本科评估对师资要求的增加,学校为了师生比达标,学校招聘了大量的新老师,教师的周课时迅速锐减,导致教师只能拿基本工作,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底薪普偏较低。长此以往青年教师生活压力较大,最终会造成高校人才流失严重。

2.构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

2.1清晰定位民办高校教师需求

2.1.1了解和满足民办高校教师内心需求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战略价值毋庸置疑,青年教师激励措施的制定也需要满足对应需求。这种需求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物质需求,属于可量化的资金奖励,二是心理需求,是满足青年教师内心感受的。一般来说,高校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专业性较高,属于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他们更加倾向于内心需求的满足,以此获得心理认同和尊重。因此,民办高校必须保证激励措施契合激励对象的内心真实需求,如果青年教师内心充盈,情绪饱满在工作中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某些看似难以攻克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通过了解和满足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为民办高校发展获取稳定的人才支撑。另外,了解和满足青年教师需求,作出精准定位,可以深入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中,了解他们存在的燃眉之急,并伸出援助之手,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关心和关爱,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切实感受学校对他们的关注和鼓励。最后,需要为青年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他们将是未来民办高校发展的主体力量,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可以派遣青年教师团队到优质高校参观学习,既学习管理知识,也增强专业素养,从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为学校提供后备力量,真正实现青年教师的价值,满足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2.1.2合理规划和培养

民办高校不能一味地加重工作任务和强度,保证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但不能因为教学质量问题出现压榨青年教师的嫌疑,不要形成沉重的工作形式。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年龄不大,他们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需要成长的空间和时间,青年教师培养及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合理设计与分配工作任务,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青年教师的自愿性和承受能力。同时,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点都不相同,学校教学任务的安排与设计要符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和行为习惯,不过,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具有一定挑战性,需要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和水平,这种目标可以分阶段性的完成,分为近、中、远三期目标,同时做好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衔接和区别,掌握合理教学尺度,学校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内在或者外在的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2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2.2.1规范激励政策与制度

为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民办高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规范激励政策与制度,制定《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及表彰办法》或者《优秀管理与服务奖评选及表彰办法》等,通过制度和政策形式进行确定,以此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满足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需求。同时,需要在激励政策中明确激励标准和考核条件,通过《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及表彰办法》确定评选细则,任何考核程序和结果都需要公示,避免出现人为干预现象,保证激励制度和结果的公平和公证。对于民办高校来讲,自身需要树立忧患意识,管理和激励政策的落实更为详细,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保障,从而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竞争性。同时,利用绩效考核推进激励政策,可以不断优化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剔除平时工作敷衍了事的的人员,实现优胜略汰,以此完善教师团队。

2.2.2完善民办教师晋升机制

民办高校需要注重青年教师的职位晋升,完善晋升机制对提高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促进职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首先需要在方向上有所规划,需要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方面出发,青年教师本身更加注重晋升渠道,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保持发展方向的一致性。要想公平合理的晋升渠道,需要制定教师客观考评指标,结合考核内容完成教师评价。青年教师工作考核内容和指标需要涵盖在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贡献等诸多方面,以此为青年教师职位调整提供依据。

2.3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是民办高校激励机制的又一举措,高校是相对自由且开放的,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使青年教师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在精神上为教师提供放松空间,如此,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排解,工作效率将会大大增加。另外,和谐工作环境也反映出人际交往的畅通,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就教学问题和生活问题进行沟通,上下级之间也存在着感情交流,彼此在职业发展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关怀氛围,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信任,这也是发挥激励作用的重要体现。同时,增加教师参与学校建设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健全以教代会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的作用,从而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主人翁意识,为青年教师的行政、学术等各方面工作提供保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培养青年教师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结语:民办高校在推动教育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民办高校存在激烈竞争,青年教师是提升民办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团队,保证学校发展动力。为此,需要结合青年教师实际情况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促进作用,保障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同时,需要结合青年教师需求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关心和照顾,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贾伟强,付梦杰,方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设计研究[J].高教学刊,2021.

[2]黄勇学,王凤姬,黄飞.构建提升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研究[J].教育研究,2021,4(5):15-18.

[3]张晨琛.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分析——以TG学校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