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发展及应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发展及应用浅析

谢俊杰

福建省龙岩环境监测中心站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摘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主要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监测分析,包括人们日常生产、运输中使用的化学品或危险品由于设备老化、突发事故、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产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产生的环境污染事件,通过科学的监测分析对突发环境事件作综合性的分析评估,从而减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本文以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应用发展背景为研究依据,结合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技术构成和发展现状来重点探讨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 监测技术 发展 应用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在生态环保事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通过系统监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环境污染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阶段,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也能很好地控制其危害性的蔓延,在我国环境治理工作执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应用背景

环境监测系统主要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其中主要涉及社会生产制造中使用的化学品或危险品,在生产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这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自然环境构成威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及自然环境的危害和不利影响。我国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紧急程度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一级环境事件、重大二级环境事件、较大三级环境事件和四级一般环境事件。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特征来看,具有形式多样、事件突发、危害严重且持续累积的显著特点。

二、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发展情况

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凭借多重优势特征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及防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生态环境部门而言,环境应急监测属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职能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为达到全方位动态监测分析的效果,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使用环境应急监测系统来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主要由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和现场执行系统、应急指挥监测系统、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结果评估分析系统等五项内容构成,五项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保证各部分系统协调运转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作用和价值,以充分满足环境污染监测治理工作的多样化需求。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应用分析

(一)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

关于监测方案的制定一方面要切实结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实际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应当重点考虑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有效应用情况。

首先在产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之后应当在第一时间到污染事件发生现场,结合环境应急监控系统来准确分析判断污染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危害性、污染范围等,利用系统收集整合相关数据信息,经过初步评价判断之后为后续事件的科学治理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明确应急监测的核心目的,从根源上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结合应急监测目标和现场情况来确定监测内容,对现场进行勘察之后,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布点采样,利用应急监测系统准确判断出污染物的性质、类别,对污染物及污染源做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对于现场无法监测的内容应当送回实验室分析。同时组织后勤保障人员配合监测人员开展监测工作,派遣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指挥或者借助系统进行信息视频指挥,同步编写完整的应急监测方案报告,对监测报告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审核。

最后从整个监测程序的构建角度来看,一是做好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之后需要后勤人员、监测人员立即到现场开展监测分析工作。同时实验室部分人员应当留守实验室做好配合对接工作,随时准备对现场传递会的样品进行检验分析,为应急监测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进行现场采样与监测,监测人员结合现场情况,借助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及监测技术来确定监测项目、范围及频次等,严格按照应急监测方案和技术规范来开展监测分析工作,对于现场采样的样品需要张贴标识,并为监测人员提供专门的安全防护用品。此外关于应急监测报告的制定与生成需要保证监测报告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以便后续对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二)完善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功能的几点事项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贯穿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从发现、预警到完成处置的全过程,针对环境应急监测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同样需要制定专门的方案和措施来保证工作的顺利执行。同时现阶段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护治理,应当将重心放在预防层面,在应用环境应急监测系统时需要结合事件问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尤其针对重工业或生产制造型企业而言,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包括污染源的治理、污水排放管理以及工厂发展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为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这类企业污染源的控制管理,如对于化学物品的使用、放置及处理,有关物品的登记管理等,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各单位机构的协调管理作用,增强各单位全面干预治理,对各单位及企业进行沟通协调,确保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完整构建与有效应用。

(三)应急监测的相关要求

首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监测方案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凭借污染事件的严重等级来分析评估污染事故可能造成为危害及危害范围、扩散程度,进而制定出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

其次针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当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监测人员需要迅速判断出污染物种类、性质及范围、浓度等信息,合理选择监测方法,提高监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针对现场监测工作要求监测仪器设备轻便且易于携带,一些化学试剂量少且要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尽可能为现场监测工作提供便利,减少成本的支出,以此来促进环境应急监测系统推广应用与稳定发展。

结语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构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事业发展、企业环保职能体系构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用处置过程中,其最大特征在于分析监测、科学处理以及动态监管,想要充分发挥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作用和价值,需要结合事件实际情况,找准现场监测工作环节与监测系统各部分功能系统的衔接点,从而保证环境监测系统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尹杰.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及应用分析[J]. 环境与发展,2020,32(4):167-168.

[2] 李相力.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及应用探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38.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