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对策探讨

朱莎绒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 要: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0月 ~2021年10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62例,按照患者接受护理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 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 22.58%,观察组护理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开展早期预防护理能够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加快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髋部骨折 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是髋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给予抗凝药物进行预防,髋部骨折在康复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几率为40% 至80%,而其中大约有1% 至5%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会发展成肺栓塞[1]。所以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必须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因此,对髋部骨折存在高危因素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0月 ~2021年10月中收治的62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患者临床护理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 2 组。观察组包括:男19例,女12例;年龄在65-79岁,平均(72.28±8.2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股骨头骨折3例;对照组包括男18例,女13例; 年龄在65-90岁,平均(72.21±6.14)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头骨折2例。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出现的可能、危险因素向患者介绍,同时就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出现的方法进行宣教。

观察组则对患者开展早期预防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对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详细向患者介绍

静脉血栓栓塞症出现的原因、后果,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护理的方法,提升患者的依从度。叮嘱患者保持健康饮食,戒除烟酒,确保大便持续通畅,防止便秘使腹压上升,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影响。(2)体位护理:将患肢抬高,加快静脉回流,术后将软枕垫在患肢下方,稍微屈曲髋膝关节,但不要将软枕垫在小腿下、膝下。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各个部位的活动,加快静脉回流。麻醉效果消除后,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3小时左右变换一次体位,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双上肢、健侧下肢支撑床面练习抬臀。指导患者练习扩胸、双上肢上举,练习健侧下肢的直腿抬高,活动髋、膝、踝、足趾各个关节。(3)患肢功能锻炼:麻醉效果消除后练习用力背伸跖曲、踝关节旋转,每次10-15 分钟,每天3次左右。对腓肠肌进行被动挤压,对下肢肌肉进行按摩,按摩范围从踝关节到腹股沟区,每次10-15分钟,每天3次左右。术后1天开始指导患者背屈踝关节、绷紧腿部肌肉、伸直膝关节,保证小腿肌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慢慢延长活动时间以及活动幅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两种。 在护理前、护理后分别利用Harris 评分法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内容包括活动范围(5分)、功能 ( 共14分,包括使用交通工具1分、走楼梯4分、穿鞋袜4分、坐5分)、疼痛程度(44 分)、行走辅助器(11 分)、行走距离(11分)、是否出现畸形(4 分)、步态(11 分),总分 100 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 SPSS 22.0 软件对本研究获取的全部结果实施分析, 采用t 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当 P>0.05时表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观察组接受早期预防护理干预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术后静脉血栓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肺动脉血栓栓塞率(%) 发生率(%)

观察组

31

1(3.23)


0(0) 1(3.23)

对照组

31

4(12.90)


3(9.67) 7(22.58)

X2




5.342

P值




P<0.05

2.2 髋关节功能

护理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故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上升,与组内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1

52.56±5.24


72.56±8.34

对照组

31

52.23±5.62


65.36±6.24

t


1.342


5.234

P值


0.231


0.001

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指的是静脉中血液出现异常凝结,血管存在完全或者部分阻塞,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临床医务人员要对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和机制进行正确认识,对高危因素进行认真评估和分析,加强病情的观察护理,了解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对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发现,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最终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更好康复。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气质性病变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故随着年龄的增加,此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进行有效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

综上所述,在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则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更好康复。故对髋部骨折患者开展早期预防护理能够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树琴.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1):72 ~74.

  2. 阙纤沣,王洁,徐秀群,等.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现状调查分析[J]. 交通医学 ,2017,31(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