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肠内营养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ICU肠内营养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 巩亚婷 2. 文俊杰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南区 重症医学科 陕西省 710000

摘要目的:对ICU肠内营养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本院ICU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患者是否发生再喂养综合征,根据两组患者分组后的各项资料来比较导致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评分、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是否存在糖尿病史、喂养途径、肠内营养液温度以及蛋白质摄入情况、热量摄入情况和喂养速度等都是导致肠内营养患者出现再喂养综合征的主要因素。结论:当前医护人员需要对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喂养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提升喂养护理质量,降低喂养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ICU肠内营养;再喂养综合征;影响因素

引言:在ICU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肠内营养是一种维持危重症患者营养摄入的重要方式,相比肠外营养而言,可以起到更好的维持肠道功能和调节菌群平衡的效果,但是在肠内营养供给过程中,再喂养综合征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1]。本文就当前ICU肠内营养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例ICU住院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不低于18岁,且患者均为首次入住ICU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了机械通气的辅助治疗方法,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时间在3天以上。200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再喂养综合征进行分组,分组后每组分别100例。

    1.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酗酒史、用药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营养支持相关资料以及临床症状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对比。

    1. 统计学处理

为了提升研究的准确性,统计学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步骤之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来进行数据处理,在进行分析处理后,会对计量和计数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分别是±标准差和n(%);其次对数据进行检验会采用t和X2进行。经对比后,组间差异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视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单因素如表1所示。

1 ICU肠内营养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单因素分析(n,%

项目

再喂养综合征组(n=100)

非再喂养综合征组(n=100)

统计量值

P值

项目

再喂养综合征组(n=100)

非再喂养综合征组(n=100)

统计量值

P值

年龄(岁)

<60

≥60


25(25.00)

75(75.00)


41(41.00)

59(59.00)

6.5829

0.008

喂养前使用抑酸剂


61(61.00)

39(39.00)


64(64.00)

36(36.00)

0.058

0.816

性别


65(65.00)

35(35.00)


62(62.00

38(38.00)

0.8594

0.165

喂养前使用利尿剂


55(55.00)

45(45.00)


56(56.00)

44(44.00)

0.0925

0.481

体重指数

<18.5

≥18.5


35(35.00)

65(65.00)


19(19.00)

81(81.00)

10.2635

0.001

喂养途径

鼻肠管

鼻胃管


64(64.00)

36(36.00)


34(34.00)

66(66.00)

27.5691

0.001

APACHEⅡ(分)

<10

10~

>20


19(19.00)

40(40.00)

41(41.00)


28(28.00)

50(50.00)

22(22.00)

23.0051

0.001

行肠外营养


24(24.00)

76(76.00)


28(28.00)

72(72.00)

0.5951

0.463

NRS2002评分(分)

<3

3~

≥5


10(10.00)

46(46.00)

44(44.00)


53(53.00)

42(42.00)

5(5.00)

19.5266

0.001

喂养速度(ml/h)

<20

20~

>50


14(14.00)

30(30.00)

56(56.00)


15(15.00)

60(60.00)

25(25.00)

9.5564

0.001

白蛋白浓度(g/L)

<30

≥30


56(56.00)

44(44.00)


22(22.00)

78(78.00)

30.5264

0.001

营养液类型

整蛋白型

短肽型


65(65.00)

35(35.00)


52(52.00)

48(48.00)

4.5938

0.001

前白蛋白浓度(g/L)

<150

≥150


65(65.00)

35(35.00)


28(28.00)

72(72.00)

26.5261

0.001

热量摄入情况

<25%标准热量

标准热量

>25%标准热量


11(11.00)

37(37.00)

52(52.00)


12(12.00)

60(60.00)

28(28.00)

10.2635

0.001

糖尿病史


37(37.00)

63(63.00)


23(23.00)

77
(77.00)

1.5064

0.526

蛋白质摄入情况

[g/(kg·d)]

<1.2

≥1.2


28(28.00)

72(72.00)


62(62.00)

38(38.00)

46.5261

0.001

酗酒史


20(20.00)

80(80.00)


16(16.00)

84(84.00)

1.5261

0.516

肠内营养液温度(℃)

18~22

36~38


40(40.00)

60(60.00)


56(56.00)

44(44.00)



喂养前行胃肠减压


65(65.00)

35(35.00)


67(67.00)

33(33.00)

0.5261

0.845

持续滴注营养液时间≥12h/d


81(81.00)

19(19.00)


90(90.00)

10(10.00)

7.5568

0.005

喂养前使用胰岛素


49(49.00)

51(51.00)


50(50.00)

50(50.00)

0.3261

0.519






2.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评分、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是否存在糖尿病史、喂养途径、肠内营养液温度以及蛋白质摄入情况、热量摄入情况和喂养速度等都是导致肠内营养患者出现再喂养综合征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再喂养综合征是在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该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身体在饥饿或营养不良的状态下通过口服或其他营养摄取途径而出现的急性代谢障碍,通常在患者进行喂养后的72小时内出现该症状,患者在发生再喂养综合征时,会出现以低磷血症为主的电解质紊乱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如果患者处于高代谢或高应激的状态,则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疾病的几率更大,一旦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疾病,患者死亡率会大大增加,同时预后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但是针对再喂养综合征的症状而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比较类似,因此可能会发生误诊的现象,如果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缺乏认知能力就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经本次研究分析发现,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评分、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是否存在糖尿病史、喂养途径、肠内营养液温度以及蛋白质摄入情况、热量摄入情况和喂养速度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再喂养综合征,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重视上述因素,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处理方式,降低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王慧君. 基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分层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21.

[2]邸洁. 基于喂养流程的脓毒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与管理[D].青岛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