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蔡姣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 重庆 408200


[摘要] 目的 对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医院检验科接收的262份血液样本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检查结果(以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在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检出水平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血液异常标本检出率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 在血常规细胞水平检验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应该效果更好。

[关键词]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查;应用价值


血常规是临床检查的基础项目,通过测定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大细胞系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分类、形态等参数,确定血细胞状态有无异常,进而辅助相关疾病的诊疗,在多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均有广泛应用[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医疗设备变得更加先进,其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其具有操作简便、人为影响小及使用成本低等特点被普遍应用于现代临床检验中,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病患的检测,但其对血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不足,易影响检测结果[2]。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观察血液病的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该检查方法通过将处理后的检查样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提供血细胞的形态变化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信息,但需要检查人员具有精准的操作技术,否则检查结果易受人为影响[3]。上述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缺点,鉴于此,本研究对两种检查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血常规检查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2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其中男154例,女108例;年龄8~72岁,平均(40.32±15.67)岁。排除不同意参与本研究患者的血液样本,所有纳入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均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1.2 方法

1.2.1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

在真空状态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2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真空抗凝管中,反复颠倒多次混匀,使用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检测前进行校准),所用试剂盒为仪器配套试剂,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

1.2.2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制作血涂片,并进行瑞氏吉姆萨染色,于奥林巴斯SZ61TR三目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中细胞形态、种类、数量、形态、分布及大小情况,并采用显微镜计数法统计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为避免血液标本变异,影响检查结果,所有检测均需在5 d内完成。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其中一项或多项指标改变即表明血液标本细胞异常。

1.3 观察指标

(1)细胞种类水平;(2)血液异常标本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6.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x±s)、%表示,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细胞种类水平比较

两种检查方式在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检出水平中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细胞种类水平比较(62aaf0bb9d217_html_38d741180bcde7c3.gif ,×109/L)

检查方式

n

嗜酸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碱性细胞

淋巴细胞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262

205.58±28.69

4.86±1.12

1.16±0.13

0.36±0.11

1.98±0.13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262

204.51±25.61

4.79±1.08

1.17±0.14

0.34±0.09

1.84±0.12

t


0.450

0.728

0.847

2.278

12.809

P


0.653

0.467

0.397

0.023

<0.001

2.2 两种检查方式血液异常标本检出率比较

两种检查方式的血液异常标本检出率不存在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血液异常标本检出率比较[n(%)]

检查方式

n

血液异常标本检出率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262

54(20.61)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262

38(14.50)

χ2


3.375

P


0.066

3 讨论

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上用于诊治各类血液疾病的检查项目之一,目前多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涂片形态学两种检查手段,但两种检查各有优缺点,需对二者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明确,以帮助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从而方便相关疾病患者的诊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检出水平方面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二者异常血液标本检出率无差异,提示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在细胞形态检验方面应用价值更高。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验原理是通过电学及光学原理分析血液组分,从而实现细胞计数,并对异常结果进行报警提示,实用于正常情况下的细胞,但细胞本身较复杂,不同的病理改变会导致相应的细胞形态学发生较大变化,此时仪器难以识别细胞,导致检验结果出现一定偏差,对临床诊断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4]。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包括涂片准备、染色及镜检三个步骤,可以准确的观察到细胞形态变化,进而明确细胞类型,有效避免漏检、误检情况的发生,提高检验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但弊端是所需时间相对较长[5]。上述分析表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涂片形态学在血常规检查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二者也存在相应的缺点,在今后检查过程中可将两种检查手段进行联合,以弥补各自的不足,更好的发挥检查价值。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细胞形态检查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 徐志静, 姜蕾. 血常规检查对筛查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意义[J]. 医疗装备, 2018, 31(2):62.

  2. 项莹. 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 27(1):104-105.

  3. 耿立, 段爱军, 冯旭明, 等.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技杂志, 2020,27(1):74-76.

  4. 何阳. 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3):118-119.

  5. 梁来友. 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的必要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