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王小莉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10000 陕西 西安


【摘要】目的:评估精神病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对72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精神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以随机数字表法用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6常规护理)、观察组(n=36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统计及对比组间护理前后情绪分值、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1)精神病患者护理前情绪分值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精神病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2)观察组的精神病患者(94.44%)对比对照组患者(94.44%)护理满意度统计指标,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行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精神病;语言沟通心理护理


精神病及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一般多表现为认知、行为、情感发生异常,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普遍认为与大脑功能异常密切相关[1]。本研究就精神病护理方案进行分析,讨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精神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7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用以分组,分别选取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纳入36例。观察组男性选取19例、女性选取17例。精神病年龄纳入范围设定24-76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50.06±10.11)岁。对照组男性选取21例、女性选取15例。精神病年龄纳入范围设定24-77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50.09±10.14)岁。对比2组间精神病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P>0.05证实2组可予以对比论证。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心理层面,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欠佳,在护理期间,应针对患者的所存在的各项不良状态予以纠正和干预,对于恐惧、焦虑、抑郁的患者,通过心理疏导、压力干预等方法,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2]。加强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语言沟通,详细介绍精神病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家属如何正确给予患者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家属、朋友能够一起参与到护理工作之中,促使精神病患者及时感受到亲友的温暖,增强患者的归属感。同时可针对性的安排工作劳动活动,通过集体性简单工作实施康复护理,转移患者对于病情的注意力,也能够改善其不良情绪[3]

1.3统计学分析

72例精神病患者数据输入SPSS 21.0实行检验,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情况)表示为例数(n)或率(%)的形式,开展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表示为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开展t检验,P<0.05,出现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比较

精神病患者护理前情绪分值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精神病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1: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比较[]

组别

例数(n)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6

24.29±4.30

10.87±2.20

25.61±4.67

10.25±2.36

对照组

36

24.88±4.19

15.18±2.79

25.43±4.25

14.12±2.56

t


0.5896

7.2782

0.1710

6.6688

P


0.5573

0.0000

0.8646

0.0000


2.2精神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精神病患者(94.44%)对比对照组患者(94.44%)护理满意度统计指标,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2。

2:精神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6

22(61.11)

12(33.33)

2(5.56)

34(94.44)

对照组

36

15(41.67)

12(33.33)

9(25.00)

27(75.00)

X2





5.2578

P





0.0218


3讨论

精神病作为常见慢性病之一,其病程时间相对较长,长时间住院治疗期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均会发生改变,故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了较高的要求[4]。对此,本研究给予精神病患者行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护理前情绪分值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的精神病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统计指标较低,观察组的精神病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指标。通过给予精神病患者开展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极大程度上加强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该种护理干预形式通过心理层面及语言沟通层面进行有效护理,能够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及攻击行为的发生比例,其应用效果确切,在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为患者社会关系改善打下基础,并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5]

综合以上结果,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于精神病干预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岳洪飞.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58-59.

[2] 梁平欣,林秀菊,黄秋婵. 精神病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6):71-72.

[3] 马新. 浅析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8):283,287.

[4] 刘平平. 精神病患者护理中采取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其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196-198.

[5] 呼琴琴,任文静,徐鸿超,等.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技巧干预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1):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