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肖雯

巴中市中心血站 636600


[摘要]目的:探究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从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血站血液检验标本中抽取10000份,统计标本不合格的数量,分析产生原因,探讨质控方法。结果:在10000份血液标本中,共有33份标本检验不合格,占比0.33%。分析原因,发现和血量采集少、标本有凝块、标本未妥善处理、未及时检测、献血者采血前进食高脂食品等因素相关。结论:除去献血者自身的因素外,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还和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需要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检验等操作,认真核查,准确记录,以提高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血站输血是医院的基础性工作,在临床急救、治疗中非常重要,可以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提升治疗效果。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的质量和输血能否顺利进行息息相关,为防止血液检验误差给输血带来的不良影响,造成各类疾病传播,应做好血液检验工作[1]。本文以血站10000份血液标本为对象,旨在探讨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质控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2018年1月-2021年12月,血站血液检验标本中抽取10000份,来自不同的采血点。其中男性标本6200份,占比62.00%;女性标本3800份,占比38.00%。年龄范围20-62岁,平均(45.36±8.24)岁。

1.2方法 体检和初次筛查后,由采血护士采集献血者的血液。采集结束后,按照相关要求和检查项目,选择合适的真空负压管存储标本,安排专人运送血样,进行检验,评价标本的质量。另外,还要了解采血时间、采血部位、采血过程和标本的存放时间及温度等。若标本检验不合格,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

2结果

在10000份血液标本中,共有33份标本不合格,占0.33%。分析原因,发现和标本采集、献血者本身、标本运送和检验4个方面有关。具体见下表1。

表1 血站血液检验不合格的因素分析

因素

份数(份)

占比(%)

标本采集

血量采集少

5

15.15

标本有凝块

6

18.18

献血者本身

进食高脂食品或保健品

3

9.10

体检和初筛有病症

1

3.03

标本运送

标本运输温度不符

7

21.21

标本和交接单不符

4

12.12

标本检验

标本未妥当处理

6

18.18

未及时检测标本

1

3.03

3讨论

3.1影响因素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血站血液检测备受重视,而且血液标本的检验操作,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决定着对临床疾病的诊治结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本次研究以10000份血液标本为对象,从结果上看:有33份标本检验不合格,占比0.33%。分析原因,和以下方面有关:①标本采集。包括血量采集少、标本有凝块,占比33.33%。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采血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不了解检验用量,抗凝管使用不当等,都会导致采集的标本出现质量问题。②献血者本身。包括采血前进食保健品或者高脂肪的食品,本身患有疾病,占比12.13%。对于献血人员,血站工作者未提前告知采血前的注意事项。同时,献血者也没有将自身情况告知采血人员,造成不必要的误差[3]。③标本运送。包括运输温度不符、标本和交接单不符,占比33.33%。标本运送是最容易影响检验质量的环节,这是因为标本的保存条件、时间和要求不符的情况下,会影响到检验结果。比如,未在温度达标的环境下保存,标本运送期间震荡等。④标本检验。包括未妥当处理标本、未及时检测,占比21.21%。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是:检验人员接收到标本后,未认真核对相关信息,未按照要求进行处理,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此外,对于检验结果的处理,大多数采用随机抽样法,只要抽样标本的结果一致,就认定结果有效。但是,此类方法有一定的不足,结果不一定完全准确,也就很难保证所有样本都无质量问题

[4]

3.2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应做好以下几点:①相关人员必须技术娴熟,具备专业技能。血站工作人员,要树立工作责任心,重视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做好献血者的宣传工作,介绍标本采集前的饮食、身体情况,告知不良情况或不当饮食给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取得献血者的配合。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切勿长时间使用压脉带,正确运用抗凝剂,防止标本凝块。同时,还要保证所用针头、注射器等设备消毒无菌。②制定核查制度,基于三查七对原则和相关制度,开展检查和监督工作,避免标本和交接单不符情况的出现。认真核对标本的检验项目,确保标本和空气彻底隔离。按要求存储和运输标本,防止交叉污染,确保无溶血、无遗漏。经由流动采血车采集到的标本,若无法在有限时间内送检,应保存在2-7℃的环境内,时间不能超过2d。对于不抗凝的标本,应杜绝阳性事件的发生。③将标本送至实验室,且检查无误后,在室温下溶解、混合,不可混用种类不同的方法,对血液标本的有限期进行检查和确定。④建立准入制度,规范处理废弃物,避免安全隐患[5]。准确标注样本信息,详细记录操作流程、实验室的温湿度等。另一方面,制定实验室设备管理方案,采购检测仪器之前,对厂商的生产资质进行审查,并校准仪器,结合校准、维修等相关信息,制定使用标准,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确保正常运作。

综上,除去献血者自身的因素外,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还和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需要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检验等操作,认真核查,准确记录,以提高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永翠.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0):166,168.

[2]岳文清.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7):29-30,封3.

[3]刘丽,庄文韬.血站检验科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16):67-70.

[4]李松松.浅析血液检验室内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与措施[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2):192.

[5]龚琴.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5):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