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浅谈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周丽媛

哈密市第八中学

【摘要】在一个学校里,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差”的学生和“好”的学生,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教师在关心“优生”的同时,也要关心“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并不主要是学生自身,也与家庭、学校的教育和关注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转化,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问题学生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一、何谓“问题学生”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的学生比较,他们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一般来讲,大致有三类问题学生:学习问题类、行为问题类和心理问题类。

学习问题类的学生常见的问题有: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偏科、马虎、学习成绩较差等;行为问题类学生常见问题有:多动症、经常性迟到、顶撞老师、随意说谎、语言不文明、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心理问题类学生常见问题有:自卑、早恋、迷恋网络,耐挫性差等。“问题学生”是班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问题学生过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对班级、学校产生不良影响。

二、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

我认为产生问题学生应有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原因。

1、自身原因

学习智力水平因素。智育落后的学生,多数在学习上都缺乏良好的内在动机,态度消极,导致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低,思维反应缓慢,达不到其实际年龄应达到的水平。

意志品质因素。有些问题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表现在纪律松散,经常迟到,抄袭作业,上课不愿动脑筋,遇到困难退缩。

是非观念模糊,有些学生是非观念不清,以穿奇装异服,迷恋网吧,看黄色书刊为时尚,以能顶撞老师,打架斗殴,滋事生非,欺凌他人为“英雄好汉”。

2、家庭原因

家长行为的负面影响。有的家长不能作自己小孩的榜样,每天沉迷于打牌和吃喝,对孩子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更为严重的是家长的行为被孩子耳闻目染,结果导致小孩上课逃课,结伙玩牌赌博,抽烟、喝酒等不良恶习。

单亲和留守家庭的因素。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家庭和留守家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些家庭的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他们心灵扭曲,日常行为异常,对事非常敏感,逆反心理特别强。

3、学校原因

现在许多学校仍然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成绩过分看重,忽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了提高学校的声望,扩大学校的影响,追求升学率,只抓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差生”的教育,这就容易滋长优生的自大心理,挫伤了差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其次教育方法不当,对成绩差的和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严厉训斥,无情责难,实行以罚代学,以罚代管。但事与愿违,受训或受罚的学生产生了自卑畏惧和怨恨心理,最后自暴自弃,越变越糟。

4、社会原因

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学生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认为与其在校苦熬,活受罚,不如趁早出去打工挣钱实惠。

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许多学生看到社会上有的人没上几年学或上学调皮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成了老板、大款;而成绩好的,受老师偏爱反而下岗,混得不怎么样,看不到知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力量和作用。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觉得读书无用,从而厌学不学的情绪加深。

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由于文化管理力度不够,致使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和光盘、网络游戏、色情网站来毒害我们的学生,轻者精神萎靡,无心学习;重则走上犯罪道路。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我就近几年的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1、严爱相融,关心、尊重问题学生。

由于问题学生意志相对薄弱,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存在问题的克服和矫正需要时间和过程,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但要严而有度,不是揪住不放,对待问题学生的态度是他们最敏感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一份微笑,少一些威严架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到和蔼可亲,切不可总是冷若冰霜,带理不理,讽刺挖苦,流露出厌恶感。教师只有真心爱护他们,贴近他们,耐心帮助他们,发现他们有点滴的进步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2、兴趣入手,培养问题学生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都不高,教师在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实行分层教学,在备课时考虑为问题学生设计几个问题,上课时让他们得到参与,作业也应区别对待,让问题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高分”的喜悦。其次要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学生的特长爱好,根据其爱好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如篮球组、足球组、乒乓球组、书法组、绘画组、文学社等,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展示,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会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教育,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与班集体荣辱与共。

3、 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提高问题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是非观念的薄弱, 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是问题生犯错误的原因之一。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是他们自愿 改正错误行为与坚持正确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问题学生身上具有长期的消极因素,他们的进步容易出现反复,教师要细致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及时查找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心理,“防患于未然”。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不要轻易发火,要有耐心,真诚对待学生的过错,努力分析原因,改变方法,抓反复,反复抓,给他们自省,自我纠正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反省中逐步认识自己的错误,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目的。

4、针对问题生的个别差异,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对问题生的错误行为与不良品德, 应视年龄、个性、错误的性质与严重程度不同, 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一般说, 年龄小的学生产生某些不道德行为, 常常是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道德行为准则并出于好奇心而发生的。 对于他们, 应当多进行正面诱导, 肯定他们的优点和积极因素, 指出行为方式的不当, 也可以通过让他们担负某些不容易再犯错误的工作, 在活动中矫正不良行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 就可采取较严厉的教育方法。但也必须根据他们错误的严重程度与性格特点, 区分初犯和屡犯、男生和女生、态度的好坏等不同情形, 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因而, 在矫正问题生不良品行时, 教师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去进行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家校社会配合,做好转化工作。

问题学生的转化当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和学生家长共商教育的方法,形成合力。面对问题较大的学生,如在校外打架、偷东西,应经常借助社会的力量,特别是派出所等执法机关。其次还可组织学生到劳改场去参观,请服刑人员来校现身说法,请法制人员进行法律讲座,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总之,问题学生的转化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他们每克服或纠正一点问题,取得一点点进步都是可喜而不易的,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因此,我们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允许他们有一个过程,对他们充满信心、耐心,反复抓,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样,通过各个击破使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转化,达到问题学生的逐步转化。从而对学生,对每一个家庭,对社会也作出了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莫 雷、张 卫.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 . 广州: 暨南大

学出版社, 1997.

[2] 张大钧. 教育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