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河道生态治理理念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河道生态治理理念的应用

武金亮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上, 长期以来很多的治理工程由于资金缺乏、技术、地方政策等原因,治理中重防护轻生态。本文结合广德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东亭试点项目区工程,应用河道生态治理的理念,探讨了山区中小河流治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生态治理理念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的技术应用,以使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治理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生态治理理念;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1引言

我国山区中小河流众多,但是中小河流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工程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比较落后,是洪涝灾害发生的一个因素,中小河流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对中小河流进行积极的治理,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出生态建设的理念,需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生态治理理念。

2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理念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在治理的过程当中会更加关注整个河道的排洪行洪能力,以及河流的防洪安全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安全,但从治理方式上看,所选择的河道断面形式比较单一,河道的护坡结构也主要选择抗冲刷能力强的浆砌石挡墙或者混凝土结构,在保护河流两岸的坡道方面,更多地采用直立的重力式,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不适应。[1]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生态理念应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治理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当中,必须将河流治理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在充分考虑生态效果,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生态治理的相关理念。

3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分析

3.1治理过程当中缺乏生态意识

很多职能部门在对于中小河流进行治理的过程当中,将治理的重点往往只是放在防洪保障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农田以及周边村庄的安全,忽视了河道的生态治理理念,在治理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的治理方案,破坏了河道周边的水循环,影响了人与水资源生态的和谐。在治理河道的过程当中,有的政府单位希望用最少的成本来进行征地,甚至侵占河道来增加土地,这就在极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小河流的生态现状。

3.2河道治理不够彻底

对山区河道进行水环境的治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让河道回到过去的正常状态,换句话说就是使其自然生态循环能力恢复到正常状态,但由于经费缺乏等原因,河道治理工作在具体治理过程中,还只是重视改进河道景观方面,没有更深层次地治理环境生态问题。除此之外,在治理过程中,相应部门也存在较多的认识问题,不但缺乏细致、科学、合理的治理目标,也没有建立健全其改进治理规划,导致治理工作还仅仅是为了治理,而不是维护生态环境,河道在治理上做的不到位,因此整治的整体成果也就不理想。[2]

3.3水土保持不够合理

目前生态护岸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传统的河道治理中受到了传统理念的影响,设计人员更重视河道的防汛防洪功能,其中河道两岸都是使用了混凝土完成了硬化,防止洪水给四周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但是这种不科学的河道两岸却破坏了植物、生物、水等很多资源,无法形成良好的水土保持模式,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循环系统受到了严重威胁,水资源的净化能力也有所下降。[3]

4生态理念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4.1生态护岸技术

工程项目实施之前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治理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理念,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要求,要站在生态性的角度,结合资源合理地利用和环境生态。与此同时,对于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大力地推广和应用生态护岸技术。生态护岸不仅仅是避免河岸出现坍塌,还要加强河道自净能力的提升,要发挥出护坡的效果。应用生态护岸结构,对于植被的种植要做到合理地选择,要具备固根、吸水等功能,洪涝对于河堤破坏力度要有所下降,才能有效保护河道。

4.2贯彻生态建设理念

从本质上来看,生态建设理念也就是将河堤河道堤防、河畔植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当地自然地形的基础之上,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并且相互共存的包括水、生物等多种资源的水流生态系统。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过程当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尽力保留河流原有的景观,对河道生息繁衍的动植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留足这些动植物所需要的生存空问,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尽可能的保持河道与两岸的横向连通,从而使资源能够紧密的联系,打造更加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进行治理的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的尊重自然规律,在治理过程当中尽可能的不破坏整个河流的原来风貌。要基本上能够维持中小河流两岸堤线的合理性,维持整个河道现有的自然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拓宽河流的宽度,不到万不得已切勿缩减整个河道的宽度,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河道只有形成深浅交错、宽窄有序的自然状态才能够保证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固,保证整个河道的正常流动,

[4] 清水型生态治理理念如图1。

62a144a7ca1d0_html_fe4d7d3b0ddad111.jpg

图1清水型生态治理理念

4.3中小河流的治理系统性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主要包括对河流的上游下游以及区间全方位治理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整个流域的治理,加强流域内的生态建设,能够很好的防止水土流失,抓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重点来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理念设计。流域的生态采取全方位的保护措施,禁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在必要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退耕还林的方式,不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的保护水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帮助流域逐步恢复自身原本的生态系统,保护整个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达到减轻洪涝灾害的目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枯水期的水位,进步的加快水库的除险加固作用,从而进步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

4.4岸坡整治

岸坡整治时,由于其固有的特点,如保留原挡墙、保留原护坡、保留原树木,断面形式往往极具多样性。因此,不同断面形式间的衔接与协调成为设计难点,只有通过综合考虑,全面布局,才能修旧如旧,在满足安全稳定前提下,达到与现有环境相协调的综合治理目标。

4.5使用生态材料护坡

进行中小河流的治理时,必须要考虑河流的流水速度、边坡的土质以及护坡的宽度等。护坡的材料通常选用生态环保型材料,主要有生态袋、三维植被网等,这些材料不仅能够对边坡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具有环保的效果。同时,如果河流的人口比较密集,需要对其进行规划,从而增加边坡的观赏性,以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5]

4.6格宾网镇脚护岸技术

格宾网石笼的透水性能良好,在水位的变化中,其抗冲刷作用显著。在河岸工程施工作业中由于格宾网石笼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在水位变化的抗冲刷挡水部位采用石笼网,可以免去排水孔的设置,格宾网镇脚护岸示意图如图2.

62a144a7ca1d0_html_8ede507f18942b67.png

图2 格宾网镇脚护岸

格宾网镇脚生态护岸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山区河道现有的砂卵石、砂等现有资源做护坡或者镇脚等原材料,在生态河道治理中应用可以有效地消除以及减少一些在挡土墙中的压力,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使用护岸格宾网具有以下的优点:(1)经济实惠,只需将石头装入笼子封口即可,不需特殊技术。

(2)有很强的抵御自然破坏及耐腐蚀和抗恶劣气候影响的能力。

(3)可以承受大范围的变形,而仍不坍塌。

(4)笼子石头缝隙间的淤泥有利于植物生产,可与周围自然环境熔为一体。

(5)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防止由流体静力造成的损害,具有更长的寿命。

5结语

对于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生态建设理念的应用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治理中小河流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握中小河流原本的生态面貌,降低治理过程当中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坚持防洪工程与生态工程并举的方式河流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宝军.生态理念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4016-4016.

[2]冯庆标.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理念的渗透[J].珠江水运,2019,(2):60-61.

[3]王海波,徐鹏飞,王刚, 等.生态水利理念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8,(21):123-125.

[4]王洪.生态理念融入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7):170-172.

[5]周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J].珠江水运,2018,(6):110-111.

作者简介:武金亮,1987.03,男,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工作:施工管理工作,邮箱:382957534@qq.com,单位名称: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单位所在地:安徽省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