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蒙医整骨术的传承与独特疗效

/ 4

中国蒙医整骨术的传承与独特疗效

阿丽玛 1 阿拉坦格日乐 2 财吉拉胡 1(通讯作者)

  1.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 通辽028000

  2.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内蒙古 通辽028000


【摘要】目的:分析传承中国蒙医整骨术的独特疗效疗效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整骨医院自2020年1月起,直至2020年12月截止,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踝关节扭伤病患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照计算机表法将96例病患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病患人数均为48例,其中对照组病患应用传统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病患基础上应用中国蒙医整骨术治疗踝关节扭伤病症,对比两组病患经临床治疗后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病患FMA、VAS、SF-36等评分数值。结果:经临床研究得出,研究组病患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92%)其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治疗有效率(83.33%),对照组与研究组病患治疗前FMA、VAS、SF-36等各项评分数值差异性不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经临床治疗后,两组病患各项指标数值均有显著改善,但研究组病患FMA、VAS、SF-36等评分数值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患,临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踝关节扭伤病患使用中国蒙医整骨术,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病患疼痛感,提高病患临床康复效果,提升病患康复速度,全面保障病患机体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国蒙医整骨术独特疗效传承

中图分类号:R291.2 文献标识码:B


蒙医整骨术为我国蒙古民族在长期的争斗与疾病中逐渐由点滴经验积累出的独特的治疗方式[1],蒙医整骨术乃是蒙医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项技术是由蒙古人民千百年来利用解剖猎物、宰杀家禽、牲畜等过程中积累而出的知识[2],利用动物骨骼为特点及人类的创造力、感悟力,逐渐形成的一门技艺。早期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多以放牧[3]、狩猎、骑射等方式为主,导致部分族人因马上跌落而造成的震荡、脱臼、扭伤、骨折等症状,受诸多外伤等社会形式的需求[4],将整骨治疗等相关经验进行积累后,形成我国独有的极具民族特色的蒙医整骨术[5]。本文选取2020年1月起,直至2020年12月期间到我校附属医院整骨医院就医的96例踝关节扭伤病患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中国蒙医整骨术进行临床治疗后,分析出临床治疗有效率、及FMA、VAS、SF-36评分数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自2020年1月起,直至2020年12月期间到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整骨医院就医的踝关节扭伤病患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96例踝关节扭伤病患依照计算机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病患人数比例为(48:48)例,求得病患自身与病患家属双方签字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后,申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整骨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及指导,待研究项目审核批准后展开临床统计与研究,其中研究组病患男性人数为25例,女性病患人数为23例,年龄最大者为60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为(40.19±3.48)岁,体质量最轻者为55kg,体质量最重为88kg,平均体质量为(69.87±3.57)kg,病程时间最短为2h,病程时间最长为36h,平均病程为(19.37±4.95)h,其中病患左侧扭伤人数为20例,右侧扭伤为28例,对照组病患男性人数为24例,女性病患人数为24例,年龄最大者为62岁,年龄最小者为21岁,平均年龄为(42.37±3.12)岁,体质量最轻者为53kg,体质量最重为85kg,平均体质量为(68.75±3.52)kg,病程时间最短为2h,病程时间最长为34h,平均病程为(18.58±4.52)h,其中病患左侧扭伤人数为22例,右侧扭伤为26例,对比两组病患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病患应用传统治疗方法,使用蒙药哈布德仁-9(国药准字:Z15020910;生产厂家:内蒙古科尔沁药业有限公司)与奶油进行调和后,贴敷于伤侧踝关节处,每日治疗1次,随后对病患踝关节周围进行揉拨法,使用拇指顶按外踝部,力度以病患体感酸楚麻木为止,双手握于患肢小腿下端,将病患患肢进行固定,同时双手对踝关节进行节摇法,对病患关节进行适当松动,随后牵引其足背进行屈、外翻等,并对外踝筋结进行推法、足拇法、指揉法等,达到筋骨间离而复合的效果,持续治疗15日。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蒙医整骨术,首先主治医师于病患患肢处冲门穴、足三里穴、太溪穴、风市穴解溪穴等位置应用按揉法进行喷酒按摩。待静脉、血液活络后,以右手将病患足趾握紧后,向上方牵拉,由外翻扩大病患踝关节内侧间隙,同时使用左手按入病患踝关节病患内侧间隙内,然后在持续牵拉下内翻足部,并扩大踝关节外翻间隙,以拇指压入外关节间隙内,由食指夹住踝关节,右手将患者足部进行左右摇摆,并向外翻、内翻2次左右,使用绷带进行固定。同时使用左手向下推按踝关节,右手配合将病患足部进行背伸,随后跖屈足部,由左手食指、拇指发力先向下压,同时向上方进行提拉,进行牵引时拇指沿病患患肢外踝上缘处用力向下方推,食指向上提拉,背伸踝关节,对准第4跖骨纵轴向跖骨方向推按。由主治医师由拇指置于1、2跖骨颈间隙内,右手以掌自病患外踝处向足内推按1min左右。主治医师行至病患床角处,使用双手拇指贴于病患足部,四指放于足跖处,自踝关节前进行对抗挤压,直至跖骨近端,随后将双手拇指放于病患踝关节外侧进行挤压,方法同上。最后由医师右手握住病患足趾,左手掌部自病患足背外侧向内推按,按压3min即可,每日一次,持续治疗15日。

1.3评价指标

医护人员详细记录病患各项临床指标数值,应用该院自制问卷调查,对病患、FMA、VAS、SF-36等评分数值,康复测试评分(FMA),满分为100分,病患得分越高则表示康复效果越好;视觉模拟疼痛数值评分(VAS),满分为15分,病患得分越低,则表示疼痛感越低;生活与健康质量评分(sf-36),共计三项,单项满分为10分,病患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病患越健康。临床治疗有效率=(较为有效+显著有效+十分有效)/小组病患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型号为(SPSS24.0)的统计学相关软件进行专业数据分析,统计病患基础资料与病患临床数据时使用均数±标准差(628d86fb97b95_html_306821de8662a82.gif ±s)表示,应用t,X2检测临床数据;计数资料、例数时使用百分比(%)表示,如果(P>0.05)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时,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经临床治疗后有效率对比

经临床治疗后,研究组病患治疗有效率为(97.92%)该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患治疗有效率(83.33%),组间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1为两组病患治疗有效率对比[n%),例]

组别

n

十分有效

显著有效

较为有效

基本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8

27

14

6

1

97.92

对照组

48

20

12

8

8

83.33

X2

-

-

-

-

-

6.0077

P值

-

-

-

-

-

0.0142

2.2两组病患治疗前、后FMA、VAS评分数值对比

两组病患治疗前各项指标数值差异性不显著,P>0.05,经临床治疗后,两组病患FMA、VAS评分数值均有显著改善,但研究组病患FMA、VAS评分数值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为两组病患治疗前、后FMAVAS评分数值对比[628d86fb97b95_html_306821de8662a82.gif±s,]

组别

n

康复测试评分(FMA)

视觉模拟疼痛数值评分(VA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8

64.16±3.48

91.63±5.35

12.45±2.48

2.13±0.27

对照组

48

64.84±3.68

84.66±4.94

12.17±2.53

3.29±0.21

t值

-

0.9301

6.6314

0.5475

23.4955

P值

-

0.3547

0.0000

0.5853

0.0000

2.3两组病患治疗前、后SF-36评分数值对比

对照组与研究组病患治疗前SF-36评分数值差异性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患各项评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3.

3为两组病患SF-36评分数值对比[628d86fb97b95_html_306821de8662a82.gif±s,]

组别

n

生活与健康质量评分(sf-36)

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精神状态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48

4.63±1.17

8.89±2.12

4.46±0.87

9.21±2.35

3.59±0.38

8.67±2.31

对照组

48

4.57±1.29

7.61±1.96

4.53±0.67

8.23±2.16

3.67±0.43

7.33±2.87

t值

-

0.2386

3.0715

0.4416

2.1271

0.9658

2.5199

P值

-

0.8119

0.0028

0.6598

0.0360

0.3366

0.0134

3 讨论

辩证施治为中国蒙医整骨术对病患症状及治疗病症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蒙医学的治疗特点[6-7],中国蒙医整骨术临床治疗时,使用“动静结合”等方式对病患进行临床治疗,以固定患处近端为主,活动患处远端关节为辅,以扭伤关节患处为点进行复位治疗[8-9]。同时在丰厚的历史背景、及生活环境下,蒙古民族以其独特的方式对脱臼、扭伤、骨折等症状,进行长期的探索与积累,使其进行临床治疗时具有独特疗效[10]。经临床研究得出,研究组病患治疗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治疗有效率(83.33%),经临床治疗后,研究组病患FMA、VAS、SF-36等评分数值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患,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蒙医整骨术具有较高蒙古民族特点,经长期临床实践,发展成为鲜明的理论体系,在传承、弘扬该治疗整骨术的同时,继承先辈们的精神,使蒙古整骨术逐渐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孟克布和,宝乌力吉,王红霞,照那木拉.中国蒙医整骨术整复手法概念认知及其疗效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8):4538-4540.

[2]宝乌力吉,孟克布和,特木巴根,照那木拉.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理念、属性特征及其特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8):4896-4898.

[3]邢旭辉.创伤性踝关节炎应用活血祛瘀续骨汤、蒙医整骨药酒按摩术治疗的效果[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07):31-32.

[4]何龙,白沙仁格日乐.蒙医整骨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11):30-31.

[5]王梅,王红霞,照那木拉.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分类判据及其整复手法概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5465-5470.

[6]莫喜乐,阿其拉吐,包海日罕.蒙医整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并畸形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06):61-62.

[7]李忠贤,姬宇程,翁羽洁,宁鹏飞.蒙医整骨治疗尺桡骨骨折力学原理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21):3293-3298.

[8]照那木拉,王梅.中国蒙医整骨术基于独特认知的原创理念、手法探索与发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2):538-542.

[9]孟克布和. 中国蒙医整骨术“动静合一”原则与生物力学应力适应的相关性[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5-6.

[10]阿拉坦格日乐,阿其拉吐,包金山,乌力吉,孟克布和,苏日力格,莫喜乐.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96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02):4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