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内监督 深化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9
/ 3

加强党内监督 深化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刘永安、乔要博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1336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为加强党内监督、深化作风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有企业领导人要清醒认识到,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我们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构建加强党内监督、深化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推进国有企业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一个重要抓手。

一、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的概念内涵

党内监督是指党的专责机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作为监督主体,依据以《党章》为中心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及其活动过程进行的监督。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作风、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全方位、无禁区、无例外的监督。党内监督分为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同级的相互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需要注意的是,党内监督是指监督在党内部完成,这是与其他监督相区分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注重党内监督顶层设计,深化党内监督制度改革,不断推动党内监督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开辟了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新境界。

党的作风建设是指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在作风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和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谱系,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总结继承党的作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既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作风建设的基本理论,同时又赋予了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

二、加强党内监督、深化作风建设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加强了自身建设,做到了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加强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深刻认识到,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要不断增强向体内病灶开刀的自觉性,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期的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是应对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给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西方敌对势力不断掀起反华浪潮,文化渗透、思想交锋、价值观较量、网络殖民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深刻复杂。我们党要直面问题挑战,积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国情变化也为我们带来了挑战,经济发展不平衡、诚信缺失、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我们必须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当前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屡禁不绝。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三是保证国企稳健发展的现实需要。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国企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进入收官期,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新形势下,肩负改革发展重任的国企党组织,必须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党内监督,强化作风建设,为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督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党内监督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内监督存在错误认知,甚至有排斥心理,他们把上级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将同级的监督看作是和自己过不去、找茬子,将下级的监督看作是有意让自己丢面子、失信任,简而言之,就是容不得别人对自己进行监督。

二是监督机制不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领导体制和经营机制出现新变化。但是,当前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在设置和运行上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完全适应这些新变化。上级对下级监督太远,不能及时了解下级的真实情况;下级监督上级太难,下级因权力有限、信息不对等、渠道不畅通等条件所限,不能进行有效监督;纪检工作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了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局面,导致同级监督太软。

三是内部监督不力。党的纪律要求领导班子内部有互相监督之责。班子内部监督本应是对“一把手”最近的最行之有效的监督。但在现实中,这种及时有效的监督方式在一些单位却得不到落实,有的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怕伤和气,好人主义盛行,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明哲保身。有的“一把手”仍存在着家长制作风,把自己当成了单位的“家长”“老大”,放纵自我,独断专行,想方设法拒绝或逃避监督。“一把手”的权力运行往往在特殊环境以特殊方式完成,知悉的人极少,或以保密为由封锁消息,监督渠道被堵塞,导致无法实施有效监督。虽然体制上是集体领导,但工作中又强调了个人的作用,上级对下级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一把手”身上,造成对“班长”作用过分强调,挤压了班子成员的监督空间。

四是监督效果不显。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些企业的纪检、巡视、审计等协同监督不够,各自单兵作战,没有打破信息孤岛,没有形成监督合力,监督效果打了折扣。一些企业没有把监督抓住日常、严在经常,抓早抓小效果不明显,很多问题未能在苗头性、倾向性显现时及时纠正;线索处置效果不明显,一些问题线索由于缺乏日常监督的信息支撑,导致在处置研判时不够精准,经常出现初核未果等问题。部分企业的内部巡视巡察流于形式,没有做到从业务看政治、从问题看责任,对于发现的问题处理宽松软,导致巡察的问题年年提、年年改、年年有,巡察整改的“后半篇”文章没做好,巡察成果运用效果不足。

五是工作作风不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工作作风问题主要归结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上。工作上搞形式、走过场,注重做表面文章。干工作因循守旧,凭经验、有路径依赖,舵手改变航向了,手里还握着旧船票。工作“浮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对待上级曲意逢迎,吹吹拍拍;对待下级和群众则吆五喝六、横眉竖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影响恶劣,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割裂与职工之间的联系。

六是自我约束不严。腐败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严厉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胜利,但是腐败问题和现象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党中央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围猎腐蚀翻新升级,腐败手段隐形变异,贪腐方式更加隐蔽多样,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少了,更多以貌似合法的市场行为逃避惩处。“影子股东”“期权腐败”等隐性腐败问题的发现和查处难度加大,使得一些腐败分子心存侥幸。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干部滋生了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这些思想冲击了信仰,瓦解了自立自强精神,甚至导致廉洁防线的失守。

四、构建加强党内监督、深化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现路径

一要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对深化党内监督的认识,增强抵抗不良作风的思想定力,筑牢思想防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政治灵魂,国企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经验,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力量,从党领导国有企业发展历程中汲取智慧,在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征程中坚定信念、提升能力,修好理想信念“终身课”。加强法纪教育,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法纪讲堂和送法纪下基层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学法纪、知法纪、守法纪,筑牢法纪防线,时时处处用法纪企规约束警示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强化对党内监督的要求和企业纪检监察规定的学习,将外在的制度约束转化内在的守约自觉。开展警示教育,通过警示教育把正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警省能力,使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二要在日常监管上见真章。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经常,要把监督寓于日常工作中,融入权力运行全过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让干部在监督约束下正确用权。企业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两个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要履行党风廉政“一岗双责”,要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做表率、树标杆,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明白人”“责任人”和“带头人”。要认真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开展好“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做好党务和企务公开,落实谈心谈话、廉政家访、警示教育等办法举措,开展好巡视巡察工作,发挥巡视巡察的“探照灯”和“显微镜”作用,把问题发现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要在运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做到看见苗头就及时提醒,听到反映就及时过问,存在问题就及时处理,抓早抓小,有病就治,用纪律和规矩筑牢监督的首道防线。

三要在风险防范上出实招。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在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各种风险。防范廉政风险,特别是“一把手”腐败问题。“一把手”出现问题容易引起连锁反映,造成系统性、塌方性腐败。要围绕监督“一把手”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让“一把手”决策、用人和个人有关事项更加公开透明,多设置监督“探头”,注意从巡视监督、执纪审查、审计司法和信访举报等渠道发现问题线索,使之处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监督之下。防范国资管理风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特别要发挥好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职责定位,厘清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监督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否严格规范、重大决策调研论证是否充分、改革发展政策是否符合实际等问题,切实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四要在惩治震慑上动真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继续保持惩治高压态势,通过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腐败成本,形成巨大的震慑作用,使党员、干部对腐败心生戒惧、收敛收手。重点审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绝不允许有法上之权、法外之人,真正做到不因权重而例外、不因根深而却步;对于贪腐行为,不因恶小而“知之不理”,不因初犯而“下不为例”,不因面广而“法不责众”,让每一个党员干部心存敬畏、悬崖勒马。重点整治基层干部损公肥私、贪污挥霍、损害群众利益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压黄线”的问责,对“闯红灯”的出拳,对“涉禁区”的亮剑,增强查办案件的震慑力。持之以恒反“四风”。要常抓不懈,钉牢钉实,不搞“一阵风”。发现线索就及时追踪,有了反映就及时提醒,以啄木鸟精神严肃执纪;要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寸步不让、露头就打,不断强化“不敢”氛围。

五要在制度建设上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完善制度机制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通过查缺补漏,健全已有的制度,制定新的办法,确保制度建设无空白、无盲区。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制定党委会议事清单,厘清权责边界,规范党委会前置研究程序,做到前置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该议的不缺位、不该议的不越位。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结合企业实际,健全对于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难题。要健全基层党委、纪委的职能部门,科学界定纪委与上级纪委、同级党委、下级组织的关系定位和工作方式,打通痛点、堵点,让自上而下的监督、同级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畅通无阻。

党内监督和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分。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构建加强党内监督、深化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使体制机制管得住现在、跟得上发展、经得起考验,永葆党的肌体健康和生机活力。国企的党员干部更应该自觉接受监督,锤炼过硬作风,守护好清正廉洁的精神家园,以永远在路上的赶考状态答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卷。

作者简介:刘永安(1975-10),男,汉族,安徽颍上人,本科高级政工程师,主要从事组织工作。